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国际政治舞台上发生的最大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统治集团的蜕化和变质。俄罗斯复辟资本主义以后,在推进私有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直到今天还在低谷中徘徊,重新崛起的希望还很渺茫。社会主义的中国以史为鉴,排除了形形色色的私有化思潮的干扰,坚持改革和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2.
从 1992年初始 ,俄罗斯以激进改革方式向市场经济过渡。其中激进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私有化。通过大规模的私有化 ,俄罗斯已初步建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据此 ,我们认为俄罗斯的社会性质是国家资本主义 ,并通过对俄罗斯的新企业制度的分析探索俄罗斯的社会制度属性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于1992年选择了通向市场经济的"私有化"之路,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完成了由小私有化到大私有化,工农业同时并举的私有化进程.然而,私有化并未达到其预定目标.它所引起的经济形势总体衰落,社会结构两极分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日益困扰着处于探索阶段的俄罗斯社会.私有化是福,是祸,还有待于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4.
从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三次历史变化。西方国家的国有化和重新私有化,只不过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的变体而已。西方国家私有化浪潮的出现不是孤立、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和社会背景的。西方国家的国有化和重新私有化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我国所有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决不能走西方式的私有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企业私有化进程中相继出现的金融工业集团与金融寡头具有集国家性、垄断性和官僚性于一体的特色,可以从其出现时间的先后和控制权的掌握两个方面加以区分。二者在俄罗斯私有化进程中具有促进经济的结构改造和恢复性发展,以及垄断和贫富两极化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农地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采用特殊的方式,平均分配“土地份额”而非实物土地来推行农地私有化。农地私有化不仅是俄罗斯土地改革的核心,同时还引发农业组织形式、土地流通制度及土地立法等方面的变革。本文分别从土地所有制、农业组织形式、土地流通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构架等四个方面,对俄罗斯农地改革的历程和进展进行详细和完备的梳理、归纳及分析,理清改革脉络,并对相关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加以考察。最后提出俄罗斯农地改革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私有化改革在快速完成体制转轨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至今仍遭到来自社会公众的正当性追问和质疑。多家民意测验机构的私有化调查数据和审计署的私有化报告引发了一场关于私有化正当性问题的大讨论。公众对私有化的态度主要受心理预期和经济周期的影响,最终取决于能否实现经济增长和由此带来的居民切身利益的改善。这场讨论启示我们,在民主意识不断觉醒的现代社会里,任何政府行为都无法逃脱正当性的检验,随着正当性公意性基础的日益凸显,来自社会公众的正当性评价越来越不可无视。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变化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为了和国际高等教育接轨,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也进行了改革,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多级化、私有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和捷克在证券私有化方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同的私有化方式形成了不同的产权结构。俄罗斯形成了典型"内部人"控制,捷克则是作为外部人的投资基金分散持有企业的股份。不同的产权结构又导致不同的治理结构,进而对企业的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有化抑或私有化并非市场经济的单项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私有化成为世界性潮流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公有制的消亡。市场经济本身要求“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同时并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化及公有化的历史,实际上是企业经营方式的一次又一次的多样性选择,而且每一次都不是单项选择。对于中国目前的国企改革而言,产权学派无疑夸大了产权制度的作用。中国国企改革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让国有企业同私有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产权结构的私有化变革愈加成为一种重要的全球性现象,银行私有化运动是这一变革的主要力量。全球银行业产权结构的私有化变革和银行私有化运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深刻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的存在、经验研究结论对政府产权存在必要性的质疑以及银行私有化实践的积极效果等。  相似文献   

12.
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积极推行私有化政策,在英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私有化运动。在80年代,英国私有化政策经历了一个由试验性私有化向系统私有化转变的过程。作为战略性的私有化政策,是不成功的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国家在左翼政党执政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将若干行业的私人企业改变为国有企业.后来,这些国家在右翼政党执政时又推行非国有化或私有化政策,将已经国有化的国有企业重新恢复为私人企业.这些西方国家为什么推行国有化?怎样实行国有化?国有化的性质是什么?国有化的结果怎样?这些西方国家后来为什么又推行私有化?怎样推行私有化?私有化的性质是什么?私有化的结果又怎样?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在改革后经历着严重的地下经济现象。这种地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危害,诸如加剧贫富差距、减少政府财政收入等。俄罗斯地下经济产生的根源,主要有历史原因、私有化不当、黑社会盛行等方面。作为同样属于转轨经济的国家,俄罗斯的经历对中国很在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自由主义给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带来的第二个大灾难,是全国人民公有的生产资料被剥夺。国内的剥夺者依靠新自由主义改革政策剥夺了全国人民公有的生产资料,剥夺了全国人民公有的社会财富。私有化是新自由主义的一个核心内容。俄罗斯改革能不能实行私有化,俄罗斯经济理论界对此曾经颇有争议。格拉济耶夫回忆说:许多人写文章,提醒当局私有化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可是,当局还是采取了破坏性最大和最容易引起社会冲突的私有化方案。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实行私有化。开始时,国有企业变成非国有企业的过程叫做非国有化,后来才正式叫做私有化。…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悖论与掠夺之手、土地集体所有权陷阱、征地补偿基准不能反映土地的相对稀缺、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缺失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我国征地冲突困局的成因,并在对策总结中抓住最核心的土地产权问题进行着重阐释,提出实施限定范围的土地私有化改革方案,同时指出土地产权问题并非我国征地困局中惟一问题,而应该以土地产权为重点,结合其他对策实施系统的、配套的改革措施,共同化解我国征地冲突困局。最后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土地产权改革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只有进行同步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才能实现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和保护农民权益兼顾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浪潮。西方报刊利用这股浪潮,美化资本主义私有制,攻击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的某些人也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垃圾当做自己的精神食粮。因此,正确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化浪潮,对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读者文摘》月刊(中文版)1988年4月号刊登了一篇题为《私有化:真正的世界革命》的文章,其中说:“在过去三年内,即有50多个国家实行了某种形式的私有化。追随这种趋势的,包括奉行各种政治思想的政府,也包括从最高度工业化以至最贫穷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试论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年撒切尔首相执政以后,英国国有企业成为改革的对象,主要是通过股份制形式,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进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们认为:(1)私有化的深层次原因是英国的国有企业存在着制度性缺陷;(2)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引入了竞争机制,而不在于私有化;(3)中国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象英国那样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  相似文献   

19.
阿纳托利·丘拜斯根据俄罗斯标准是富有的,但不及他的私有化改革所造就的亿万富翁们有钱。突然倒向资本主义为他树立了敌人,但历史是否将原谅他?  相似文献   

20.
农地制度作为转型期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改革思路在理论界存在巨大分歧,本文结合产权理论,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对现行农地制度以及农地私有化作出了理论分析.指出在转型期的中国,农地制度作为一项契约,其外部环境的非完全竞争性将是中国社会在较长时期内的固有特征,从而导致不同形式的农地制度存在自身无法避免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