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喜、悦、乐”在《说文》中互为训释,是一组同义字族。文章从古文字形入手,考释它们各自所辖的“瑶、倍、诉、故、快、鼻、欢、歆、衙、嗜、咩、欣、忿、懂、台、惠、兑、幅、怿、媚、填、娶、舞、僖、倡、憧、娱、堪、喜、愉”等字的形义关系,对它们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得出“喜”义分为三类,即喜于声、喜于貌、喜于心:“悦”义有面色之悦、心灵之悦和会话之悦;“乐”义有舞乐、歌乐和戏乐三种。  相似文献   

2.
“视、示”同辞是古汉语的一种词义现象,是正反同辞的一类。其特点是:在同一词中,“视”、“示”二义互为对立,互为依存,二义常常相互包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对变化。这一探求,既能促进反训的深入研究;同时可以广泛用于指导辞书的立项释义,开拓训诂思路,纠正某些诂训之不当等。  相似文献   

3.
“服”是先秦“说” (悦 )字的一个重要义项 ,但这一常用义至今未能得到应有的确认 ,从而常常导致误释。“说” (悦 )和“服”的区别在于 :“服”指一般意义上的服从 ,“说” (悦 )专指心服。“说” (悦 )的“服”义由“喜悦”义引申而来。先秦“说”多含“开解”之义  相似文献   

4.
杨树达先生的“施受同辞”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同一个词兼有主动和被动两种用法,这属于语法范畴;二是指同一个词兼有施与和接受两个对立的义项,这属于词汇范畴。“施受同辞”应限于词汇范畴,且应在同一历史平面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注释中的“通”表示某字与某字通用。教材中把通假字和古今字都归入了“通”这个范围。它的读音规律是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的“说”通“悦”就读yue。“说文”中只收了“说”字,没有收“悦”字,说明“说”与“悦”是古今字(王力先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五觉观念与原初的美意识中国人的美意识,在其初期阶段,一般是起源于味、嗅、视、听、触所谓五党。就“美”字的《说文》本义来考察,它最初是表达“甘”这样的味觉美──味觉的悦乐感。与此同时,作为和这种悦乐感关系最密切的感觉的、感情的体验,嗅觉美和视觉...  相似文献   

7.
施受同辞辨     
施受同辞一般认为属于“反训”的一种,被分为两类:句法的施受同辞和词义的施受同辞。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中首次提出“施受同辞”的概念,并举例进行了说明。但杨树达所说的施受同辞很庞杂,需要进行考证和分析。本文通过对杨树达所举例证的具体分析提出,施受同辞和动词的意义特征以及句法关系非常密切,而且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类别动词的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8.
"反训"浅谈     
"反训"是指一个词同时兼具两种相反的意义,这样的词可称为"反训词";"反训"可分为"正反同辞"、"美恶同辞"和"施受同辞"三类;词义引申、动作的特征、修辞等是"反训"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一条《经》《说》的诂释。文中,比较详尽地考察了有关前人成说,驳正了不少误解,如认为原文另有什么奥义,或是在论述四种不同的判断或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及“狗又名犬”就是“重同”等等。结论是:(一)“重、体、合、类”所论述的,只是概念或其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四种相同关系。(二)“重同”,是两个名称指着同一个事物的同。(三)“体同”,是都分与整体之间的相同关系,也就是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四)“合同”,是不同事物并存于一处的同,也就是概念之间的并列关系。(五)“类同”,是一部分相同的同,亦即概念之间的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11月版《成语故事选》一书中,将成语“郢书燕说”写作“郢书燕悦”。将此故事中“燕相国受书而说之”写作“燕相国受书而悦之”,并且把“燕相国受书而说之”中的“说”解释为“高兴”。我认为,象这样写和作注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清代语文学巨大成就,得力于其古音学。《墨子閒诂》云,術令即《尚书·说命》,術与说、命与令皆音近相通,《礼记》作兌命。《史记》说字《索引》作悦,《汉书》作怵。据此,本文就命、令、術、术、怵、说、兑、悦八字,以上古音证之。又,《上同下》"中情将欲为仁义",孙诒让云"情""诚"通用。"实"亦"诚","请"即"情"字。鉴于"情"字涉及青、生、性、姓、星、争、净、静、稍、俏、烧、翘、枢、区各字,一并以上古音证之。  相似文献   

12.
阮红松 《社区》2011,(11):18-18
翻开当今的一些热门报刊.经常看到一个栏目叫“悦读”.瞧着有些不顺眼。以为又是“网络造词”惹的祸。阅读了文章,就明白了,放在这类栏目里的东西,的确让人眼睛好受,脑子轻松,阅读的确成了“悦读”了。后来。我又把这个栏目移到自己主持的文学刊物.很负责的老校对以为我出现笔误.将“悦”改成“阅”,我笑着对他说,再这么落伍,  相似文献   

13.
要是说起我们学校的书记,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两三天。书记姓王,名锦明,天生一副和善的模样,谁见了都会觉得特亲切。所以不管谁一提起书记,大家立马肃然起敬,然后异口同声地}兑道:“书记太好了,太亲切了!”  相似文献   

14.
反训是指在同一个历史平面上的同一个词具有两个相反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反训在中国训诂学中的发展概况,然后指出反训是世界许多语言存在的共同现象,并从英语词汇中例举了七例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5.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学界迄今对此保持缄默,也许是一个学术上的疏漏。作为处于孔、孟之际的重要“美学”文本,《性自命出》体现了在先秦天命观文化背景中趋于觉醒的、儒家心性说及其重“情”而“可悦”的美学精神,从而为我们重新认识先秦原始儒家的“美学”提供了新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论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是深入的阶段,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题而心悦。众所周知,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多离不开提问,它们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拨逗着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那么,  相似文献   

17.
表示喜悦之意的“说”与“悦”,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长期以来,众说纷云:有人认为是通假关系;有人不然,认为是一组古今字。(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192页)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这一纠纷问题。本文是在对先秦几种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8.
广笑府     
张慕一译 《可乐》2010,(7):57-57
劳心劳力 北魏孝文帝给儿子起名为恂、愉、悦、怿,大臣崔光给儿子起名为励、勖、勉。 孝文帝对崔光说:“我儿名旁皆有‘心’,卿儿名旁皆有‘力’。” 崔光笑道:“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啊!”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辨骚篇》历来是“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篇把楚辞与经书比较,认为有四同与四异。学术界一致认为四同应是褒义,而四异则有褒、贬二说,至今仍针锋相对。笔者认为,从四异本身、该篇篇旨和该书的理论体系去辨析,应为褒义。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诗中类似“春草肥牛”、“无钩狂象”、“牛没马回”的字眼符号不下百个。这些符号不是枯燥干瘪、单调乏味、无形象可言的禅宗术语,而是富有愉悦。诚挚与自由的特色,充满真实内在创造的真理,且恂然“与感性有亲和力”的禅意符号;这是一种令读者悦耳悦目、悦心说意、悦志悦神的,能引人产生诗情画意的审美联想,深寓人生哲理体验的艺术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