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温元凯副教授在本市的一次报告会上讲的故事—— 某研究所遵上级指示,开展学习蒋筑英活动,发现本单位也有一位蒋筑英式的人物:身患癌症仍坚持科研,工作卓有成效;工资虽低住房虽挤而毫  相似文献   

2.
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尤其是发展社员家庭副业,有人忧心忡忡,深怕惹出资本主义来。今人忧资,似乎不亚于杞人忧天。杞人忱天,今人忧资,都是不必要的忧虑。忧天者,实则不懂天;忧资者,也是不懂资,是一种理论上的幼稚病。由于我们一些同志弄不清什么是资本,什么是资本主义,它是怎么产生的,所以上了林彪、“四人帮”的圈套,被其蛊惑宣传吓着了,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至今不得解放。什么是资本呢?资本同其它客规事物一样,有其质,有其量,也有其运动规律。从质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宝玉的《螃蟹咏》,颔联是“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饕餮王孙”是明指,“横行公子”是暗喻,明暗相映,物我交融,对仗极为工切。粗看似信笔而就,妙手偶得;细察却出语有据,化旧为新。 先谈对句。此句系用金代诗人元好问《送蟹与兄》诗中“横行公子本无肠”句,稍加点窜,赋予新意。倘再向前推溯,则元好问的诗句是把晋代葛洪《抱朴子·登涉》中“无肠公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一九一八年一月四日致许寿裳信中,提到一位“老虾公”,在同年八月廿日和次年一月十六日致同人信中,又两次提到一位“”。我怀疑,“老虾公”和“”均指夏曾佑。“虾”“夏”同音。“”为日语,德语Eva的音译,中译为“夏娃”,《圣经》中的人物,以此“夏”指彼“夏”更易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嵇康哲学中,所谓“公”“私”,是理想中的“君子”与“小人”的人格主体。“君子”,无措是非,而“动以自然”,心与道合,是嵇康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嵇康主张人格本体自然论,并试图通过追求理想人格实现精神的解脱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饕餮新释     
饕餮新释陈惠在中国文化史中最突出的动物形象,除了龙凤外就要数饕餮了。饕餮的形象是一个狰狞神秘的大眼睛的兽面。传说这种怪兽是最贪吃的,所以就把它的形象铸刻在商代的青铜饮食器上。也有人认为这是为了表现奴隶制度的威严。在古代文献中“饕”是表示贪的意思。《汉...  相似文献   

7.
鲁迅书信中,有时还出现“某×”之类的字样,情况不一,有的是忘其姓名,遂用“某君”代之;有的故隐其姓名,遂用“某公”代之。鲁迅在二九二一年七月十三日致周作人信(《鲁迅书信集》误署八月十三日)中说:“《时事新报》有某君(忘其名)一文,大骂自然主义而欣幸中国已有象征主义作品之发生。然而他之所谓象征作品者,曰冰心女士的《超人》、《月光》,叶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学者吴稼祥的新作《公天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一经出版,在学术圈和读者中就产生了很大影响,仅仅三个月内就加印数次。《公天下》贯穿其中的是一部基于中国政治演变的制度史,因此是一部政治史的著作。《公天下》通过对政治史的演变分析,提出了一套具有原理性的观点和主张,甚至提取出一系列独特的概念和范畴,所以它又是一部政  相似文献   

9.
于江 《兰州学刊》2005,(2):264-265
本文对"帝"、"王"、"君"、"公"四个基本词汇作了历时描写,通过对比揭示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四词意义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作为春秋战国是语言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阶段的一小证.  相似文献   

