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延安文学的传播学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媒体与文学的关系入手,借助史料考证的手段,对延安文学的传播环境、传播途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厘清延安文学的传播活动及其发展状况,文学与传媒的互动关系及效应,打开了认识和研究延安文学在延安特定时期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一面新窗口,实现了从传播学视角观照延安文学的新探索.认为延安文学的传播效果主要表现在战争环境下的宣传鼓动作用;文化规范的形成与整合;"左翼文学"、延安文学与建国后"17年文学"一脉相承,成为现当代文学事实上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既可在国内外传播学界开拓出文学传播学这一独特学术领域,又为建设文学传播学学科奠定了基础。立足传播学立场,运用传播学基本原理,并从文化传播的视角考察,可以见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主要有聚徒讲学、周游列国、谏诤与酬唱、行吟与吟游、游仙与隐逸、题壁与刻石、传抄与印刷等,而与之相关的传播思想则有:“大言不言”、“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再次立言”、“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以幻为真、声律传文等。此外,作家人品与政治地位、作品形象与故事情节、语言与修辞则作为古代文学传播的辅助性要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3.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奠基之作,这不仅与小说的思想深刻有着关联,而且还与小说发表后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关联。《班主任》之所以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奠基之作,恰是缘于其在传播过程中,刘心武及其《班主任》从作家的个体体验和个人书写,升华为于一个时代的标杆。  相似文献   

4.
旅游实践和旅游理论的发展,使旅游传播学的产生成为必然.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和比较等方法,分析构建旅游传播学的理论体系问题,可以看出旅游传播学属于边缘性的交叉应用学科,在整个旅游学科体系中属于技术应用学科.研究对象是旅游信息的动态矛盾平衡运动,其内容主要有旅游信息的选择、传播和控制,旅游信息的反馈和评估等;可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通过以上的探讨,以期形成新的独立的学科领域,并能促使旅游传播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系统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全面剖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吸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本专业其他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提出了帮助现代汉语课程走出低效低质的教学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新学科的建立,都需要几代学人的努力和学术成果的积累。中国佛教文学经上个世纪近百年的研究,已蔚为一个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和中国人文学科的重要分支。但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范围有何异同?如何把握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趋向?仍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就佛教文学学科建设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组笔谈,使学界在一些理论认识上达成共识,以进一步推进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建设和整个佛教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是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播学首先产生在美国,在那里得到了迅速发展,然后传入到欧洲及其他各地。目前,传播学研究形成了两大学派: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二是以欧洲为代表的批判学派。传播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进到中国内地。中国内地传播学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引进阶段、受挫阶段、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学传播活动史上,大致经历了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网络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几个阶段,文学传播活动的演变直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和新的文学样式诞生。在传播学视野下考察文学活动,能够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文学活动的内在机制和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文学欣赏伦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伦理学是对文学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研究对象有文学创作活动中的文学创作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的文学欣赏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涉及专业读者及大众读者,所以有文学批评伦理和文学阅读伦理之分.文学欣赏伦理讨论的一般问题是作品阅读与读者类型划分,以此来确立在应用伦理学的视阈内文学伦理学可能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传播技术革新和传播理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播从工具属性向功能主体属性转变,影响了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文学存在方式、文学接受方式及文学的评价标准。文学批评的传播学范式更加突显了文学在传播过程中的"在场性",开启了一种探索文学意义及价值生成的大门,其所关注的关系性思维不仅能发现文学研究中许多被遮蔽的问题,拓宽原有文学研究范式所无法深入的领域,也为区域性文学批评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阐释模式和价值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世界在变化。这种变化也会体现在文学研究领域。20世纪初期,俄国现实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把文学研究由传统的注重文学思想、所指涉的对象转到将文学语言视为文学的本体的变化;到了20世纪中期的结构主义如日中天的时候,文学的文体成为了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学、语义学和语法的角度出发,以生成学派的观点简要地阐述了对语言研究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任何人类语言的用语都是无限的,而表达语义的方法是有限的。关于人类语言的无限性讨论,对于语言的深入学习、领会和研究有一定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建立"文学理论学"学科之必要。"文学理论学"是关于"文学理论的理论",属于"元科学"的范围。它要解决"文学理论是什么"的问题及其文学理论的对象、特征、要素、范式与变化规则等问题。"文学理论学"的体系形态可能多种多样,但一定有其基本的研究领域。该学科对认识文学理论、提高文学理论研究的自觉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合法的抽象行政行为与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样都可能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这种侵害可不通过具体行政行为而直接造成,且构成相对人的特别损失。如果考虑到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构成违法抽象行政行为赔偿障碍的话,那么对合法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补偿则没有这种阻力。  相似文献   

15.
汉末魏晋时代发生的纸简替代是文学传播史上具有技术革命意义的事件。纸作为传播介质相比较于简帛具有巨大的传播优势,而《文心雕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文论著作并体现那一时期文人丰富的文学传播观念。以第一卷为例,刘勰对于文学传播过程中传播介质、传播效果诸环节,均提出了十分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在如今网络大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异军突起”,而且“风景独好”,在国内本土形成了关于“互联网+”的巨大产业链,同时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文学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网文热”。从跨文化视角对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网络文学“走出国门”面临的问题,并发起了对未来的展望,抛砖引玉,期望引发对网络文学“走出去”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传播再到文学接受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作家地位和作品影响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文学传播在起作用。对于那些生前文学成就相差不远的作家来说,后来地位距离的逐渐拉大,传播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指挥棒。曹丕、曹植兄弟即是一例,二人生前各拥才赋,难分轩轾。但历代以来,二曹不再并肩驱驰,曹植风骚独步。这其中,文学传播对二人的地位差异之形成发挥了非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同样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新闻传播在争取受众方面比文学传播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是由其多样灵活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本文试图从分析接受者的选择心理入手,对比新闻传播与文学传播在争取受众上的差异,主要是传播方式上的差异,由此略论新闻传播对文学传播的影响与启迪。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文学到比较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历了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坎坷,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我的研究工作才走上了正轨。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对我自己来说,初步预见到对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作品进行“平行研究”的巨大可能性,于是将工作的重点由现代文学转向了比较文学。20多年来从事比较文学的学习、教学和研究,深深感到如果我们把比较文学定位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就必然处于21世纪人文精神的最前沿。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话,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文学涉及人类的感情和心灵,较少功利打算,而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较多的共同层面,最容易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文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文化沟通,避免灾难性的文化冲突以至武装冲突,改进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这种21世纪的新人文精神正是未来比较文学的灵魂,也是一切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