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皖南事变中,一些新四军女战士被俘,她们在国民党集中营里受到怎样的迫害、进行了怎样的斗争?请听一位当年经历者的自述……(一)1915年,我出生在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从小到上海随父就读,在上海长大成人。1939年11月初,我离沪赴皖,参加了新四军。到达云岭新四军军部后,首先被安排在战地服务团进行学习、训练。两个月后,我们6个女同志(顾励、许可、赵亚、焦恭贞、沈锐和我)组成五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七年十月,我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并随后开赴华中敌后,这是中国革命史上抗战初期的一个重大事件。近年来,党史界的一些同志对新四军军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根据现有史料,仅就中央苏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新四军的组建及其军部的成立等情况,作一粗略的概述,以就教于新四军的老前辈和党史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老友》2007,(8)
国民党第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曾在南京对中外记者拍着胸脯说:"我的二十六师从头到脚都是钢。要吃掉我,要等一百年。"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军歌中有一句:"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钢"、"铁",谁硬?请看:1947年1月在鲁南战役结  相似文献   

4.
1938年7月1日,我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一营采用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首次夜袭、火烧新丰车站,全歼车站日军70余人,取得了我部首  相似文献   

5.
1942年元旦,我在新四军二师卫生部政治处工作时,组织派我去看望时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的徐海东。他住的是一栋竹林之中的茅草房,里面隔成两间,一间是首长住的,陈设极其简单,房中间是一个用竹制的担架床,床头只有一桌一凳。另一间住的是警卫员和勤务员。我在他夫人周东屏同志陪同下,第一次见到这位久闻大名的首长。  相似文献   

6.
1945年春节,新四军三师十旅一支队发动攻势攻克了叶圩子据点,全歼该据点守敌,打了一个大胜仗。那是我入伍后第一次参战,也是我第一次在枪炮声中过大年。  相似文献   

7.
阿英同志逝世已近十一年,一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心情就难以平静。阿英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文史学家、戏剧家,生平著述非常丰富。他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我难以详细评述,只能就我耳闻目睹的有关他与盐阜革命文艺的事迹作一片段述详。阿英于一九四一年来新四军一师一旅,被叶飞副师长挽留下来,为旅文工团作艺术指导。在陈毅军长再三催促下,他于一九四二年七月抵达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盐阜解放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阜宁停翅港。阿英一踏上这块刚被开垦的革命处女地,就以极大的革命热情,为新四军和根据地的革命文艺建设,投入紧张的战斗。他主编了《江淮文化》、《新知识》等刊物;参加了陈毅军长亲自领导的抗日文艺团体“湖海艺文社”;创建了文人集会结  相似文献   

8.
我的老团长黄其明同志,是四川广安县人,一九一六年八月出生,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央组织部训练班学习;一九三八年七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一月后到抗日战争前线,在新四军四支队教导队,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江淮日报社等单位工作;一九四一年来盐阜抗日根据地,先后任盐  相似文献   

9.
周克玉 《中华魂》2012,(22):32-34
颜伏同志是我熟悉和尊敬的老首长。这位老红军,是新四军的一名战将,在抗美援朝中是战功赫赫的炮兵名将,我一直深深地怀念他。我首次接触颜伏同志,是1946年两次涟水保卫战中,他时任华野6师48团新四军著名的老虎团团长,我带领民工担架队直接支援他指挥的部队作战并随同北撤山东。不久,中央命令我们北撤的干部一律返回原地,坚持敌后斗争。临行时,他和彭冲同志(时任华野6师52团政委)送给我们几挺轻机枪、步枪和部分弹药,  相似文献   

10.
1938年,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开创了茅山抗日根据地,并使之成为我党在华中敌后创建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这里地处战略要地,抗战时期一直是敌、顽、我三军激烈争夺的地方。新四军之所以能在茅山地区站住脚,这与陈毅等新四军指战员认真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灵活运用党的策略方针,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1940年春,我从大别山冲破国民党的重重阻挠,来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有幸在刘少奇同志(当时化名胡服)领导下工作。以后又遇到陈毅同志和邓子恢同志,他们的谆谆教诲与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作风,使年轻幼稚的我,受到莫大的教育。1941年1月,当时正值“皖南事变”之后,刘少奇同志任新四军政委,陈毅同志代军长,他们在军政事务十分繁忙、斗争极为艰苦的情况下,领导创建了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这对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以及广大敌后的文艺工作起了莫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吸引了国统区、敌  相似文献   

