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倒水”问题是一道趣味性较强的题 ,一般人们是采用“尝试”的方法予以解决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对该问题进行求解并作适当推广。一、问题 :一只大桶装了 1 0斤水 ,另有两个空桶 ,一个可装 7斤水 ,一个可装 3斤水 ,平分为 5斤的两份 ,请设计一种倒水方案。二、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以下通过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来求解。解 :设装满 3斤水的桶倒了 x次 ,装满 7斤水的桶倒了 y次。(注 :x,y可正可负 ,为正表示倒入 ,为负表示倒出 )最后达到 :3x 7y=5则问题转化为求该方程的整数解容易找到方程的一个特解为 * x=4y=- 1 则通解为 x=4-…  相似文献   

2.
鲁迅曾经在《随便翻翻》一文里,谈到识别真伪最简便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比较。他生动地说明人们常常误认一种硫化铜是真金。如果你拿出一点真金,请他“用手掂一掂轻重,他就死心塌地:明白了。”鲁迅又生动地为我们总结了一条经验:“一识得真金,一面也就真  相似文献   

3.
句群是语言单位。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前后衔接连贯,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结构上各自独立的句子,用一定的方式构成,具有几个语音标志的语言单位。句群也可以叫句组,或者语段。下面的语言单位都是句群: (1)在出门的时候,她又叫住了我。她揭起衣裳,把衣袋里子撕开,掏出了一个纸包,纸包里面是一张党证,已经磨损得很旧了,可那上面印的镰刀斧头和县委的印章都还鲜红鲜红的。打开党证,里面夹着两块银洋,她把银洋拿在手里掂了掂,递给我说:“程同  相似文献   

4.
岩青 《社区》2013,(34):13-13
上级部门给社区送来几块军属光荣牌,让社区负责发下去。A社区工作人员翻来覆去地瞧这块30厘米长、20厘米宽的红底金字的牌子,掂了掂重量,心里开始嘀咕,不就一块牌子嘛,也不值什么钱,  相似文献   

5.
“兵”字的本义是什么?许慎说:“械也。”何为“械”?段玉裁注曰:“械者,器之总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说文》第三卷上) 后人多承许氏所说,把“兵”的本义释为“兵器”。如《集韵》:“兵,械也。”《玉篇》:“兵,械也。从斤;斤,兵  相似文献   

6.
于都斤的另外写法乌德犍(建、鞬)与郁督军,反映于都斤的古突厥语音作?tükk?n较为贴合。与蒙古语相同,?tük是大地之义。在突厥成为蒙古高原主人的6世纪中叶,?tükk?n之音已经出现?tük的尾音-k与k?n的声母k-合二为一的现象。在突厥鲁尼文碑文中,以往被转写作?tük?n的于都斤,转写作?tükk?n更合原音原义。  相似文献   

7.
小孩可以入托儿所,但你听说过猪也可以“入托”吗?在河南省荥阳市却确有其事,农民把猪“托”给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从喂养到出售的一条龙服务。半个月前,农民张建将9只猪仔寄养在“托猪所”——荥阳市广武镇衡心合作社。生活在这里的数千个伙伴,分别来自广武村及周边十几个村庄。在荥阳广武,如今猪仔“入托”成了时尚。猪仔“入托”和个人饲养孰优孰劣?张建算过一笔账: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要4个月。在家养,平均喂三斤饲料猪仔儿“入托”成时尚农民们算账多赚了长一斤肉,由合作社统一喂养,两斤半饲料长一斤肉。一头猪可节省饲料40公斤,每公斤…  相似文献   

8.
孙欣 《百姓生活》2010,(9):22-22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摊主笑着说:"我卖的都是5元1斤,没有二价……"  相似文献   

9.
邵继堂 《老友》2009,(3):46-46
主料:带皮的五花肉一斤二两。辅料:1.葱一两二钱;2.姜二钱;3.精盐三钱;4.酱油一两;5.冰糖五钱;6.八角、茴香若干;7.新鲜稻草一束。具体制法:将带皮的五花肉切成方块,新鲜稻草一束以"十字形"方法将肉束好,投入冷水锅内煮,待水烧  相似文献   

