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民族”一词通译或混译欧洲语言(以英语为例)中的nation、nationality、people、ethnicgroup不只是学术术语混乱的问题,而且隐含着政治问题。不宜用ethnicgroup来指称我国的“民族”。“国民-国家”(nation-state)理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但它不是普遍真理,在当代已成为引发民族冲突、民族分裂的祸源,危害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本世纪初在美洲产生并对许多国家有影响的“多族群国民-国家”(nation-stateofmultipleethnicgroups)的构想,是对传统的“国民-国家”理论的修正,但它不符合小民族的现时愿望与发展趋势。基于这种构想制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普遍归于失败。“多民族国家”(stateofmultiplenationalities)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国家权力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当下全球化运动中,全球化、国家权力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试说明:当下的全球化运动无法在国家权力之外运行,只能在民族国家的框架中执行.因而,此前所幻想过的种种美妙的图景,诸如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力量实现最优化配置的政治全球化以及使各个民族文化获得最为充分的发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实现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等等,都将由于国家利益这个藩篱而步履蹒珊.全球化绕不开国家权力,民族文化同样摆脱不掉国家权力.现实地说,时至今日还没有找到一种途径,在国家权力之外进行全球化,或者民族文化推开国家权力,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术语"民族国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西湖 《世界民族》1999,(2):80-80,封三
“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叶的西方。此词除去政治学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是一个民族建立的国家,因为民族(nation)用的是单数。实际上,在“民族国家”里除了建立国家的主体民族外,还居住着其他人数较少的民族。民族中...  相似文献   

4.
魏清光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22,13(4):53-64, 137
以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和林丽君(Sylvia Li-chun Lin)翻译的《尘埃落定》英译本为研判个案,通过文本对比剖析发现,《尘埃落定》原文本中书写的藏族文化在英译本中被严重扭曲、歪曲、颠覆,变得面目全非,中国民族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危害。为维护国家安全,对有危国家民族文化安全的翻译行为,应及时干预、做出纠正。建议成立外译中国图书译稿审察委员会,对译稿从国家安全和翻译质量方面进行严格审察,把好海外出版关,铸牢国家文化安全底线,加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民族文化和国家共同文化的内涵,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对民族文化如何影响国家、国民认同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云南省民委高度重视保护、弘扬、发展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圆满完成一批被列为国家、省级“八五”、“九五”重点规划的图书、丛书的组织、策划、出版工作 主要有《云南民族文化大观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医药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云南民族古籍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大型画册《盛旺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岭欢歌》、《团结友爱的民族大家庭》…  相似文献   

7.
国家文化安全是新时代中国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合理有效的国家文化安全空间,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要保证国家文化处于安全状态,不能仅仅满足于国家内部主流文化安全不受威胁,更重要的是在对外交往交流中,不断扩大文化安全屏障,保证国家形象在异质文化语境中不受到诋毁。民族典籍外译是国家文化重要载体、是建构异质文化语境中真实民族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民族典籍外译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遵循翻译安全这一基本原则,发挥捍卫民族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作用,纠正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民族形象的曲解和误读,构筑守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首道防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就与日本固有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华南民族文化的形成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很多学者谈到日本文化的系统及其起源时,常常提到和华南文化的关联。例如在《民族学研究》第13卷3号上曾刊载以《日本民族、文化渊源和国家的形成》为题,由冈正雄、八幡一郎、石田英一郎、江上波夫等民族学家的座谈记录;其后由平凡社以《日本民族的起源》为题,出版了单行本。其中就日本的文化、传说、风俗习惯、各种宗教仪式等和华南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术界关于移民、民族和种族问题的研究(上)杨国美黄兆群本文试图从纵、横两个视角全面评说美国学者对美国移民、民族和种族问题的观点、意见和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内容包括:(1)外来移民与美国社会;(2)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以及有关同化(asimila...  相似文献   

