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二五年五月,英日帝国主义在上海枪杀工人学生,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为此,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结成反帝统一战线,把反帝斗争进行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爆发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五卅"前夜的东北,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奉系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危机四伏,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斗争非常激烈.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侵略全中国的大本营,极力扶植奉系军阀张作霖,并通过军阀政府和张作霖,一步一步地实现着二十一条中关于满蒙问题的条款,攫取了在东北的一切政治经济特权.日本银行遍设东北各地.还以"租借"为名,侵吞大量土地,还获得了在东北各地驻军、设领、置警等特权,借口"保护侨民",增兵东北.并以大量武器装备,支持张作霖进行军阀战争,镇压人民革命.奉系军阀张作霖,独霸东三省后,为了巩固  相似文献   

2.
宁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出兵袭击沈阳北大营我国驻军,开始了对东北三省的武装侵略。而蒋介石却采取了“绝对不抵抗”政策,弃城撤军,导致日寇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沈阳和东北其他城市。消息传出,全国人民义愤填膺。各地广大爱国学生纷纷到南京请愿示威,  相似文献   

3.
从一开始"驻军图"、"守备图"或"防区图"这些命名,就造成了大家认识此图性质的框框。唯有跳脱出来,才看得见其它的可能性。对照马王堆地形图和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来看,这幅"驻军图"有可能是一张汉代郡国常有普通的箭道行政区地图,在汉代或应名为箭道图或箭道封域图。如此一来,"驻军图"上一些难解之处,或许可以得到较合情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的海空军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在这以前,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战争的发展,其法西斯陆军已逐渐形成了三个战略集群:国内驻军(含侵占我国台湾和郊邦朝鲜的驻军,下同)、侵驻我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在我国关内进行侵略战争的中国派遣军。为了发动太平洋战争,于1941年11月6日又组成了第四个战略集群南方军。战争进行期间,这四个战略集群的兵力编成和部署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亚洲太平洋战场不同作战阶段战略态势和战略重心的变化。因此,  相似文献   

5.
小猫惹大祸     
1914年9月,巴黎北部的马恩河附近爆发了"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会战,英、法联军浴血战斗,迫使德军撤退。德军侦察兵在英、法驻军  相似文献   

6.
萧军是哪年开始文学写作的,似乎早有定论,毋庸再议,实则不然。“九一八”事变后,萧军离开东北军,与方未艾到吉林省舒兰县城策动当地驻军抗日。失败后,于1932年初逃到抗日呼声高涨的哈尔滨。不久,哈尔滨陷落。他滞留在小客栈里,写点东西送到报馆去,想借此消磨时日(当时除长期撰稿人,不付稿酬)。  相似文献   

7.
旅顺苏军烈士陵园,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镇三里桥村西。陵园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1945年8月22日苏军进驻旅顺后,在原沙俄强占旅顺期间修建的公墓基础上扩建而成。陵园西面埋葬沙俄时期官兵,东面大部分是安葬1945年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出兵东北牺牲的官兵和在旅顺驻军期间病故的苏联红军官兵及其家属,还有抗美援朝中牺牲的苏联红军飞行员等。自1945年至1955年苏联红军撤离之前,这里共有坟墓1323座,安葬苏联红军上校军官至士兵烈士1408名。陵园呈长方形,四周有围墙,正面围墙柱上装饰有花环图案,东西墙分别为长201和245  相似文献   

8.
有唐一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期实行以政治控制为主的都护府、都督府体制,后期转变成为以军事控制为主的军城节度使体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朝廷势力的下降以及边疆形势的变化:吐蕃崛起、后突厥政权的建立、东北各族的反抗,使得边疆地区的驻军大增,节度使体制建立起来,都护府、都督府以及羁縻府州都被纳入到节度使的体制当中。  相似文献   

9.
关东发糕     
刘锴 《社区》2012,(20):44
东北的"饽饽"是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美食。在东北的"饽饽"系列中,有一个重要的"成员"一直受到食客们的青睐,这便是东北独一无二的民间美食——关东发糕。东北大平原盛产玉米。精选籽粒饱满的玉米磨成面,过箩筛出粗麸,将筛出的细面掺入白糖、蛋清、酵母和适量  相似文献   

