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继续蔓延,以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们有必要拓宽马克思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研究视野,对周期性经济危机问题进行重新审视.现代周期性经济危机具有必然性,成因极其复杂.周期性经济危机有不同表现形式,治理经济危机的措施需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2.
世界汽车组织结构变化与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亚洲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的韩国汽车工业,在合并重组的世界汽车结构的变化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韩国正在积极地摸索着相适应的对策,呈现出向结构调整、加强产品开发和促进情报化发展及零部件工业的战略重组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仍然是天下大乱,而且越来越乱了。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目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在一片混乱之中,生产不断下降,商品库存增加,工厂、银行倒闭,股票价格下跌,通货恶性膨胀,失业人数激增……,“不景气”的阴云笼罩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上空,标志着一场新的、不比寻常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即将来临。各国工人不断举行游行和罢工,其规模和数字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经济危机的发展导致政治危机的加剧,资本主义总危机更加深刻。面对这种险恶的局势,垄断资产阶级及其代表束手无策,无计可施。那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一场深刻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曾经自吹“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从一九七三年底也开始陷入了这场新的经济危机,这是日本战后第七次经济危机。许多事实包表明,日本这场经济危机是战后一次最严重、最深刻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主要表现在: 第一,危机的持续时间很长,工业生产的下降幅度很大。这次危机从一九七三年十二月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制度性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但经济危机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现象。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式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经济危机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在其自身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但社会主义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和规避。从动态和本质的视角分析社会主义与经济危机的内在关系,不仅是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与政府调控的良性博弈明确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有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堂吉诃德象征着理想世界,而桑丘代表着物质世界。正是这两者的对比使欧洲文化史上各阶段对该小说进行不同诠释成为可能。这里旨在通过简析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及该小说对该时期文人的影响,勾勒出欧洲各个时期对这部小说不同诠释的框架,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作出铺垫。  相似文献   

7.
当前,战后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正在迅猛地发展。它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猛烈冲击着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使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革命和战争的因素都在增长。研究这场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需要,是贯彻执行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范围发生了影响广泛的经济危机。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均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虽然效果各异,但均能为当今经济危机的应对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前,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正陷于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天下大乱的世界新形势的又一个生动表现,是当前国际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面对日趋恶化的经济危机,垄断资产阶级惊恐万状,拼命挣扎,妄图尽快逃脱这场灾乱。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的人民则密切注视着这场危机的发展,认真研究这场危机的特点及其后果,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把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反对苏美两霸的革命斗争进一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爆发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本原因则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在我国理论界,特别是在大多数教材中,对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虽都承认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木矛盾,但在具体论证中却又有实质差别。目前流行的两种传统观点,都值得商榷。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科学理论,不仅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有说服力,而且在两种世界体系并存,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各种联系和斗争的当代,用这一理论来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的现状和前景,从而正确地处理我们的对外关系,具体地制定符合实际的对外开放政策,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发源于泰国,肆虐东南亚,波及东亚,震撼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国内外各个领域的学者纷纷阐述了自己对金融危机的看法,提出了种种防止金融危机的建议。然而,由于没有深刻地分析金融危机的本质,所以其建议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角度,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本质进行分析,以求教于同行。我们认为,亚洲金融危机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表现,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全球化或称为资本主义世界性的今天,经济危机必然要逐步扩展到世界范围。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并不是…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已经由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共同汇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再加上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不断渗透,致使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严重受挫,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世界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当然,中国环渤海地区也不例外。因此,必须充分估计全球经济危机对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不利影响,并且要对全球经济危机对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影响加以评估的前提下,认定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综合优势支持,注重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做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抵御世界经济危机的战略对策创意,以求有效化解全球经济危机对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提升环渤海经济圈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场经济危机的风暴,正猛烈地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新的经济危机,苏美两霸和整个垄断资产阶级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这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已处于“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境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过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大大超过劳动人民的购买能力,大量商品卖不出去,造成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在同各种资产阶级、机会主义的流派的斗争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作了科学地分析,驳斥了他们的种种谬论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当前,这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正继续猛烈地袭击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动荡,政局不稳,各国统治阶级无不惊惶万状。经济危机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失业和物价飞涨,使他们生活困苦不堪。同这种情况相反,“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两种制度,两种景象,向人们清楚地展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在各种危机的冲击下急剧没落;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优越性,“风景这边独好”!  相似文献   

15.
近一年来,国内研究政治经济学和研究世界经济的同志们在国内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周期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展开了讨论。我们认为这项讨论对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认识、探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以及展望今后资本主义国家行情波动的前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特在本期刊登姚廷纲、刘颂尧两位同志在去年十一月举行的美国经济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提出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的不同论点,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为此,我们希望国内对这个问题有研究或有兴趣的同志,就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危机的“同期性”问题、如何理解恩格斯的“中间性”危机理论问题、形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问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的影响问题、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危机和周期的差别及其原因问题、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爆发的前景问题、等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写成文章,向本刊投稿,篇幅最好以四、五千字为宜。我们相信通过讨论,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一定能有所贡献,同时,对有关方面的实际工作者也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战后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正在迅猛地发展。它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猛烈冲击着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使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革命和战争的因素都在增长。研究这场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需要,是贯彻执行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方针,加强战备的需要,是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特点、后果和消灭经济危机的根本办法,批判了杜林关于经济危机的反动理论。学习恩格斯关于经济危机问题的基本理论,对于研究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批判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粉饰经济危机的谬论,揭露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的丑恶罪行,进一步认清帝国主义的没落和腐朽、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29年,经济危机的急风暴雨袭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冲击似乎更加猛烈。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熬煎,转移日本人民的斗争视线,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全面实现“大陆政策”的步伐,于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准备发动事变的过程中,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寻衅闹事,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挑衅事件,以便找到借口,挑起战端。喧嚣一时的“万宝山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1.在长春市北面3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叫万宝山。这里居住着一千多口人家,有十来个商店和定期的集市贸易,人来熙往,给周围的寂寞荒村,增添了几分兴旺色彩。这块远离长春市区的偏僻地方,与中日双方签署的任何不平等条约无关,纯属中国政府管辖,尽管如此,日本还是视中国主权如草芥,在这里制造严重的反华事件。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特点与政策性原因分析李宣松二十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几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对于这次经济危机的发生,以往的分析家往往只偏重经济制度的原因的研究.本文...  相似文献   

20.
刘国光 《中华魂》2010,(2):32-32,33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我们不能仅仅从体制运作层面来寻找危机的原因.还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层面,寻找它的深刻根源。这次危机表面上是金融危机,但本质上同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是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这次生产过剩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除了发达国家自身一些产品,如房屋、汽车等生产过剩外,还包括流通领域各种金融产品的过剩,形成虚假的购买力,刺激了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产品.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严重的生产过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