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皕宋楼藏书志》是晚清著名藏书家陆心源的藏书目录,书前题曰“归安陆心源刚甫编”、“乌程李宗莲少青校”,李宗莲在书前序中亦明言“(陆心源)则出巨稿三尺许,嘱为参定同异,乃翻缉疏录,从事黄墨者三阅月”。但诸多学者皆认为是书为李宗莲所代撰,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皕宋楼”是我国清末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其与聊城杨氏“海源阁”;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合称为清末四大藏书楼。取名“皕宋”即谓内藏宋版书二百种,嘉庆年间藏书家黄丕烈有“百宋一廛”,陆氏为垮其藏书丰富,将其藏书楼题名“皕宋”,以示胜过“百宋”。“皕宋楼”主人陆心源(1834——l894年)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幼拜先伯祖学廉公为师,年未十三已通九经,咸丰己未举人。依例以知府  相似文献   

3.
清末有四个大藏书家,即: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陆心源的“(百百)宋楼”、常熟瞿镛的“铁琴铜剑楼”和聊城杨绍和的“海源阁”。丁丙的“八千卷楼”为四大藏书家之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藏书家的特点我国历史上的藏书事业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官藏与私藏。我们通常所说的藏书家,是指私藏之家。私家藏书真正成为一个时代风气的则从北宋开始,因为到了宋代刻版印刷大兴,刻书成风,藏书也由此蔚然成风。宋代之后,私藏之风渐盛,明代则愈见其烈,至清代达到了极盛时期。明、清两代的著名藏书家多以千计,各家所藏动辄几万卷,甚至几  相似文献   

5.
叶昌炽所著《藏书纪事诗》开藏书家研究先河,该书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自五代到清末藏书家的事迹,其中还介绍历代刻书、抄书、校书等方面的情况。本文重点浅析了《藏书纪事诗》一书所蕴含的板书、版本、目录、校勘等方面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漫话藏书印     
颤饣笙垂读书、爱书、藏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往今来,许多知名的藏书家对书籍有着独特的感情,并且喜欢在自己所珍藏的书籍上钤盖藏书印。在古代,文人学士很重视藏书印,尤其是明、清的藏书家,几乎有书即有印。论及藏书印种类,共分五类:一是用自己的名号或藏书处的名称。宋太祖有“秘阁图书”之印;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毛泽东常用的一方藏书印为“毛氏藏书”。二是藏书家说明其得书不易。于是印文常用成语:“子孙永保”、“子孙保之”。如清初浙西派的朱彝尊,他的藏书印曰:“购此书,颇不易。愿子孙,勿轻弃。”但有些藏书家认为使藏书永…  相似文献   

7.
论“海源阁”藏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源阁”是清晚期山东聊城杨氏的私人藏书楼,其藏书之宏富、版本之精善,(?)名中外,与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氏“皕宋楼”并称清末四大藏书楼,而杨氏和瞿氏藏书特点是多藏有宋元刻木和名人手抄本,更有“南瞿北杨”的美称。“海源阁”经过了聚散无常的痛苦历程,已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8.
明山阴祁氏澹生堂藏书楼 ,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曾创造辉煌的业绩 ,可惜世变势移 ,楼毁书散。文章勾勒了当时重建澹生堂的风貌、史迹以及藏书家之品格 ,以补史佚。  相似文献   

9.
细翻宋版书     
王丽利 《社区》2008,(23):13-13
我国的宋版书,几乎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早在明清时期,宋版书就是藏书家竞相搜求的宝贝了。明末崇祯年间,著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在他的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启事谓:“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可见当时宋版书流传不多,藏书家已不是单纯地把它作为传播知识、交流文化的读物,而是作为珍贵的艺术品和罕见的历史文物来收藏了。  相似文献   

10.
常熟为明清以来中国私家藏书中心地,并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常熟藏书家藏书、刻书直接影响了文学创作,常熟藏书家多全能型人才,繁荣了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活动经历绵绵数千年,虽然累遇兵乱水火之难而不中绝。其中一些良好的藏书传统和道德风范值得今人借鉴。一、诵读之资学问之本藏书的价值是什么?清代藏书家张金吾说:“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拉)可见,满足求知欲汲取知识是古代私人藏书的原动力。读书要有书,藏书为读书。苦于读书不便就要自我储存。苏武描绘当时读书人,欲求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见(苏东坡全集)卷十一(李氏山房藏书记》的情景,反映了读书人藏书的普遍心理。;。当然,在利用藏书治…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我国古籍丛书发展的繁荣时期,除著名的官修《四库全书》之外,许多私刻丛书也竞相而出,其中黄丕烈所校刻的《士礼居丛书》是清代前期的一部很有特色的丛书。黄丕烈、字荛圃、江苏吴县人,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藏书家和校勘家。黄丕烈藏书注重版本,遇有善本不惜破产而购之。他尤其喜爱宋板本,自号“佞宋主人”,并称“余生平无他嗜好,于书独嗜好成癖。遇宋刻,苟力可勉致,无不致之以为快。”即使是宋刻残本,虽残鳞片甲也不放过。经过多年的努力搜罗,得宋刻百余种,以“百宋一麈”名其藏书之室。宋本之多,名倾海内。王芑孙在《黄荛圃陶陶室记》中称:“今天下好宋板书未有如荛  相似文献   

