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人格教育和培养,知识结构和科学文化素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能力结构和创新能力,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心理健康素质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构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育学的角度,提出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创新人才上。高等院校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的核心是创新,重点应从校园创新教育环境、专业建设与改革、教学方式、教材创新、现代教育技术、人格因素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活动的开展、教育效果评价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研究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针对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河北工程大学以专业认证牵引、产教融合赋能,坚持立德树人,贯彻OBE理念,构建并实践“‘1-3-14’人才培养体系”。面向产业需求,坚持产出导向,以“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对接产业”为教学主线,以“师资队伍—资源建设”为根本,以“课赛一体—‘五育’并举—创新创业”为依托,以“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评价反馈—质量文化”为重点,全面塑造复合型应用人才,服务产业和地方经济。实践表明,改革后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合理,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逐步形成"五度"不断优化的态势,为相关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培养面向东盟的高素质数字经济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是“新文科”改革的题中之义。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人才是具有数字技术、东盟视野、经济素养、管理能力的人才,即将经济学、管理学等应用经济学专业与大数据、数字化管理、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等交叉融合,具有中国立场、国际视野、东盟视角和战略规划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政产学研多主体协同育人、国际化合作育人、国际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可构建“顶层设计+两融驱动+五化并举”的面向东盟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即从顶层设计上推进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高地,形成政产学研多主体融通、“数字+思政”融汇的“两融驱动”的育人机制,构建专业交叉化、课程重构化、东盟国际化、平台一体化、队伍高端化的“五化并举”育人模式,形成一套符合地方财经高校发展定位、服务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培养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人才。  相似文献   

5.
构建全新的高校就业服务战略体系——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为切入点,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对人才的新要求,对照现存体系的不足,提出建立全新的高校就业服务战略体系,该体系覆盖面广、相互衔接、互相配合,形成完整的高校就业服务网络,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开展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面对粤西乡村振兴存在的无法留住应用型人才、产业对接缺乏平台和文化缺乏引领和推动等亟待解决问题,坚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功能,发挥地方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优势,对接粤西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校村共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构建当前中国社会诚信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中如诚信精神、法规体系、监督机构、社会协调、政府主导等社会诚信体系的诸多内在环节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同时作为社会诚信体系这一总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政府诚信系统、公众诚信系统、行业诚信系统以及个人诚信系统等四大子系统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关键要素,而交叉学科建设则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路径。以交叉学科的视角分析,发现当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组织之困、师资之困、课程之困、文化之困。为充分发挥交叉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催化剂”作用,高校需要在强化培养组织之间协调合作、改革拔尖学生培养导师聘任制度、优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营造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文化氛围等方面持续发力,以赋能拔尖创新人培养,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9.
在各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区域文化产业创造力是评价一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优劣势的重要方法。文章以中部六省为研究样本,采用因素综合法,以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为评价对象,遵循综合性、代表性、层次性的原则选取单项指标,间接实现对文化产业创造力的评价。在数据收集阶段,由于详细数据的无法实现,采用主因子分析法解决这一问题,运用贡献率分析选取主因子,最终通过主因子赋值排序实现对中部六省文化产业创造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刑法体系构建的三种思路——兼论"类型"的体系形成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建构思路与工具的不同,刑法的体系化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目.这其中,以概念为工具而形成的形式体系、以原则为核心而形成的实质体系、以及从类型系列发展而来的局部的实质体系,可谓是三种最为重要的体系格局.文章试图对这三种不同的体系思路加以梳理,辨析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其中,概念式体系虽有利于形式理性的达成,却会切断规范背后的价值判断,错失体系的意义脉络;原则式体系固然能显示价值判断的内在秩序,却无法深入到个别事物之中,难以提供具体的裁判规则;由此,我们应尤其重视类型之于刑法体系形成的独特价值.这种价值不仅表现在生活素材的掌握上,而且体现在局部价值观点的传递上,更显示在事实把握与价值思考的连接上."类型"应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体系化工具而加以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1.
12.
经济与管理学院确立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教学上注重基础理论和动手做操作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手段,增设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老年人的照料需要,探讨了城乡老年照料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论是:当前单一的家庭照料方式难以维持,且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照料需要;农村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有不断严重的趋势.建议在发挥多种照料方式作用的同时,坚持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原则,发展以需要为导向的社会照料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流动人口既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又为艾滋病扩散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运用实际调查数据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重灾区云南省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分析,从小的视角出发,揭示出流动人口作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原因用社会管理和控制缺陷,为政府建立有效的艾滋病反应机制,有效预防艾滋病,降低艾滋病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徐又红 《学术论坛》2008,31(3):202-205
终身教育理念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它作为现今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知识(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文章以比较的视角分析美、英、法三国的终身教育发展的异同,通过吸收美英法三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经验,为我国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社会征信体系建构是维护金融秩序、优化金融生态的基础性工程。征信既需实现信息公开与共享的相对便捷,又应注重保护信息主体的隐私安全,达致信息主体、社会征信机构与信息使用者三方的权益平衡。在个人隐私权保护方面,我国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范围不明,收集方式单一,对信息使用的约束不严,不良信息保存期较短,缺乏对金融消费者个人隐私权的特殊保护。借鉴域外先进经验,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合法、明示、保密等基本原则,制定《金融信息保护法》明确个人金融信息的法律地位,优化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使用、监管等具体制度,加强外部监督,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拓宽信息主体的非诉讼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8.
顾昕 《东岳论丛》2008,29(1):6-11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是新医改的关键。通过两阶段渐进改革现有的公立医疗保险,即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拓展其覆盖面,就可以实现全民医保。在第一阶段,三大公立医疗保险依然以身份制为基础,分别以城镇工作人群及离退休者、城镇非工作人群和农村居民为参保对象,其管理机构依然分别隶属于劳保部和卫生部。在第二阶段,三大公立医疗保险将打破身份制,面向全体国民,构成缴费水平不同、给付水平不同、服务水平不同的三层次公立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实施强制性参保,民众可以在三大公立医疗保险中任选其一。医保机构将践行政事分开,最终与政府行政部门脱钩,成为独立的公立法人组织,直接向各地政府或者人大负责。  相似文献   

19.
李俊杰  张建坤 《兰州学刊》2014,(11):109-115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价的飙升使中低收入群体面临日益严重的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我国当前住房体系制度缺陷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保障型住房市场和自由型住房市场这种"二元化"市场相互隔离带来的"价差危机",是房地产调控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源。基于社会型市场的理论视角,提出了通过培育发展"社会型住房市场",以形成对"自由型住房市场"的竞争,从而降低住房价格,进而实现住房公平目标的新的发展思路。通过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型住房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在构建社会型住房市场的基础上,对我国住房体系的总体框架进行了重构,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住房政策明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图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选择具有西部地区典型特征的甘肃省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西部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为目标,通过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方法逐步解决西部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并为实现与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衔接作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