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未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对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目标,对优生和中等生,我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对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目标,对班上的后进生,如何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呢?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全面了解后进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陈若 《科学咨询》2003,(16):18-18
如何在低段识字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他们从学习中感到快慰、满足、成功.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的实施,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主动参与,展示自我,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并磨练其意志品质,健全人格.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体育意识,体现在体育课教学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构建开放的课堂,实现课内外沟通,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我们提倡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身尝试探究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自主创造、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样源于教材的课题语文老师指导有能力,学生研究有依托,不…  相似文献   

7.
栾永  魏莉静 《经营管理者》2009,(19):296-296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语文学科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自然、科学、生活、历史、社会等,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笔者认为,综合性学习要体现语文知识的运用,着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使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教会学生确立综合性学习的项目。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教材的语言因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励思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串讲分析"的教学模式已成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桎梏,使得学生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养成了极强的依赖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在"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猜读——查读——研读——诵读"这一"文言四步"阅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现就这一模式作简要诠释。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未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对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目标,对优生和中等生,我们容易做到,可对后进生,做起来就比较困难,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应该做到让情感的甘露去润育后进生.因为教师的爱是甘露,即使枯黄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和煦的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能消融,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力,是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里,对后进生播撒爱的种子.用教师特有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学生,用情感的甘露去润育学生,这样,他们就会激情满怀,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便有一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便有意探索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初步品尝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成果.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学习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形成一种生动活泼、人人参与、主动学习的有效学习形式。这种形式能够促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思维和竞争意识得到较好的强化,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受到充分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构建开放的课堂,实现课内外沟通,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我们提倡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身尝试探究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自主创造、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样源于教材的课题语文老师指导有能力,学生研究有依托,不易产生高不可及的为难心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研究的兴趣和欲望.那么,究竟是如何立足语文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将从教师引导,尊重文本以及关注语文学科特点等角度谈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我校以“五步教学法”的语文高效课堂为主阵地,即:明确目标、预习展示、激发兴趣;学生自主学习新课;分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拓展演练、实践与创新;总结与反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完成“324”学生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能量,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如何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有效组织小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却成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五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兴趣.<纲要>明确要求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来.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自学"定义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那么"未来的文盲就是不会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并在探索中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其培养为远大抱负的志趣,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