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学林     
朱志方,1961年7月生,1977年考入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英美哲学、归纳逻辑、决策论、科学哲学、语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林     
李恒瑞李恒瑞,1945年生,河南省南阳人氏,哲学教授。1968年中山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68-1978年在贵州省凯里县(现凯里市)从事基层宣传、新闻、文秘、行政领导工作。1981年中山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81-2002年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从事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历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学位办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林     
《学术研究》2013,(4):2
王延中研究员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学习社会学专业。1991年进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研究员。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林     
《学术研究》2012,(4):4
林剑,男,1957年生,湖北浠水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1994年被国家教委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8年晋升为华中师范大学首批二级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代学林     
《学术研究》2012,(10):2
程恩富,1950年生于上海市,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担任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长;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林     
《学术研究》2012,(8):1
曾繁仁,1941年1月出生,安徽泾县人。著名美学家,当代中国生态美学奠基人之一,山东大学终身教授。1964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同年任教于该校中文系。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文艺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林     
《学术研究》2012,(7):4
王玉樑,男,重庆市彭水县人,1933年11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班。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人文杂志》主编、陕西省首批社会科学名家、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林     
《学术研究》2012,(12):2
杨义,1946年生于广东省电白县。现为澳门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200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00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2007年,任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林     
吴承学教授,1956年生于广东潮州。1977年考取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后随黄海章、邱世友先生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硕士学位。1987年师从复旦大学王运熙先生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学位。1990年到中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林     
《学术研究》2016,(4):2
周启超,新时期中国第一位俄语语言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全国巴赫金研究会会长,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多年从事俄罗斯文学、俄苏文论、现代斯拉夫文论、比较诗  相似文献   

11.
当代学林     
《学术研究》2013,(3):2
李义平,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首位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发展、经济与文化、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他给研究生讲授三门跨度很大的课程:《资本论》、《经济学百年》、《当代中国经济时评》;在《新华文摘》、《经济学动态》、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林     
李宗桂,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表彰的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学位获得者;广东省  相似文献   

13.
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视角,观照当代科技的社会研究理论的新发展,能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当代价值,特别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为创新构筑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机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建立在社会关系分析基础上,在理解科技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关系方面,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比社会学、政治学理论更具有针对性。从交叉学科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的思想内涵,有助于从历史与地域等大尺度背景中统摄马克思科技思想研究,对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学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术影响力,对阐释不同制度下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深化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在工业社会基础之上崛起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新形态,社会学对其认识逐步深化.后现代社会学关于后工业社会、网络社会、风险社会和反思性社会等概念,是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社会发展变化的理解与概括.对信息社会的分析研究,深化了对信息社会崛起引起各种深刻变迁的认识.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是并存关系,在工业化进程中诞生的现代社会学,仍然有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社会学是当代社会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在信息社会崛起背景下发生的社会学学科分化.  相似文献   

15.
居民消费分化:社会分化的重要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不仅扮演着经济的角色,而且还扮演着社会和文化的角色.本文简要分析了经济学理论对消费现象解释的局限性,并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出发,基于传统社会、消费社会以及中国社会三个维度,论述了消费方式与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的关系,认为居民消费分化是社会分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孙丽 《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90-192,F0003
消费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家庭消费又是消费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家庭消费的理论研究在研究的角度、影响因素、家庭消费与现代性、家庭消费与社会分层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家庭消费的实证研究在对家庭消费结构、家庭消费与现代性、家庭消费与社会分层的实证调查方面也成果颇丰。消费揭示了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之间的矛盾,显示了个人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军 《社会科学研究》2007,32(1):113-119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各种思潮迭起,理论流派错综复杂,表现出了八个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1)在理论分化的同时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趋势;(2)不同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对话日益频繁;(3)各种思潮在经历重构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向”;(4)对古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与批判性拓展;(5)理论及其建构方法的反思性不断加强;(6)理论的现实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功能不断强化;(7)理论发展的危机意识日益增强;(8)欧洲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崛起及其中心地位的回归。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这些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社会学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消费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话语和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蓬勃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关注和理解这一新兴研究来增强国际对话,并朝着可持续和绿色消费的目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我们特别关注中国可持续消费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机制。政策作用机制在文中指两方面:从政策设计的维度,政府推行可持续消费政策的动力何在?从政策实施的维度,经济、环境和福利等方面的效果如何?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可持续消费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一定程度上评估现有的政策,从而给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首先,本文将梳理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政策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概念建构和战略部署两个层次,战略部署又经历了从生产到消费、从倡导到示范的变迁。其次,使用实证数据和文献研究,探讨政府推行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的动力,生产方面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制度方面提供了具有合法性的改革机会,消费方面有助于塑造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最后以新能源汽车为案例,评估相关可持续消费政策,并提出消费者福利的政策视角及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方劲 《天府新论》2012,(5):90-95
制度一方面通过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的稳定规则来减少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制度本身也会产生不确定性.制度不确定性是由于制度变迁所导致的与人们的期望不一致的状态,这种状态容易使事件发展的结果超乎人们的预期.将制度不确定性纳入消费社会学的研究领域,需要从基本原则、理论借鉴、学科立场和本土视野等方面展开学理探讨.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案例研究表明,“制度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制度快速变迁中的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从20 年我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看, 由于“对象” 问题研究严重滞后于社会学“中层”理论的研究, 导致“中层”理论的研究中明显地存在着分析思想, 概念框架、解释逻辑缺乏社会学特色, 理论的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我国社会学可以把“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作为学科的 “研究对象”。循着这个“对象”进行的研究, 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人类社会生活的社会学机理, 也为构建我国社会学的范畴体系和理论体系提供了明确的内在逻辑, 同时, 也有利于我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在科学化、本土化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