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信仰常常为民间信仰、民族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三大类型,并且把中国人这三种信仰方式与国家、社会、个人等重要概念相提并论;在这些信仰类型及其互动的过程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建构与核心价值观公共认同及其共识的信仰方式,将是核心价值观如何在信仰层面得以实践的重要方式与社会基础与重大问题,特别是在连接国家与信仰者个人之间的社会价值观层面,真正建构社会层面的信仰认同,使每一种信仰方式都能够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此乃当代中国信仰实践与信仰共识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信仰复兴与建设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长期理论与实践中形成的价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式进行了构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华内容是毛泽东对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理论贡献;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研究与探索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形成的理论源泉;从对道德规范影响这一方面体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于国家发展不是过时的,而是有着新的活力的。毛泽东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手段和方法进行了阐述,为当代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体现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在新常态下各种社会矛盾的凸现是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社会基础。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国家价值目标实现的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需要化为每个人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把"平等"作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事实上,一方面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立的"平等"概念有着深厚的人本学意蕴,另外一方面看是对人之生存本性的现实规定与存在价值的现实确认。在当代的历史背景中,从时代精神发展的维度出发,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平等"现实含义及其发展的路径,切实落实"平等"价值观本身所蕴含着的对人的价值和权利的尊重,进而推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系统整体的建设。因此,只有深入细致地搞清楚这些关于平等的基本问题,才能牢牢把握"平等"价值观的理论导向,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向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目标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6,(5):87-91
从政治哲学角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都属于规范性概念,其民主指实质民主、人民民主,既非程序民主,又非自由民主或宪政民主;自由指积极自由而非消极自由;平等指社会平等而非法律、政治平等或机会平等;公正指实质公正而非程序公正,社会公正而非法律公正。当代中国所奉行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等价值观绝不是西方国家所实行的那种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而是一种更高级形式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体现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长征精神源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实践,属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是当代中国政治体系和政治价值形成的重要精神源泉。作为当代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长征精神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培育实事求是精神以及贯彻群众路线,从而有利于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等思想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正义要求的平等,到古希腊后来形成的自然平等、古罗马的法权平等、中世纪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平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平等、自然法学派主张的人人生而平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实践以及新旧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关于平等与自由的两难选择,平等思想在西方的发展从一个角度浓缩了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平等思想也是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以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领袖的理想,但这种平等思想相对于西方平等思想的纷繁复杂而言,显得异常单调和不成体系;而且,西方平等思想总是与正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历史上的平等思想却局限于物质上的"均贫富",从而使其革命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平等思想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正义要求的平等,到古希腊后来形成的自然平等、古罗马的法权平等、中世纪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平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平等、自然法学派主张的人人生而平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实践以及新旧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关于平等与自由的两难选择,平等思想在西方的发展从一个角度浓缩了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平等思想也是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以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领袖的理想。怛这种平等思想相对于西方平等思想的纷繁复杂而言,显得异常单调和不成体系;而且,西方平等思想总是与正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历吏上的平等思想却局限于物质上的“均贫富”,从而使其革命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经济权利平等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切关于社会平等的理论与实践中,人的经济权利平等也许是最难以实现,也最令理论家们感到棘手和头痛的问题.对此,本文从经济权利平等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当代中国社会没有理由与经济权利平等的价值观和社会目标背道而驰,而是应当在其制度设计上积极地向这一社会目标行进.就可行性而言,当代中国要想实现人的经济权利平等,必须首先从社会平等的起点·政治权利的平等做起.因为政治权利平等是一切社会平等的前提条件,没有政治参与权的平等,就不会有利益分配参与权的平等,从而,人们就不会有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方面的平等.而当一个国家真正实现了政治权利平等之后,则较大的经济权利平等也必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政治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与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中进行国家政治活动的行动指南。邓小平认为,四个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判断政治价值的根本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