12.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从成立到撤销虽然只有短短的20个月,但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侵华日军对皖中地区的不断进攻和疯狂推进,皖中地区成了抗日前线,也给新四军在本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面对新的抗战形势,中共中央做出了新四军向北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1939年之前新四军在江北地区共有武装力量2万余人,但是在江北活动的新四军既远离新四军军部,又有长江阻隔,给新四军的统一指挥带来了诸多不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顺应了时局的需要,更符合当时全民族抗日的大潮流。  相似文献   

13.
汪苹 《老友》2013,(7):17-17
每逢7月1日,我的母亲就会想起她牺牲了的妹妹。抗日战争开始后,母亲的妹妹冯玲来到皖南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7月1日,冯姨不幸在泾县云岭牺牲。得知噩耗后,母亲邀丁志辉阿姨、顾莲英阿姨一起从上海奔赴安徽,经岩寺兵站转达泾县云岭,也参加了新四军。这张照片就是母亲与两位新四军女战友的合影,左起分别是:母亲、丁志辉阿姨、顾连英阿姨。  相似文献   

14.
黄桥决战后 ,新四军遵照中央指示战略挺进江、海地区。新四军正确处理敌、顽、我之间的关系 ,在策略上赢得了主动。在与敌人的对决中 ,新四军运用积极的防御战术 ,以少胜多 ,取得了平原地区防守战役的重大胜利。这场战役 ,在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及整个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  相似文献   

15.
易俭如 《老友》2009,(1):24-25
1941年1月上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在开赴苏北抗日途中,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剿。新四军将士奋勇突围,部队的资金在转移中费尽周折。新四军女战士李桂英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6.
黄进琪 《老友》2008,(2):11-11
2007年国庆节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介元交给笔者一封信,打开一看,是温家宝总理给新四军老战士、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教务长晓河同志的一封亲笔信的复印件。这封两页的信,用荣宝斋的竖格信纸,毛笔书写,字体端正,笔锋遒劲有力,笔法洗  相似文献   

17.
1941年8月15日至17日,新四军在大丰市(当时为台北县)裕华镇(现已并入大中镇)发起了一次当时苏北境内最大的攻坚战。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在旅长王必成、参谋长杜平的指挥下,以步枪、机枪加手榴弹攻克了筑有钢筋水泥结构坚固碉堡的裕华镇,创造了全歼该镇日伪军的奇迹。重建军部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与八路军在大丰白驹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创立的同时,一份革命报纸——《拂晓报》也诞生问世了。我新四军游击支队成立后不久,就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同志率领下,于豫南确山县竹沟镇举行东进誓师大会,到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拂晓报》亦随军出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漫长岁月中,这份革命的报纸,曾随军转战在豫皖苏广大地区,为革命战斗任务的完成和发展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拂晓报》从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创刊,到一九五一年四月停刊,共经历了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学术界在关于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方面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在很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一 ,新四军和由新四军创建的华中抗日根据地 ,是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对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四军在抗战中 ,抗击了日军 1 6万人 ,占侵华日军总数的 2 2 %强。抗击了伪军 2 3万人 ,占伪军总数的 30 %。”[1 ] (P48) 新四军就是运用游击战术 ,跟日本侵略军打了 8年 ,打了 2 .46万多次战斗 ,毙伤俘日伪军 47万多人 ,沉重地打…  相似文献   

20.
彭雪枫将军是新四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之一,他于1925年在北京大学投身革命,随后参加红军,经历了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之初,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雪枫,和参谋长张震率领一支几百人的新四军游击队员挺进淮北地区,创建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同时创建了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师部驻在淮北泗洪县半城镇。1944年4月,日寇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中原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国民党军队不战而溃,中原大片河山沦于敌手,中原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