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土知识数字化的信息伦理问题贯穿本土知识的收集、整理、信息组织及信息传播与利用的全过程,涉及到民族知识产权保护、本土知识的本真性、本土知识的回流等问题,与本土文化保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本土知识数字化过程中存在信息伦理问题,其基本原则是:文献保障原则、语言保障原则、情境保障原则、文化保障原则、用户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2.
知识传播是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技术是人创造的,人才的成长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知识传播.本文从知识传播与人才成长的关系、传播媒介与知识传播效率的关系、知识传播效率与创新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知识传播与创新的内在联系,提出知识传播是生产力的思想.随着三G时代的到来,知识传播将时时刻刻伴随着每个人,知识传播的重要性将更加凸现,知识传播是影响知识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知识生产的意义生成并不只存在于文本及表征系统中,也存在于非表征性的具身实践、特定情境、媒介惯习、情感、需求及动机等的交互耦合中。表征与非表征协调作用,构建了网络知识生产的完整意义。非表征文化为网络知识创新提供了新的实践切入点。认知主体与环境、物质化媒介、知识平台等构成彼此关联的共同体。在离身与具身认知交互视域下,网络知识生产传播应从关系性体认入手,以实践中的认知主体为核心,通过知识生产观念转变、知识关系网络重塑和知识服务升级重构网络知识生产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4.
在转型经济独特的市场和制度情境下,创业知识的有效整合已成为新企业实现机会开发和资源管理的动态平衡以创造和获取价值的关键。然而,鲜有研究系统阐释新企业如何整合所获取的创业知识以构建和维持竞争优势的过程。基于企业知识基础观,将知识整合引入创业研究,对创业知识的内涵及类型进行界定,并从战略、文化和制度三个组织设计维度对创业知识整合方式加以深入剖析。以此为核心,基于转型经济情境构建新企业知识整合模型,分析创业知识整合方式、整合能力以及新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媒介演进催动知识社会化方式的更新,为知识付费产品和服务的热潮创造了技术条件:三阶秩序和交互界面让知识还原到无序状态,知识付费得以充分发挥"长尾效应",集结兴趣社群,通过议题设置的民主程序,实现用户和公共文化的双向建构。借由深度场景化和知识碎片化的传播实践,知识付费营造出一系列文化身份的区隔性指征,构造文化资本外溢和下移的幻象,制造情境消费的景观秀场。媒介演进形势下的新型知识付费带来的文化影响,主要包括建立起以标签化为核心的全新知识分类体系、舒缓用户群体的心理焦虑和决策压力、潜藏价值导向风险和挤占公众闲暇时间等。  相似文献   

6.
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而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资源。现实中集群内部企业的异质性和知识传播网络结构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对于集群知识传播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对集群优势的现象描述,而需要对其内部企业间知识传播机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真正揭示集群和集群企业获得的竞争优势。本文从中观与微观视角对集群企业知识传播进行了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情境分析法梳理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文本脉络,可发现他把知识视为预设引导下的问答统一体。追溯思想史,他把历史当作无穷的连续问答,问答是心灵自身认识自己的途径与存在方式。这种认识必然导致柯林武德投身到生活实践中,问答逻辑的历史情境分析最终证明它是行动的表征,历史就是问答的行动。  相似文献   

