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治生活是人们调节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机制和活动,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一定政治体系的同向性、肯定性、一致性的情感、态度和相应的支持行为.政治认同并不仅仅是人的心理感觉或体验,而是认同主体围绕着一定利益诉求及价值实现的政治实践活动.政治认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活动的核心,是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之间政治实践的交集.政治的认同与认同的政治对立统一,基于利益关系,围绕着权利和权力的关系问题而展开,构成了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与核心内容,实践特质使得政治认同成为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的政治纽带.政治认同在价值取向上总是由利益关系主导,并以政治文明为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重新审视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政治生活作为人自身生存意义的体现,古已有之。对于古希腊城邦时期政治与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相互关联的思考,使人们从生活世界本真意义中来阐释政治成为可能。因此,从这一视角追寻政治活动的价值理性,促使政治向生活世界的复归,则赋予政治以更为宽泛的意蕴:政治是一种人们现实的生活样式;政治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使人的政治性更好地体现人性和人的生存方式;政治活动的普遍参与是推进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政治参与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参与模式,把政治参与的主体局限在充满傲慢与偏执的当代人,政治参与的价值在于维护政治统治,政治参与这一活动也只是发生在公共领域的遵循既定规则的工具性政治实践.接踵而来的生态危机和代际矛盾宣告了这种参与模式的致命缺陷.生态文明的构建要求政治参与模式的转变:政治参与的主体应包含对自然和未来人的利益的肯定;政治参与的价值是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政治参与遍及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自在世界;政治参与是依据一定规则而有效运转的政治系统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政治价值与其说是一种价值名称,不如说是一种价值诠释.这一术语现在似乎更加表现为一种政治哲学上的挑战.只有充分理解政治价值的预象,理解价值、价值观、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的语义和寓意,进而批判地思考政治价值的既有解释,才能形成面向本真的政治价值诠释.在这里,政治价值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生活中,以某些理想性和现实性、评价性和行动性、批判性和引导性的价值要素体系化构成的、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并最终体现为政治客体对政治主体的"需要-满足"关系,是某一社会形态成熟的主导观念体系和最终标志.  相似文献   

5.
政治现代性是围绕现代性的两大根基(主体性与理性)的展开而获得的政治旨趣,是理性在政治领域得以实现的结果.通过对政治现代性的主体性维度、现代制度维度以及现代价值三个维度的分析得出,回归人的主体性、构建科学的现代制度,倡导多元现代价值理念,使人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性、价值性和政治性三者的统一.在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其价值主要表现为文化选择与导向,文化传承与融合,文化整合与渗透,以及文化创新与竞争.其文化价值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文化素养,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李红珍  曹文宏 《浙江社会科学》2012,(1):41-45,40,156
政治价值是人类在政治领域所显现的超然本性在精神与观念层面的凝结,必然带有某种应然与抽象的色彩,也与人们实然的政治生活保持某些距离,呈现出某种“底线性”和“共通性”特征.这也表明在人类社会中的确存在普世性政治价值.但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政治价值就可以不分条件地被普世化.政治价值普世化是一种源于人类理性自负的理论冲动,它总是试图将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的特定政治价值予以普遍化,不切实际地放大人类共性价值的存在范围,从而限制了多元价值的发展空间.实际上,当下中国学界的政治价值的普世化诉求只是对市场经济时代价值多元化困境的一种无奈回应,且其方法论基础也具有深刻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8.
个体主体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要素,它通过调节利益结构、发挥主体性、梳理价值关系以及优化价值生态等方式,形成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作用的四雏表征,即通过相应的创生机制、实践机制、互动机制和演进机制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的价值活动,在此价值关系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两个实体,即“双主体”..二者都具有价值关系中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同生共建、互动共进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个体与社会的二维价值的统一是“双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满足“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二维价值,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们的立场、实践地位和理论研究视角的不同,人们对政治有不同的理解,或偏向于经验,或偏向于意识形态,而在迈克尔·奥克肖特那里,政治被认为是一种活动,是生活实践,但他所理解的政治实践的含义仍有所偏颇。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生活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内含政治价值与政治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沈友军 《学术探索》2002,1(1):32-35
布坎南把理想中的政治看成是复杂的“交换”或“交易”;把非理想的政治看成是一种“掠夺” ,这样的政治是一种“掠夺性的政治”(predatorypolitics)。本文赞同布坎南的这一思想 ,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 ,把政治分为“掠夺性政治”和“交易性政治”两类。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政治人的谋利方式 ,判别标准是 :是否存在竞争性的投票选举。这一分类的意义在于 :它否定了利他主义政治行为的存在 ;揭示了现实中政治的十分深刻的区别 ,特别是体现在政治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中的区别 ;体现了两类政治的文明程度的高低 :交易性政治的文明程度比掠夺性政治的高。  相似文献   