10.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驻军汉中后北伐曹魏的重要战略举措,其实际是五次,两围祁山,三出关中,并无六出之实;北伐斜谷道是褒斜道,建兴十二年兵出斜谷所走过的道路应不经过城固;首次伐魏魏延"子午奇谋"未被采纳是诸葛亮与魏延行军风格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1.
商世兰  陈棉花 《社区》2011,(5):29-30
厦门市开元街道虎溪社区内有驻军多、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多的特点,社区党委、居委会一直在寻求如何利用辖区"几多"特点,更好地为民服务的办法。几经探索,社区采取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多项利民工程"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月28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表公告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建完成,将于1997年7月1日零时进驻香港。 驻港部队由海、陆、空三军精锐部队组成。司令员刘镇武,政委熊自仁。 公告称,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军队负责防务,不干预地方事务。香港特区政府在必要时,可向中央政府请求驻军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 公告称,驻军人员除须遵守全国性法律外,还须遵守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 据悉,驻军费用由中央政府承担,所有物资供应,包括每天食用的菜、肉、粮,都将来自设在深圳的后勤基地,驻军人数不会多于驻港英军。 一家香港传媒透露,目前香港每年为驻港英军支付的军费开支为10亿港元以上。据港府估计,1995年至1996年度,香港军费总数为15亿元,其中65%,即9.9亿元,将由港方承担。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方政府制定了以筑路为先导的治理边疆战略,在官民的支持下,东北兴起了大规模自主建路的热潮,并建成了10大铁路。自办铁路的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长期控制东北铁路干线投资权和垄断运输的局面,促进了东北边疆的经济开发和自然经济的解体,加快了东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欧美新移民小说中,除一定规模化的"上海叙事"和"温州叙事"之外,中国东北也成为有特色的文学存在。东北的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被书写、开发和再造。创作者从土地和人两个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东北的地缘风貌。新世纪以来的欧美新移民小说除延续将"风俗画、风景画、风情画"作为基本的艺术维度和美学构思之外,还强化东北人和东北文化的野性、自由、包容度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经营东北"是我党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其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对敌斗争之先机,同时亦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陈云于"经营东北"时期的财经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东北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其所采取的经济策略是极其富有成效的。1946-1948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较量实际上在东北解放区与国统区的经济状态对比中已经得到充分预示。  相似文献   

16.
<正>与历史教科书所讲的不同,1945年苏联杀入中国东北并非是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苏军杀入东北,虽然也有战略上的象征性意义,但更主要的目的是"趁火打劫"。关东军主力调回本土防守1945年8月9日,在德国法西斯失败3个月以后,苏联红军杀入中国东北。不过,150万精锐苏军面对的,并非传说中的日本关东军主力。到了开战前,关东军纸面上拥有24个师团又9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部分边境守备队等。算上在远东  相似文献   

17.
淘淘 《新少年》2012,(Z2):76-77
二人转又叫东北地方戏,最早叫"蹦蹦"。它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又吸收百戏杂艺,发展变化而来,有着近三百年历史。二人转是东北黑土地上的民间瑰宝,三百多年来,像山花像野草,带有土香野趣,充满乡音乡情,开遍村村寨寨。二人转已被推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称为东北民间语言、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的宝库。是东北地理、历史、文化、风物、  相似文献   

18.
“东北”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对"东北"概念的认知,大概在"中国"概念产生之后,以中国/中原中心为立脚点,存在着东向北移和北向东移两个视角,最后交叉抵达"东北",产生"东北"的概念,但两相比较,首先望东并认识东,再侧翼折向北,抵达东北,这种时空视野的展开路径是主导的,并与中国时空、中国历史的拓展路径相一致.中国时空所赋予东北内涵的,首先是东,其次才是北,最后形成的概念,只能是"东北"而绝不会是"北东".东北是"中国"的东北.  相似文献   

19.
辛亥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东北的活动辛亥革命前,东北三省是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异常严重的地区.从甲午战争,到沙俄入侵,到日俄战争,帝国主义对"满洲"的争夺日益加紧.反动腐朽的清王朝,对内加紧压榨,对外一再屈膝.到一九○五年,东北实际上成了日俄分割的半殖民地.一九○七年,清廷派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在东北搞假"维新"、伪"立宪"."借维新之名,行苛政之实",积弊未除而捐税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海外中国东北边疆研究的主流话语脉络有三:其一为"民族国家"语境下的20世纪初期日本"满洲"研究,表现为非正义性与非理性;其二为由拉铁摩尔"农牧对立"观引发的"征服王朝"研究及其在战后日本学界的发展,其核心观念是将辽、金、元、清等王朝视为独立于中国史之外的游牧政权史;其三为"内亚史"与"新清史"研究,其特征是以"内亚"视角观察中国东北边疆,认为边疆影响中国。此三类研究,其本质特征都是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话语解释中国古代东北边疆,甚至直接割裂了中国与东北边疆的关系。从根本上看,这些海外中国东北边疆研究面临着两个基本矛盾:"民族国家"话语的普适性危机与西方"边疆"观念在中国的不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