10.
我去一家国内很有名的公司面试,一去就跟另外两个人分到一组被带进面试斤。面试厅里坐着4个面试考官,这气氛让我感觉有点像进了《绝对挑战》节目的演播现场,难道现在公司都改成这样选拔人才了?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日子,物价涨得比较厉害,别的地方不说,单说首都北京,猪肉和蔬菜就涨得挺猛。上月还是5元一斤的猪肉,这月去买,要卖6元一斤!里脊涨得更邪乎,有的菜场,一斤竟标价12元!蔬菜呢,几毛钱一斤的愈来愈少,动不动就喊一块多,甚至两块! 首都如此,别的地方也差不多,据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消费者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消费  相似文献   

12.
<正>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设宴招待刘老老。酒至半酣、刘老老为避免多喝、打趣要用木酒杯斟酒才能继续喝。贾府是应有尽有。待真的用木酒杯喝过酒后、鸳鸯考问她:“到底这杯子是什么木头的?”刘老老审慎地看过后夸赞道:“你们这样人家、断没有那贱东西;那容易得的木头、你们也不收着了。我掂着这么体沉、这再不是杨木、一定是黄松做的。”  相似文献   

13.
孙欣 《社区》2010,(24):63-63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  相似文献   

14.
自打王老师布置了这项特殊的家庭作业———挣一元钱。我的口头禅就变成了两个字———“亏”与“赚”。第一次创业:小亏听说班上的刘思航挖野韭菜卖给小餐馆,净赚三块五角。我和“死党”侯朴毓眼红得厉害,一合计,也决定奔这条致富路。可我们两个千金大小姐,连野韭菜都不认识。咳,挖不到野韭菜,可以退而求之嘛———做二道贩子。我俩到菜市场买进五斤野韭菜,一斤捆一扎,每斤四角,共计两元。我俩又一合计,俗话说,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小本生意,靠薄利多销吧!于是,我俩定下卖价:每斤五角。我们拿着野韭菜晃过了几条街,决定开始上门推销。看到有…  相似文献   

15.
释“铜斤”     
“铜斤”一词多数词典未收,《汉语大词典》虽作了收录但释义错误,且仅有孤证。结合书证的上下文及其他相关书证,从构词法角度对“铜斤”一词进行深入分析可知:“铜斤”是一个名量式复音词,意为“一定数量的铜”,表示的是复数或者集体的概念,属于泛称。其中,“斤”只是一个量词语素做词缀,没有实际的词汇意义。这一用法最晚产生于宋代,在清代很常见,一直延用到民国时期才消失。  相似文献   

16.
王树人 《社区》2010,(2):10-11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风波》,最初发表在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中有一处写小孙女六斤打破一只碗,第二天六斤的父亲七斤把这只碗拿到城里去锔时,由于缺口太大,被锔了十六个铜钉,但到了小说的结尾处却写成六斤“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一个“十六”,一个“十八”,前后不一致了。不久,鲁迅先生发现了这个“笔误”后,  相似文献   

17.
<正>既保证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又不给胃肠道增添过多负担,同时减少身体因营养过剩堆积脂肪而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所以营养专家们多会提醒你每餐"七分饱"最好。但是,怎样才算是七分饱?比如小芽儿就经常吃得兴起时突然想起"七分饱"这事儿,然后站起来掂一掂才发现,哇塞,撑死了。对于七分饱是什么感觉?著名营养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主任是这样解释的:此时,胃里还没觉得满,但你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了。此时,如果撤走食物,或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很快就可以把继续吃  相似文献   

18.
黄江 《新天地》2012,(10):43
男人到了花甲年纪,已经掂得出事业和名利的轻重,可是我心里总有些化解不开的的忧伤。这是六十岁男人心中的"堵",为长辈为孩子,为身体也为柴米油盐……最让我心"堵"的就是老父亲的离世。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失去亲人,而我只能用回忆来思念。  相似文献   

19.
清朝咸丰年间,瑞昌县城南街开了两家米店。一家字号"丰裕",另一家叫"永昌",两家生意都不好。"永昌"米店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难做,就想了个主意。这天,他支开众人,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悄声说:"麻烦师傅给做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古时旧秤十六两为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星秤师傅为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业德,昧着良心满口答应。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  相似文献   

20.
“恶金”辨     
《国语·齐语》记载管仲建议齐桓公实行以甲兵赎罪以补齐国甲兵不足时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组夷斤(属斤),试诸壤土”。今人多将“恶金”释为铁,认为春秋早期齐国已较普遍地用铁来制造农具了。因此,“恶金”确系何种金属,这是关系我国古代冶金史、特别是古代史分期问题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史料,有必要予以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