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品牌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打造好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等为主要载体的民族文化品牌,对承德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故此,从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战略高度,提出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品牌内在价值,整合承德旅游文化资源,进而提升承德旅游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化力是确定民族的发展目标、根本利益及基本价值理念,为社会发展动力制定方向并加以控制的重要社会力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涉及经济增长,还关乎社会发展的方向问题.重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追求,不仅可以真正地丰富文化产业的创意,而且有助于多元文化参与的、共享文化共性并兼容文化差异性的文化建构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以湘西地区土家族文化传播为主题,以传播学、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旅游学等理论为指导,分析土家族民族文化的特征、传播的价值以及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可行性,提出民族文化传播模式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对策,旨在为湘西土家族民族文化传播与产业化融合提供新的科学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包含了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经济属性支配文化属性的情况,资本决定内容生产。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经济属性对文化属性的支配具体表现为资本对民族文化要素的选择性利用和摒弃,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之间难以实现平衡的问题。从文化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资本在选择性利用具有可展示性和可感知性特点的民族文化要素,又选择性抛弃具有隐含性和潜在性特点的民族文化要素。基于人类学的文化见解,可展示性和可感知性的民族文化要素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隐含性和潜在性的民族文化要素是民族文化本身。因此,在讨论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问题时,应基于“建构论”来理解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基于“创造性转化”理论来理解民族文化本身。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文化创新与民族文化产业是实现黔东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理念,激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机制,优化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构筑产业链,推动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当然,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功能。将民族文化资源整合转化为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既能给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又能为民族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带来新的契机。文章通过对贵州威宁县板底乡的调查研究,探讨当地民族文化产业创建的有效途径,分析文化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动性,以实现板底乡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经济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化资源产业化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与排他性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文化生态发展失衡,文化空间日益萎缩,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困境仍然是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重阻碍。因此,为了促进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应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业组织建设,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以西南民族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民族文化贸易主要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终端消费市场,而民族文化贸易处于内向型发展阶段,文化贸易逆差现状与我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状况不协调,民族文化面临知识产权法制体系缺陷的困扰,民族文化贸易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导致系列问题。在坚持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文化生产和创新,巩固以民族文化品牌引领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西南模式,实施从引进来转到走出去的战略转型,把西南民族文化产业走廊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策略进行整合,从而沿着民族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促进西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资本"这一说法是由法国当代有名的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他同时相信文化资本转换为经济资本的可能性。对于如何有效实现民族文化与当地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一直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议题。本文对云南普洱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仔细分析,聚焦于把绿色生态文化、普洱茶文化、北回归线文化和边地民族文化通过产业化发展,形成普洱民族文化产业集群,提出品牌打造、产业融合、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文化金融等普洱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它经过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而进入现代文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在当今 ,文化产业的充分发展 ,显示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改革中产生和发展 ,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乡村旅游及其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村旅游具有市场规模大、开发投资大与政策影响大等特点。结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征可阐释为:乡村旅游是一种将农业观光体验游和农村休闲度假游相融合的新兴旅游开发方式,其本质在于"乡村原真性",主要特征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乡村消费为目的、以乡村文化为内核、以乡村体验为动力。我国乡村旅游开发需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我国乡村旅游按照旅游产品功能、盈利点和区位布局,可归纳为乡村酒店、文化民宿、休闲乡居和农业庄园四类乡村旅游功能开发模式,农户盈利、旅游合作社盈利和股份制盈利三类乡村旅游盈利模式,都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和特色小镇依托型三类区位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目标,促进地方旅游发展角度出发,采用了调研分析的方法,定义了文化型养老的内涵,分析了如何将文化型养老与齐齐哈尔鹤城文化相结合,并提出了开办老年大学、将鹤文化融入老人寿宴、和婚宴中等建议,促进鹤城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旅游与儒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旅游在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同时也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而儒家文化的传播又进一步带动了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重点论述二者如何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智力及科技因素达到和谐平衡,从而实现文化遗产价值并提升受众旅游体验。分析认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共生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策略完成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服务延伸,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最大程度的和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旅游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外在表现的总和,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旅游文化渗透在旅游业的各个方面,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和法宝。旅游开发与规划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构建。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带给民族地区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也可以促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复兴,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本研究选择民族旅游目的地大理和丽江为研究平台,提出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民族文化资源本真性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竞合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开发、民族文化精品带动旅游开发、传统民族工艺品引领开发。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世居有26个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纷繁多彩,更是一个文化富矿,潜藏了巨大经济价值。从1996年开始,云南省开始探索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可能性,经过20年的摸索,云南省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挤身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大省,并成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领头羊。云南省走过的民族文化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之路值得总结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既呈现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又使处于边缘地带的弱势文化经受冲击和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同时面临着纵向流传的断裂危险和横向交流的冲击两大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探析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构建简明的具有实践意义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更清晰地分析现代化进程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只有增强文化自信、着力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传人,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才能既保留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醇味,保持其原汁原味的魅力,又能与时俱进,给文化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借鉴已有研究,以2004—2015年国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旅游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构建回归模型,用E-G两步协整检验法检验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用格兰杰因果模型检验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来看,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2)文化产业发展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32%,并且二者相互作用关系均为正向。因此,政府在制定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时,应统筹考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推动二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阐明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安溪县2010—2016年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综合运用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融合度较高;但茶产业各环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存在差异,融合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种植环节、加工环节,其中,茶叶加工环节与旅游产业处于中度融合水平,其余环节与旅游产业融合度均较高。据此,提出转变茶园经营理念、拓展茶叶衍生功能、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发展全域茶文化旅游等对策,以期推动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