8.
在创意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核心企业的诱致性战略一方面能够带来集群企业行动的一致性,提升知识创造与流动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知识网络趋于僵化,甚至进入锁定状态,因而形成了核心企业悖论。为从知识的流动性视角探讨打破这一悖论的可能路径,文章基于集群内核心企业与跟随企业间的知识流动行为,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知识流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型检验和灵敏度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核心企业具有控制力和知识刚性,前者正向影响核心企业知识存量,而后者恰好相反;跟随企业创新意愿促进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为其赶超核心企业提供了可能;集群内存在知识协同创新效应,该效应受集群网络外部知识资源与创新协同情境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播的时空偏倚性最早由加拿大学者英尼斯提出,在西方传播学界有着开创性意义.他从历史角度来探讨媒介技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并通过对媒介时空偏倚性的分析来探讨传播媒介形态对社会组织形式、知识垄断和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他认为媒介对空间的偏倚促成了知识垄断的形成,并加剧了权力的集中,最终导致对文明历史纵深感的削弱.当前,西方主导的世界传播秩序引发了有关后殖民文化的思考,英尼斯对传播偏倚及其对西方文明影响的思考无疑有着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与全球互联网的发展,知识、信息能够快速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创造财富由主要以能源、资本为基础转向以知识为基础,技术和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树立知识管理理念,探析知识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寻求知识管理的有效性,使知识得以共享,是加快当代企业发展的战略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师生交流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内隐知识。内隐知识的存在有利于教师解决具有时间限制或突然发生的复杂情境问题的解决,在这类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智慧与教育的艺术性。教师的内隐知识往往是以一定结构存在的。本研究选取213名教师样本,使用自编情境判断性测验,通过情境选择、项目分析确定教师内隐知识问卷。得到教师的内隐知识的结构具有四个维度:个体维度、个体间维度、组织维度与情境维度。总量表与分量表信度分别为:.936、.801、.843、.833、.804,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四个维度包含9个子维度即责难批评、间接批评、任务处理;协商解决、延迟推脱;组织压力、组织管理;情境忽视、情境处理。因此,教师的内隐知识是一个二阶两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12.
略论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征出发 ,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在知识储备、知识交流和知识传播 ,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几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方性知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生成并在该情境中得到确认、理解和保护的知识体系.在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中,地方性知识常常是和多元文化分不开的,相对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而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本都成了地方性知识.民族地区的地方性知识源于地方人对自身所处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的认识,是地方人长期总结出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些规则和策略.地方性知识更是地方人的一种实践智慧,它有效地解决了地方人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地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地方性知识,并将其作为地方课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姜利标 《人文杂志》2020,(6):120-128
如何生产具有解释效力的学科知识以及如何提升学科话语的世界地位,成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发展必然遭遇的行动议题。通过对社会学传统研究发现:知识在生产过程中会预设人性状态的假定;此外,知识生产也时刻关注日常生活的情境变迁过程。人性状态假定和社会情境变迁,将成为社会学本土化知识生产关注的核心要素。针对如何寻找知识生产的有效切点,时态序列立场的引入能为既有社会学传统提供认知性解析和参照性灵感。实际上,既有知识可以化约为社会情境现在时视角下的例行性事实和社会情境将来时视角下的未知性事实两种传统,不过这两种立场都没有留意到社会情境现在完成进行时视角下的模糊性事实。因此,具有联结社会情境例行性和未知性的模糊性事实,或许能给社会学本土化知识发展带来实践性突破。  相似文献   

15.
试论知识的建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认知主体在一定认知情景下的建构结果。知识的建构过程存在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互动”和认知“主体与社会文化情景互动”这样同一建构过程的两个方面。知识的建构机制,就是知识的建构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与认知对象、社会文化情境之间的互动机理。其实,这一互动机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认为主体的“个性”选择和社会文化情境的“社会”选择,“个性”选择存在着认知主体的“自由创造”,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就是任意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杨玲 《兰州学刊》2003,(4):208-208
知识经济理论认为 ,构成知识经济的三大要素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 ,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及其他媒体成为传播渠道中不可缺少的载体。很明显 ,图书、期刊、报纸和电子出版物都是出版产业生产的商品 ,它们离不开编辑 ,广播和电视同样也离不开编辑。今天 ,编辑劳动是在出版产业中发生的 ,所以我们权且称作“编辑出版产业”。知识创新的目的是应用 ,而从创新到应用 ,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实现。传播包括出版 ,传播离不开编辑。所以 ,编辑出版业是知识经济链条上的重要环节。编辑出版业在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方法,本研究以6 743篇英文施引文献和230 661被引文献为数据,通过构建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呈现出国外组织传播领域的研究旨趣和知识结构。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媒介选择与技术""虚拟团队传播""组织危机传播""传播信息系统与过程"等聚类是国外组织传播研究的主要分支领域。围绕"社交媒体""网络社区"等以互联网和媒体技术推动的组织传播相关研究可以代表国外组织传播领域的前沿主题。组织传播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态势,"传播"是该领域研究中心词,整体研究仍由传播学范式主导,但个别议题呈现出传播与组织脱钩趋势。研究方法包括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以及质的案例研究,不同议题研究需要注意方法的适用性。传播塑造组织,以及"倚重传媒技术发展"的特征深刻影响着组织传播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内容提要     
论知识的全球分布与传播 尼科·斯特尔 乌尔里希·厄弗 人们有可能谈论全球性知识的意义,我们的文章首先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全球性知识是知识社会全球化时代的必然结果和智力标志,还是为了传播试图回答世人普遍想到的问题的知识体系而提出的全球性需求?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将发生什么变化,知识的全球化又会为哪些人带来利益或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权力到权力知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之沧 《学术研究》2005,12(12):14-20
知识原本自然纯洁,仅是人类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结果,只是此后人类发现其有利可图,才逐渐渗透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形成知识权力。然而自从知识与权力结合后,知识就逐渐发生异化:一是通过权力的支配、控制和利用,使知识从属权力,形成工具知识。二是通过权力垄断、支配人力、物力、财力和相关的学术机构与教育资源优先发展与权力相关的知识,形成权力知识。三是利用权力弄虚作假、霸占别人研究成果,制造假知识、伪科学,导致知识异化、学术腐败,形成知识或科学技术的虚假繁荣。  相似文献   

20.
知识生产力的产生是由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同时也是一系列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知识生产力的出现 ,意味着知识或人的智力成为生产力的主导方面。与以往的生产力相比 ,知识生产力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基础之上的 ,以信息化的发展为前提的生产力形态实现了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个人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以及一般生产力与现实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