10.
李永政  王李霞 《民族学刊》2014,5(1):88-91,127-128
文化融合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也是现今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是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的概念则是近现代才从西方国家传入的新鲜产物,是生活在其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对其所在国家的认识、评价与情感,主要表现于国家政治共同体和结构层面以及共同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层面的认同。国家认同于国家本身、于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显得尤为迫切。而国家认同教育是国家认同构建中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学校教育是建立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各民族的文化融合是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有力保障、表现形式,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高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我国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吸收了中国历来坚持"和而不同"处理民族关系的宝贵经验与优秀传统,制定出了相应的民族政策,坚定地保障民族文化融合,加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教育,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团结。  相似文献   

11.
世界民族宏观视野中的民族与国家之研究──宁骚教授新著《民族与国家》述评熊坤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了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宁骚教授的新著《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一书。这是世界民族研究中的一件盛事,必...  相似文献   

12.
日前 ,一部建国后首次全面展现我国56个民族风貌的电视专题片《中华各民族》(含VCD) ,受到专家等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 ,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首届国家音像制品奖”评选第一名。《中华各民族》电视专题片共57集(含概览一集) ,每集介绍一个民族。它是建国以来首次利用现代影视手段全面、系统、生动、形象、客观地介绍中国56个民族的电视专题片 ,展现了各民族分布的地域概貌、族称由来、历史沿革、宗教信仰、民居建筑、民族服饰、饮食、工艺、节庆、歌舞及体育竞技等诸多风采 ,是一部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 ,开展…  相似文献   

13.
对待中国现行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很多学者都言必称“民族—国家”理论。对此,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国家和民族之间包括三种具体关系:民族与民族(民族—民族)的关系、民族与国家(民族—国家)的关系和国家与民族(国家—民族)的关系。就国家和民族的关系而言,在探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中,我们需要找回“国家”,并在民族理论中给予“国家”居于民族之上的位置。我们认为,在“国家—民族”自上而下关系框架下,国家的角色处于主导地位,而民族则是从属于国家。中央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官本位”的“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和“分类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实际运作机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回族:一个坚韧的民族(美)BarbaraL·K·Pillsbury60年代中期,我从哥伦比亚大学文化人类学系毕业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会研究起中国的回族来,也没有想到,会写一篇关系中国穆斯林历史的论文(即《MuslimHistoryinChina:...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复杂的历史因素,中东国家普遍面对着国内二元文化的挑战,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着极大缺陷.其根源是在现代化的压力下,各民族和利益群体对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利益分配所产生的分歧在文化上的体现.中东国家要解决民族国家构建问题,根本答案在于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并使各民族平等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16.
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建构是民族政治学的核心术语,本身具有浓厚的西方学术色彩。正确解读这些术语是实现学术话语转换,理解民族政治学科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民族集团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家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里早已存在。但这种现象在以移民为主的国家更为明显,如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有100多种民族集团居住,比我们国家民族的数目还多。英国由于历史上侵占过许多地区,而这些被侵占的殖民地居民,由于种种原因而移居英国,也使英国成了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国家。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里被称为文化的多元主义,或文化的多样性,或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  相似文献   

18.
白冰  王珏 《民族研究》2015,(3):121-12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民族互动、社会治理与国家认同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4月18—19日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调研数据和案例展现我国公民个体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现状,说明个体认同是认知、判断和选择的变化过程。针对世界范围内的移民浪潮和多元文化,分析得出个体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关涉国家稳定、民族文化传承,应准确把握我国个体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之特点。  相似文献   

20.
民族国家的命运及其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造成了对民族国家的冲击和诘难 ,但民族国家将依然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者 ,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不和谐只有通过民族国家的不断构建和完善才能解决 ,民族诉求的最大目标仍然是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 ,但民族融合、民族文化、民族主义是所有民族国家的共同性问题 ,促进民族融合、鼓励民族文化创新和适应、正确引导民族主义将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同样面临着民族问题 ,民族人口数量规模上相对人口和绝对人口的增加以及民族分布的广泛性说明了民族问题在中国社会问题中的权重有可能加大 ,另外 ,民族的区域性和区域的民族性既是合理的历史继承 ,但同样对社会流动和整合带来现实的阻碍 ,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