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莉莉 《社区》2001,(11):63-64
记得在莫斯科的时候,我们居住的楼房紧靠马路,所以,被陌生人打搅是经常的事儿,白天的时候还好,到了晚上,前来“拜访”的人把门敲得乒乓响,不用问,肯定是街头的酒鬼又在寻衅闹事。每逢这时候特别希望我们的大院也有自己的“保安”,这样,就不会被夜半的敲门声吓得心惊肉跳了。 现在,莫斯科的居民区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守护神”,有人专门负责居民大院和楼门的看护。  相似文献   

2.
周学珍 《社区》2005,(2):52-53
张老头耳朵不好,他是我们单位社区大院儿的看门人,人称张聋子。他说话的声音特大,那天他手里挥舞着几张汇款单,对我嚷开了:“你来了3张汇款单。”他奇大的嗓门把路人和小贩的目光全都吸引到我的身上。待我快步迎上去的工夫,张老头又再次大声地唱起票来:“一张25元,一张30元,一张120元,你发了。”带着不满转身离开时,我又听到张老头和小贩们的议论:“她经常得稿费单,是我们这里的大款。”我几乎要愤怒了。张老头听力不好,所以造成了他的嗓门奇大,而他又是个喜欢嚼人细故的老头,偏偏他是大院儿的看门人,邮递员把信件、包裹和单据都交给他,由他…  相似文献   

3.
李文静 《社区》2014,(7):41-41
“赵大爷,您买菜去啊!”“王大妈,您吃了吗?”“李阿姨,卫生通知贴了吗?”“刘姐,舞蹈队的活动可别忘了。”……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总是一边走着路,一边跟大爷大妈们打着招呼。到司空社区工作将近一年了,我与居民们越来越熟悉,每天都感觉是那么亲切。社区的工作很平凡,很琐碎,然而就在这平凡和琐碎中,有很多值得体会的、有趣的、温馨的故事,让我感到了责任和幸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被当作“骗子”的经历。  相似文献   

4.
镜头回放:“请问夏扬同志,如果你担任市药监局局长,你怎样查处违法违规医疗广告?”“现在市政府大院私家车太多,车辆拥挤,到市委、市政府开会经常会堵,有没有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5.
我带蛋宝宝     
今天,老师为了让我们体验父母养育我们的辛苦,让我们每人带一个鸡蛋当“孩子”,如果你把鸡蛋打碎了,那就说明你的“宝宝”死了。一开始我想,带个鸡蛋还不容易,又不是像小孩那样要拉屎撒尿的。可一到学校,我就听说有两个同学的“孩子”壮烈牺牲”了。我赶紧把我的鸡蛋宝宝从盒子里拿出来,轻轻地对它说:“宝宝,你不要害怕,爸爸一定会好好儿保护你的。”上课时,我仍然积极发言,可心里又多了一丝牵挂。下课了,我急忙把鸡蛋宝宝拿出来,可是差一点把它碰碎,真是有惊无险。和大家一起玩捉迷藏的时候,我担心一跑动“宝宝”就会从我半开着的口袋里漏…  相似文献   

6.
刘好为 《社区》2010,(16):49-50
作为槐荫区第三批下派干部的一员,我来顺祥街社区工作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回顾这一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感慨万千,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初的融人过程。这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质疑到认可、从外行到内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刘秋珍 《社区》2012,(28):24-25
以前,我总认为从事社区工作是不难的,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做这份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社区工作是“分线不分家”.居民只要找上门.不管是不是你这条线的事,都要热心接待.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所以每个社区工作者都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常识。到社区来工作。我才深深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记得2002年年底,家住煤建路71号的任福庚夫妇到居委会反映,  相似文献   

8.
李琳 《社区》2004,(12):22-23
我退休4年了,64岁的我,身体素质、精神状况还不错,眼睛也没花,晚上看报写文章不戴眼镜。我是从重庆市铜梁县巴川镇政府退休的。为了便于同社区居民扎堆,我退休时就将党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党支部。有朋友劝我:“你是国家干部,共产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到居委会,同老百姓打交道,真傻!”我却认为,退了休,我就是一个居民,回到居委会,正合适。退休后,我写了几篇文章,《退休好补课》、《退了休我更忙》、《退休当楼长》等都刊登在重庆市《老同志生活》杂志上。到了退休年龄,该退下来休息了,可我是共产党员,国家干部,退了休总得为人民办点事啊!从我的身…  相似文献   

9.
我,不改行     
胡蓉 《社区》2004,(12):24-24
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一名初出茅庐的社区工作者,一名甘愿默默地,毫无怨言地辛勤耕耘这“半亩方塘”,誓不改行的社区工作者!当然,具备今天的认识也是有个过程的,还是让我从一年前说起吧!2002年7月,政府安排我到社区工作,刚到社区那阵,心里老嘀咕,居委会那可是“老婆子”干的活,  相似文献   

10.
张洪波 《社区》2002,(13):40-41
“她大婶,昨晚我把衣服给你收拾回家了,过会儿你把它拿走吧。”“国良叔,今天晚上到我家吃饭去,你大侄子从国外回来了。”我走进青岛市南区社区居民委员会,听着左邻右舍亲切的打招呼,这个社区大家庭的团结和睦,使我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相似文献   

