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由对传统西方哲学研究方法的反省,而发展出的概念范畴研究法,有将中国哲学研究藉由概念范畴作为哲学问题与哲学主张的两种进路。这一个方法虽能深入知识细节,却有问题意识不明确以及体系性建构力不足的缺点。因此应该提出有别于西方传统而适合中国哲学问题意识的哲学基本问题作为研究进路,并且同时扮演解释架构的功能。研究中国哲学,当以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为中国哲学这种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并担负解释架构的功能,配合以概念范畴研究法能进入知识细节的优点,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对中国三教哲学作出准确理解、正确诠释。然后返回思辨哲学的思路,以形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问题意识为进路,再来研究中国哲学,以获得崭新的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国内哲学界普遍并持续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方式、路径、生长点和基本原则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通过讨论,学者们普遍意识到:缺乏问题意识正在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瓶颈,而如何面对现实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关键性问题。在笔者看来,要更好地做到强化问题意识、有效面对现实,从而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我们还需在理论上澄清一个与创新有关的前提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新”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的明确区分。陈德容先生在《哲学研究与研究哲学》中明确指出:“哲学研究”是一种原初哲学活动,“研究哲学”是对前者的工作过程及其成果的反思;“哲学研究”是直面现实的哲学活动,“研究哲学”是关注历史(传统、文化史)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当前意识本质研究的困境,一方面在于自然主义认识模式无法对大脑结构和社会语境做出完全等效的模拟;另一方面在于缺少相应的哲学命题和范畴。探索意识的本质首先要符合脑科学研究的科学认识和经验实证,同时要整合当前意识科学探索中的成果,统一认知模型和哲学范畴构架,为意识本质研究拓展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哲学界有些同志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意识的来源、特性、作用、性质等问题作出了深入探讨和较令人信服的说明。稍感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对意识的研究还未完全走出本体论的范围。我们认为,意识是认识主体的意识,研究意识必须与认识论密切联系起来。认识论不能仅停留在意识同物质的对立上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上去理解意识,还应该把意识放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中来考察和把握。为此,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对主体意识的要素作如下思考,以期得到哲学界同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近代自然科学成果被介绍到中国之后,中国学者将其视为对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具有特别功能和特殊价值的学术研究方法。对科学作为学术研究方法意识的形成和科学在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应用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科学认知范式在开掘中国传统哲学资源中的科学价值、建立新的学科、推动中国传统哲学转型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文精神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创新与方法自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代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 ,自觉的方法意识既是新成果的重要依据 ,也是学术规范的基本保证。本文把《回到马克思》以及新近出现的批评作为具体案例 ,着重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意识、事实依据和理论逻辑以及学术批评的规范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强调必须通过方法自觉来沟通当代语境与马克思文本 ,从而凸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生态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学者们发现中国的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并试图从儒家文化中发掘生态启示。因此,儒家生态哲学的研究不断升温,学术成果日益增多。一、国际上对儒家生态哲学的研究国际上对儒家生态哲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华裔学者和美国有关中国哲学、历史学研究的学者中。杜维明较早提出了"超越启蒙心态"的问题,认为应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金则代替自私自利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觉醒——国内价值哲学研究三十年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是当代中国人主体意识和文化自觉的重要表现和组成部分,在过去近30年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价值哲学研究为人们观察和理解人与世界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于哲学发展和哲学体系改革,促进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更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唯物主义一元论占据绝对优势和主导地位的局面下,二元论幽灵仍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潜伏在意识本质问题的研究中。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对如何彻底清算和颠覆二元论幽灵提出了宏观上的致思路径,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能够对二元论产生的历史根源——原始灵魂观念的产生进行微观分析,为意识本质问题研究中二元论的死灰复燃留下了可能。本文借鉴当代西方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心理语言的种系发生开始,探讨了意识本质问题研究中二元论的历史根基——原始灵魂观念的生成,以期达到真正彻底破除心身二元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当代逻辑学与哲学关系的研究,需要在交往、对话与互鉴中打通中外学术研究的疆界,以前瞻的研究理念、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的学术见解,推进国际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从逻辑的视角出发,当代哲学需要在深入对话中对“自明”前提展开分析,并通过有效的交流论证形成学术互鉴,进而为逻辑学和哲学的学术成果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拓宽路径。当代中国的逻辑学与哲学研究作为国际学术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凸显学术研究的主体意识与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剖析了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的精神实质和哲理倾向,突出分析了贯通其早期和晚期创作意识中的科学民主意识,并着重强调了他在新时期重返诗坛的重大意义.他的归来标志着发端于"五四"的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复活,是新时期文学重续"五四"现实主义传统的一个信号,是复活诗歌园地的一阵春风.  相似文献   

12.