12.
文化、政治与文化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文化的政治”和“文化政治”两个概念为分析线索,讨论西方文化与政治的内在关系及其演变逻辑。首先分析文化现代性的政治含义,进而分析政治如何取得文化形式,最后评论“后现代”的文化政治观。本文认为,“文化政治”回应了西方社会的当代变化,在法律和经济模式之外对权力和斗争作了新的思考,在政治思想上强调了重建社会、文化、主体和理论的必要性,为社会改造提供了新的主体、运动和策略,但文化政治只是当代政治的一种形式,而不可能是政治的全部领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社区政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性空间,以社区政治与国家政治间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的新视角。在吸收社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社区政治的含义和构成,并剖析了社区政治与国家政治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家族政治:亚洲政治的魔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族政治是家族组织长期控制或者影响政治体系的一种政治形态。它表现为家族力量在一个政治体系里居有支配性地位和特殊影响。在亚洲地区,家族政治成为一种政治常态,左右或主宰着一个国家的政治格局。亚洲家族政治渊源于久远的家族社会,而近代以来又没有发生内生的民主革命,从而使家族政治延续下来。家族政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价值,对于保持政权稳定性、政治连续性、推动政治转型都有一定作用。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如接班人的正统性、家族政治的认同性、权力经济、政党分裂、家族政治的延续性等。所以,对现代政治体系下出现的家族政治这一政治返祖现象,需要作认真分析、全方位考察。  相似文献   

15.
儒家伦理政治与保守政治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是保守的政治模式。这一模式来源于早期儒家对于伦理政治的设计。这一模式的基点有三 :推崇传统 ,以传统作为伦理政治的原型 ;道法自然 ,以宗法血缘的自然秩序建构伦理政治秩序 ;以精英和大众分割形成的维护稳定的二元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6.
2009-2010年,美国一位民主党总统和国会试图推进两轮改革。他们在改革健康、金融、教育方面取得成功,在改革能源、移民和预算方面却失败了。许多美国人对奥巴马多数单一的改革是支持的,但对改革整体上显现的政府行动主义和政府开支感到惊恐。这种恐惧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民主党在2010年11月选举中会失败。如何解释奥巴马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呢?一般性的解释包括奥巴马的政治时机、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美国的政治经济结构。具体的解释包括各项改革的独特的技术和政治要求。围绕这些改革的政策过程在很大程度反映了21世纪的美国民主。  相似文献   

17.
运动是现代政治的典型特征,公民权运动、追求理想状态和追求宗教-文化同一性的运动,构成现代政治的主要风景线。这些运动的意识形态,皆不足以为现代政治奠定基础。能够为现代政治提供框架的,是和解的政治,它吸收各个文明的基本假定,以和平与说理作为最根本的承诺。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和谐政治和合作政治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三大目标.它们互为前提与结果.民主政治是和谐政治的要求和目标,也是和谐政治的基础和保障,而和谐政治的建构既需要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应该是多元一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参与政治生活的各社会群体、政党和阶层能够合作,从而减少冲突,实现和谐和民主.  相似文献   

19.
薛伟江 《兰州学刊》2005,1(6):14-17
当代西方政治学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一系列与传统方法根本不同的特征,即由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形式分析转向以政治实践为基础的现实分析,由静态的线性逻辑分析转向动态的过程分析,既重视微观个体行为相互作用形成宏观政治活动方式的过程,又重视制度结构和组织模式对和个体行为的约束和影响过程.就其积极意义来看,新方法具有较明显的唯物辩证倾向,并且从不同侧面间接承认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政治学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一系列与传统方法根本不同的特征,即由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形式分析转向以政治实践为基础的现实分析,由静态的线性逻辑分析转向动态的过程分析,既重视微观个体行为相互作用形成宏观政治活动方式的过程,又重视制度结构和组织模式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和影响过程.就其积极意义来看,新方法具有较明显的唯物辩证倾向,并且从不同侧面间接承认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