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与GDP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储蓄水平的不断高速增长,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近来,"分流储蓄存款,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的呼声不断高涨.但目前急切加快直接融资的比重是否适宜,不得不让人深思.本文运用协整建模技术,对我国直、间接融资方式与GDP的关系作了协整分析,以研究长期以来我国两种融资方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从而探析适宜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融资方式,并对未来的融资决策提出一定的经济思考.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正在向更深层次推进 ,与此同时 ,一批民营企业生机勃勃 ,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迅速发展壮大。然而 ,尽管民营经济正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但它在金融市场上 ,特别是证券市场上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 ,缺乏直接融资渠道。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进行研究 ,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一、有利的条件与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五大以后 ,国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了有力的政策措施 ,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如北京市在党的“十五大”闭幕不久即率先召开民营科技企业工作会议 ,表彰优秀民营科技企业 ,以市政府…  相似文献   

3.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争取上市额度培育龙头企业发行证券并上市,虽然说是一种很好的也是很受企业欢迎的直接筹资方式,但却是种稀缺资源,国家实行了严格的额度控制政策。同时,由于受观念、认识的影响,我省争取上市额度的工作还不够有力,1997年全省仅上市了12家A、B股上市公司,筹集资金才36亿元,而江苏省则上市了16家A、B股上市公司,筹集资金44亿元。事实上,我省企业整体素质并不很差,很多企业均具备发行股票条件,可是却没有相应的发行额度。因此,应从我省实际出发,最好由省府出面并发动各方社会力量,包括各职能部门、各企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投资融资体制改造的推进,直接融资方式在我国企业的融资选择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章对1986~2001年我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把实证分析结果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我国的直接融资方式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融资数据。最后提出发展我国直接融资方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侧重于从改善企业债权结构的视角来探讨优化企业债权治理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债券融资工具对改善企业债权治理的积极效应以及目前我国企业进行债券融资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拓展企业债券融资空间的一些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这一话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较早的分析和研究也有很多,例如1984年(Myersand—Majluf)对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行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即内源融资—外源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1999年Shyam Sunder and Myers又从融资偏好为出发点,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得出结论先内部融资,再外部债务融资,最后选择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在随后  相似文献   

7.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财务困境更加凸显,纷纷陷入资金流转的恶性循环之中.创新中小企业融资途径,探索和建立一条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卓有成效的融资支持体系和多渠道融资的途径不仅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形式 1、内部集资。这是企业直接融资主流,包括抵押承包,如兴县商业局所属企业实行全员抵押承包后,中层以上领导每人交押金3000元,一般职工交押金2000元;带资入厂,如岚县在企业用人制度改革后,用人单位统一向新入厂工人收取300—500元押金;和福利性集资,其目的是提高职工收入,如山西钾盐厂,1992年向本厂职工集资,年息高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9.
周萍 《统计与决策》2005,(13):109-110
一、公共政策介入创新融资的理论解释 国外的经验表明,创新融资的来源可以是政府、私人组织和个人,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初期,政府的政策介入非常必要.其基本的出发点在于:(1)私人对新企业提供的资本不足;(2)政府可以防止R&D投资不足.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创新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此外,大多数从事创新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所限,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不如大企业,因此在融资过程中就不易从私人资本市场获得所需资金.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首要力量,企业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在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数字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中国企业实现向数字化转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文章以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以及其路径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即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就越大,技术创新产出水平也就越高;(2)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提升企业创新水平;(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以及大规模企业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2003年募集资金的80家上市公司的筹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剩余资金的投向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募集资金使用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金融契约的不完备性,融资企业和融资机构不可能签订一个事前的最优契约,但可通过重新谈判方式达成最优选择.在只有理性约束的条件下,构建出完全信息有重新谈判时的订单融资业务阶段贷款最优决策模型并得出最优解.增加激励相客约束条件,构建出不完全信息有重新谈判时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阶段贷款(IPIWRSF)最优决策模型,求出相应的次优解,并与完全信息情况下的最优解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在物流企业道德风险增大的情况下,将订单质押、合约和阶段融资相结合,可以使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次优解趋于完全信息情况下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为我国外贸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推动贸易发展、促进贸易成交、盘活企业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融资成本、规避贸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就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来看,融资的作用并没有得以充分发挥,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方面与中小企业的整体融资环境有关,另-方面也与我国的金融环境有关.本文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资本结构影响收益和风险,是企业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因而企业必然存在一定的融资偏好。研究融资偏好,合理解释融资偏好的产生原因,对于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有效约束风险,提升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融资偏好.并对产生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可转换债券转股条款设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股条款的灵活设计是实现可转债特定融资动因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假说及其对证券条款设计的意义,设计了较为系统的实证分析框架和稳健的模型估计方法,对我国可转债的转股条款进行了较为严格意义上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负债率、小规模和获取经营现金能力较差的公司明显倾向于设计较低的转股价格和较高的转换比率;信用记录较短(以上市年限代表)和收益不稳定的公司具有相同的倾向。国内可转债设计主要由财务危机假说解释,而制度性因素对条款设计具有重要影响。总体上,目前可转债的条款设计没有得到发行人的理性对待,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有向无环图(DAG)技术和基于DAG的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社会融资规模、实际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这三种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有效性问题.实证显示,中国住房价格的持续上涨主要源于近年来一直超预期上涨的惯性作用;社会融资规模和实际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比较明显,而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则十分有限.本文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可以作为住房价格调控的一个政策变量,这为政府调控住房价格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我国偏好股权融资的这种现象,在行为财务理论的前景理论框架内,结合破产约束、负责条件约束及激励约束,以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与权值函数为基础构建了股权融资的管理层价值分析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管理层偏于股权融资倾向的原因,并就其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筹措问题的两种不同解决方法,即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较,分析了目前在成熟市场国家的现状,并且通过有关学者的实证分析以及对两种方法在成本方面的比较,在促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来看,在我国,尤其在江苏,可以尝试大力发展债权融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企业融资效率的收益角度出发,利用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表示企业的融资收益,通过建立大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反映各种融资方式水平的数据信息之间的自然对数形式的回归方程,获取工业增加值对各种融资方式水平的弹性系数,以其比较分析我国企业融资效率及其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卫英 《统计教育》2007,(12):31-32
外商直接投资是在目前形势下迫切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误差修正模型,并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