李晔  苗青 《阴山学刊》2005,18(5):64-68
关于儒家“亲情本位”思想的不同看法,表现着对“普遍伦理”的诉求以及走向普遍伦理的两种不同的理论进路,体现了现代伦理学“自然性”与“社会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科学性”与“哲学性”的关系,而在最根本的基础上反映着这个科学时代伦理学的特征与处境,以及伦理学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于海臣 《阴山学刊》2012,(1):124-127
教学目标的存在有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分。"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静态目标应具体体现为"涵养科学精神、问题意识的形成、基本研究技能的掌握和有效获取文献信息",这些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动态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古今西方哲学家对于“存在”范畴的不同表述 ,揭示了“存在”这个西方哲学核心范畴的演变过程 ;恩格斯关于“存在”的科学定义对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 ;“存在”的内涵仍将会随着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文学的“空白”艺术及其审美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白"是指文学艺术的一种审美理念和艺术创作自觉选择的艺术手段。从"空白"产生的最早的哲学、美学源头,追溯其理念的萌芽和流变,再针对文学活动的具体实践,剖析其生成方式和艺术魅力,以期突破传统研究方式和学术追求上的局限,从而实现由宏观泛论到实际文艺批评模式的创新。总的来说,文学艺术以其独有的言说方式,由作家精心建构的艺术"空白",既是哲理意识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渗透,也是文学理论和文学活动时间的自觉选择。在这个属于人类精神灵性的表达的领域里,"空白"具有无尽的魅力,值得继续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佛教文化充溢着许地山的多种创作文本."人生苦"是佛教文化的核心问题,许地山在文学作品中对此的阐述是他现实人生的具体体验,也是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曲折显现.而他在阐述宗教理论的同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佛教文化的反叛,又说明了他对待宗教文化的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乃是一种哲学上的"扬弃".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从整体把握宇宙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相通相和的精神境界,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宇宙意识和诗意的人生理想。顾恺之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的“以形写神”说是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出发,将“形”与“神”的范畴加以综合,以人、自然、神灵三者的融合为表征,体合宇宙精神,达到“通天人之际”神人以合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画家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8.
“唯务折衷”是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研究态度和方法 ,过去学者一般以为它就是儒家的“折中”方法。这是不确切的。“唯务折衷”的“折衷” ,乃折之于“素心” ,即以研究主体独立、公正的主体精神去进行学术研究和鉴赏判断。刘勰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折衷”说 ,与当时哲学思想界佛学取代玄学地位而注重心识作用、向中国传统哲学心性论传统回归这一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浩 《文史哲》2003,(3):59-63
“诗赋取士”的提法并不准确 ,但这一说法来源有自。作为科举考试的新概念 ,唐人对“诗赋取士”多所批评 ,但并未废止 ,实包含一种不得不如此的理势。从唐代学术文化思想角度来理解“诗赋取士”的命题 ,包含如下几方面意义 :社会以进士科为荣美 ,诗赋遂成为一种必备的人文素养 ;诗赋作为科举与铨选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 ,使考试具有了更大程度的“机会的形式平等”;以声律工拙论高低 ,可以用文学的标准衡量文学 ;唐代诗赋文学多具怀疑精神与自由意志 ,保存了哲学的良知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意识哲学。意识哲学的最大特点是思辨理性的抽象逻辑演绎构造了一个概念帝国,内在困境在于意识始终无法切中外在的超越之物。马克思生存论突破意识哲学的藩篱,扭转了哲学的方向,哲学出发点实现了从“我思”向“现实的个人”的移居,重心从抽象概念王国转向现实生活世界,强调的是实践关系相对于理论关系的逻辑优先性。马克思生存论的现实呈现就是资本批判,其结果是共产主义视域的敞开。在此,现代性的历史边界得以划定。然而,指出现代性的未来宿命并不意味着否定它的当代价值及其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