11.
莫斯科大学 (MoscowUniversity)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老校区地处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近旁 ,新校区座落在莫斯科市西南方的列宁山 ,占地面积约 40 0 0亩 ,校园环境优美 ,周围地铁遍布 ,交通四通八达。莫斯科大学的全称是“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 ,它是以莫斯科市名加学校奠基人———俄罗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罗蒙诺索夫的名字命名的。莫斯科大学成立于 1 755年 ,是遵照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命令建立的。两个半世纪岁月的打造 ,使得莫斯科大学成为全俄最大最强的大学 ,也是俄罗斯最大的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12.
每个当父母的人可能都会遇上这样的烦恼:就是儿女身体长大的同时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地“长大”。有一天你会突然间发现,他们对性别的问题特别感兴趣,总会在你猝不及防中向你提出一些令你无所适从的问题。于是在这种时候,很多家长就会含含糊糊地敷衍过去。我,作为一个八岁小男孩的母亲,同样也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开始我也总敷衍着,但渐渐地发现,这不是最终的办法,因为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他会穷追不舍。就算这次被糊弄过去了,过几天又会提起。有一天,我干完所有的活后躺在床上,儿子也躺在旁边。儿子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间开口了:“妈妈,为什么有的…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喜迎孔子铜像 2000年7月下旬,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传来消息:莫斯科市杜马通过决议,同意接受中国香港孔子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捐赠的一座高5米、重3吨、造价5万美金的孔子铜像,以及汤先生为“俄罗斯孔夫子基金”的建立所捐献的2万美金。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部长也明确表示,同意将这尊孔子铜像安放在“俄罗斯各国人民友谊大学”前面的广场上。这就表明,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铜像将巍然屹立在俄罗斯大地上。  相似文献   

14.
高昌礼 《社区》2014,(2):55-56
第三,娘亲的处事之道。 (一)将心比心,真心待人。在我的印象中,老母亲不仅和家庭的每个成员相处的很好,而且和亲朋好友也相处得很好,从来没有见过她和什么人有过节、吵嘴,得益于她老人家的“将心比心,真心待人”之道。老人在世时,经常讲,好儿子不如好媳妇,好闺女不如好女婿,这是老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说:媳妇是娘家养大的,到你家来做媳妇,添人进口,是多大的好事呀,作为婆婆,你得先对媳妇好,因为你没有养过她,进门要当闺女养,让媳妇感到婆婆疼她,婆婆对她好,人心都是肉长的,她的心能不动吗?反过来说,你光让媳妇对你好,你对她不好,心隔两张皮,  相似文献   

15.
顽皮的我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自信的女孩。头发自带黄,浓浓的眉毛,单凤眼,高鼻子,小嘴巴,村里人说“:你的头发真黄,长大不用焗油了”。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姐姐像疯子似地哈哈大笑,停都停不住,妈妈过来就问“:你们俩怎么笑个不停?”姐姐说“:我妹妹不会弯大腰,一弯就跌倒,一弯就跌倒,她真笨呀!所以,我和她觉得可笑就笑个不停。”妈妈又说“:哪能让你妹妹自己弯呢,你先把她的腰抱住,然后,让她下去,你再把手松开,就这样反反复复,她自己就会弯大腰了。”妈妈走了。姐姐就按着妈妈说的顺序教给我,到最后我终于学会了弯大腰。现在我报的兴趣班是…  相似文献   

16.
这就是我     
我叫黄俊瑛,小名叫“牛牛”,今年10岁,读三年级。我的身高1.28米,长得偏瘦(每个人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说:“黄俊瑛,你妈妈是不是没有饭给你吃啊,还  相似文献   

17.
有着“股神”美誉的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发表过著名的“致股东们的一封信”,信中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石油勘探者在去往天堂的路上遇到圣徒彼得,彼得说:”你有资格住进天堂里的石油职员大院,但是我们已经满员,没有办法让你挤进去。“勘探者想了一下,就对石油大院大声喊道:“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于是大院里的人们挤开门,蜂拥而出冲向地狱。彼得非常惊讶,请勘探者搬进大院。但是勘探者迟疑了一下说:“不,我想我应该跟着他们一起去,那个发现说不定是真的呢!”  相似文献   

18.
孟谦 《社区》2014,(9):8-9
如果让呼家楼街道各社区的社区工作者们回想—下,2013年的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告诉你,是“晨讲”。  相似文献   

19.
王萍 《社区》2012,(30):23-24
“我走的时候你一定要来帮我料理后事啊,不然我会走得不安心。” “呵呵,我才不帮你呢,你有那么多的子女。” “孩子们都还年轻,不懂得怎么处理后事,求求你了。”  相似文献   

20.
看朋友     
每个星期六,我都要和爷爷离开家,步行穿过几个街区,到社区的福利院去看望那里的老人和病人。我们原本不认识那里的人们,可爷爷总是说:“如果有人经常看望他们,他们的病情就会好转,寿命就会延长。” 我们第一个看望的是索克尔夫人,我管她叫“厨娘”,因为通过聊天我们知道,她过去是俄罗斯一个小城市里小有名气的厨娘,那里的人们常常从几公里以外来品尝她那令人垂诞的鸡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