10.
11.
“先朝曾有日东僧,向此乘龙忽上升”——黄山佛教始于晋末、南北朝质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居民环境行为受到文化、政治、经济、地区差异等因素影响显现出较大差异。在公共领域,环境行为表征为"自上而下"的规制性行为;在私人领域表征为"自下而上"的弥散性行为。这种行为差异的原因不仅由于心理因素,而且根源于社会结构、文化的差异,进而影响中国城市居民环境行为的逻辑。通过对CGSS2013数据分析,尝试阐释两类不同环境行为背后的逻辑。中国城市居民的私域、公域环境行为游离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纠缠中,孕育了感知与行为的"统一"与"脱嵌"。制度信任和社会信任构成城市居民环境行为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正> 对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问题,史学界一般予以肯定。但也有少数同志持相反意见,认为孝文改革是“消极的汉化”,“是要用儒家的礼教代替一切”。“甚至在对外战争中,也处处以礼乐为先。……如遇敌国君主崩亡,决不乘势掩袭,而是声称‘礼不伐丧’,光明磊落地回踵反旆。这样行必依礼的帝王,汉人中也少见,大约宋襄公之后,孝文是第一人。在以力角胜的封建时代,孝文这些举动只显得迂腐可笑。”言外之意,拓跋宏是宋襄公第二。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并就所谓“礼不伐丧”问题作些分析,以见事实真象。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西照四十顷地村东北方,在当地居民称做“王墓梁”的陵园内,有许多挪亚方舟形的景教墓顶石,远望宛如白羊群,在墓顶石群中,有一石碑跌,其上原立有石碑。其上石碑是解放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团员法人马定发现的,其后拉赫曼博土将北碑照片寄给陈垣(援庵)先生,陈先生为此撰文并附有照片发表于1938年《华裔学志》3卷1期。以后又将可识读碑文录入《绥远通志稿本》卷58。后原碑被当地居民运至墓地附近的乌拉太村,1965年运回内蒙古博物馆,现存内蒙古博物馆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实地考察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对该区域祠堂的演变作 若干的探讨。祠堂作为宗族制度的圣坛,它随着华南社会的发展而采取过不同的应对形式。 乾隆以降,珠江三角洲经济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达于鼎盛,出现了大量以书院、书斋、 书舍、书室、书塾和家塾等为名目的词堂。其中有以“虚拟宗族”为背景的合族祠,也有 以家庭为单位而衍生出来的词堂。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正统的宗族文化在珠江三角洲风 土化的结果。它的出现,令气象森严的宗族制度发生局部的质变,推动了宗族制度在华南 的普及化。特别是后一种类型的祠堂,在珠江三角洲大量衍生并被传统社会所容受,是同 商品性经济崇尚个人的成功相适应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祠堂的这种演变,对珠江三 角洲经济文化的发展起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公”和“正”分别具有认识论与价值论两个方面的内涵.从认识论的层面看,中国思想家所讲的“公”,往往关乎一种客观的视域,“正”则意味着合乎事实.价值观意义上的“公”,首先与通常所说的“公共性”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作为现代观念的“公共性”,其一般涵义在于超越个体性和私人性.“公正”连用往往更多地涉及价值观的意义.从价值观上说,公正总体上是要求公平、公道地对待群体中的每一成员.作为传统概念的“公正”不同于作为justice的正义,但又蕴含着与正义原则加以沟通的可能.通过这种沟通,一方面,传统公正观念中不适合现代需要的方面可以得到扬弃,另一方面,其中内含的具有历史价值的观念在重新阐释之后,则有助于克服正义原则的某种片面性.  相似文献   

18.
“公天下”思想是中国数千年文化史的一条血脉。孙中山说三民主义皆据于孔子大同思想 ,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伟大的社会主义者。从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及实践 ,可见“公天下”无疑是 2 0世纪的重要现象。但是 ,一个“公”字 ,含“公”“共”“平”诸意 ,其意既不同 ,其实践结果亦大相径庭。况且任何思想都是双刃剑 ,任何思想可以有开放性也可以有排他性。这些思想实行的结果就使 2 0世纪中国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风貌 ,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内涵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彭君华 《理论界》2012,(12):101-103
王阳明《传习录》中,"公"意涵与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公"的含义不同。它分三个层次,心体层面"公"体现在将万物看在与人相关的整体,公是人与人间诚爱无私的关系。人与物分配关系的调整还原为人与人关系的理解。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主张,而是爱有差等,其中心发端处是孝、悌的家庭伦理之情,其终结处是"推己及人"终至与"万物同体"的圣人大公境界。致良知层面公与不公的标准不是取决于行为领域的特质,即不是看该行为是否是有关公共利益的行为,是取决于行为主体在行为过程中心理活动的性质与行为是否合乎先验良知的准则。于体用而言,一个人是否有公心不取决于一个人是否遵循外在的法理制度,而是取决于他是否依从良知权变处事。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二辑载有蒲戈同志写的“文忠公之嬷”的考文,对庚辰本《石头记》第十六回正文“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句末的朱笔夹批“文忠公之嬷”五字,提出了新见解。文中说,“‘文忠公之嬷’这五字批语,是批书人在说,这是傅恒乳母的声口,而不是说这个乳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