13.
叶昌炽为近代政坛上颇有影响的政客、史官,更是著名学者.在巨变的时代,他目睹国势衰颓,治学理路不自觉地走向“由旧趣新”的路数,在方志学、金石学、目录学、敦煌学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他撰写的《藏书纪事诗》一书,开创了近代藏书研究的先声.该书搜扬潜逸,为历史上众多私人藏书家立传.他别出心裁,一改传统的传记体书写模式,采用诗注结合的方式,创造出“纪事诗藏书家传”这一新颖文体,将诗歌创作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叶昌炽藏书学研究影响深远,在引领近代以来藏书研究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时,还带动了“纪事诗藏书家传”的各种后续之作层出不穷,成为学术史上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4.
宋代宁绍地区藏书业在前代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政府藏书和州、县学藏书丰富,而且出现许多藏书家和藏书楼,私家藏书业发达。宁绍地区藏书有其特色,不但藏书家多,而且出现承沿数代的家族藏书。更有不少嗜书如命的藏书家。宁绍地区公私藏书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是经济繁荣,造纸、刻书业兴盛以及教育事业发达。  相似文献   

15.
马国翰是清代著名的辑佚学家、藏书家。他注重实用,以常见版本为主;注重收藏类书、古注等辑佚常用书;收藏有较多的古佚书辑本;本文从《玉函山房辑佚书》引用书《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多有著录几个方面对马国翰辑佚与藏书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私家藏书的历史悠久,历史上涌现出很多著名藏书家,甚至是藏书世家。宋代是一个藏书名家辈出的时代,王氏藏书(王洙、王钦臣父子)在当时非常有名,时人多有好评,王洙的生平事迹、著述情况,亦多见于史料、目录书,但对于王钦臣的关注,远不及其父。本文结合《宋史.王洙传》所附王钦臣之传记,从各种史书、目录书、文集中钩沉出相关资料,梳理出王钦臣的生平、藏书及著述情况。  相似文献   

17.
《西游补》的作者董说是一个藏书家。他不仅有大量的藏书,而且编有藏书目录《丰草庵书谱》,建有藏书楼——丰草庵。继承、购买、抄录、与赠送是其藏书的主要来源。与一般收藏家不同,董说藏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的阅读和著述,因此不仅撰写了许多风格独特的优美的书跋,而且留下了许多嗜书的趣话。  相似文献   

18.
中国藏书家的珍本古籍流散日本最多,原因是藏书家后代无能保管终将出卖海外。陆树藩与宋楼藏书、叶启倬与观古堂藏书、盛氏后裔与愚斋藏书、李氏后代与敦煌文献等,无论如何他们将祖辈的心血变成"泊去品",让民族文化载体被捆绑东瀛,造成了国宝外流不可挽回的损失,实在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6,(2):122-123
<正>徐时栋(1814—1873),字定宇,一字同书,号柳泉,学者称"柳泉先生",晚清诗人、学者、著名藏书家。徐时栋一生博览群书,在当时文坛有很高的威望,"主四明坛坫三十余年",并有大量著作留存。购书藏书亦是徐时栋的喜好之一,"十龄外即喜聚书",故居烟屿楼藏书六万卷。今人对徐时栋的研究大多限于徐时栋的藏书活动,但是徐时栋的学术贡献远不止于此。和同时代的藏书家相比,徐时栋在经史方面的成就显著,且思路大胆、观点新颖,"其论  相似文献   

20.
海源阁是一座私人藏书楼,因藏书浩翰而闻名于世,藏书顶峰时期达3236种,计208300卷。它与江苏常熟县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百百)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海源阁藏书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原万寿观街杨宅院内,由杨以增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为一座坐北朝南的4间2层中国古式建筑。下层为杨氏家祠,上层为宋元珍本及手抄秘籍收藏处。楼檐正中悬有杨以增手书“海源阁”扁额,旁题跋语。阁下正中两柱上题有“食荐四时新俎豆,书藏万卷小琅(?)”的楹联。阁前有长廊式书亭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