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形成的,然而是在东方落后的国家实现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仿佛是“错位”,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有人以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为依据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否定东方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多年来,经济较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的问题成了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错位”现象。从表面上看,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深层次依然保持着古老而沉重的传统文化的“超稳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传统生活的经验主义和人情化的文化模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是一种强大的文化障碍,影响着真正的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生成。从根本上修正这种“文化错位”,才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效承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归根结底包括两大内容,一是生产关系,一是生产方式.这一经济学的最高归纳,也贯穿于农业经济之中.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说,不能走资本主义经历过的私有化——否定小私有建立资本主义大私有的道路(但沿着这一历史链条,按马克思的话说,社会主义应该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重建个人所有制”——建立联合劳动所有制).从生产方式说,我们却必须与资本主义一样,走农业工业化、企业化、市场化之路;用市场的方法集中农业土地使用权,重塑农业市场主体.从二者(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的关系说,二者以生产方式为统一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了说明以上问题,让我们回首分别简略看看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各自在农业发展中走过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元典的马克思主义虽从西方传入,但经过近百年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沃土,并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本属于异质的文化思想如何在中国成为可能,与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一般说来,文化的路向从其原生形态及其以后,地域、民族、时代之不同则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并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超越过程。文化的差异性在现代社会已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就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来说,它“是一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文明,一种提倡王道的民本的君权文明,一种崇尚人伦…  相似文献   

5.
文明转型是中西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西方需要克服现代性的文化危机,中国则要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此问题域中,我们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和文化成果。基于马克思主义传统而可能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国道路既蕴含着对现代性文化危机的克服,也表征出中西方文明的融合与更新的可能,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文明新秩序的重要历史实践。易言之,基于中国道路而可能的中华民族复兴既包含着现代化的主张,也意味着开启一种新的文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7,(4):30-36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领域中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它试图以一种互补的结合性方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过程哲学的双重超越,使二者彼此融合对方的基本哲学原则,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化和过程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化。它针对"现代性"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生态文明实践,以共同福祉为目的,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形成了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和带有中国元素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方向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化,作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本质上是前后承接的和开放的。文化的封闭政策,只能导致贫困和愚昧。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然而,社会主义又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从文化继承的意义而言,它和这个“母体”之间必然有着许多共同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影响,往往对资本主义的一切绝对否定,单纯地谈论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质的区别,而对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内在联系却很少思考,甚至成为禁区。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两种社会制度在广义的文化方面,有着继承关系,因而有着许多共同点。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  相似文献   

8.
葛恒云 《兰州学刊》2006,(12):5-6,70
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某种批判性倾向的新思潮。它肯定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理想,特别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传统,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分析。但又主张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力图通过解构,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后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彻底拒绝,对辩证法的彻底抛弃,在哲学立场上滑向唯心史观,是一种极端的文化决定论立场。  相似文献   

9.
晚清社会的现代性,有诸多方面的表现,然而在我看来,新知识界社会角色的变动应该是最具“时代”特征的变化之一。它的主要走向是,从书斋到社会;而它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的这一流脉,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成为新知识界中压倒一切的一股文化思潮。这一变化的“中心”,就是新的时间观念的建构。这一时间观,否定了中国固有的把历史发展看做是自我循环的“历史循环论”,把历史看做是直线向前的一种时间概念。而这时间概念的确立,必然造成了现代/传统、新/旧、个人/社会的对立,因此,推翻“传统”、“旧”的化身的清王朝,…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的社会哲学思潮,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足,并生根发芽,这绝不是偶然的文化事件和历史事件,它们彼此之间肯定有着契合之处。当前,在新的历史大环境下,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关联性,将对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最可靠的理论保障。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和相互之间的影响,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进行有效梳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所谓辩证否定,就是辩证的和历史的具体扬弃,决不是一概排斥和简单抛弃,而是既有所排斥、抛弃,又有所继承、吸取,并且进一步加以改造和发展。20世纪以来,社会历史发展和当代世界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矛盾重重,但是又从工业化走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主义”一词的始意,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释,社会主义无不以社会化为其本质特征。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化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进行历史否定。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以国家化社会主义否定社会化社会主义,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思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使社会主义以更加健康的形象走向21世纪,必须抛弃传统的国家化社会主义模式,回归社会化,走社会化社会主义之路。“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全面社会化,是社会主义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遍性历史品格的否定。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的就是这种否定的必然性。这是马克思无与伦比的历史性贡献。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独特之处,是把资本主义生产看成一种矛盾的、特殊的历史形式。这是他观察问题的出发点和方法。只有充分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实质,我们才能理解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取向,这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得到了深刻的自觉。众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纷纷从总体性维度理解和建构马克思哲学,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变革及对转型期的中国文化批判,应该说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产物,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也有着诸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其存在的意义要进行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鲍德里亚批判马克思的生产与劳动概念,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基础,并进而通过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个现实——劳动的"非生产化"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整个逻辑,最后通过所谓的劳动者与工厂的消失彻底颠覆了马克思主义。但是,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始终是一种无稽之谈和自说自话,他始终没有能够进入马克思的真实语境,因此他所有的发现和批判其实不但没有颠覆马克思主义,相反却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历史穿透力。缺失了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鲍德里亚只能走向文化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不断研究和汲取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推进理论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经验:一是从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二是吸收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三是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在社会主义时期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原理,就能为当前搞好国有资产管理提供重要的启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长期以来认为我国已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产品经济,并因此形成那种把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时期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原理,理解为仅指消费资料而言的误解或曲解。如何认识这个问题?这里的关键仍然是究竟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修订本中说的这段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努力恢复总体性范畴在马克思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而阿多诺则倡导否定的辩证法,不遗余力地对总体性辩证法进行了批判,二者处于直接的理论对立之中,而这种对立的背后却是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化要求发展变化了的批判理论,因此,阿多诺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批判实质上是对传统革命路线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释义--一种解释学的视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默彪 《东南学术》2003,(1):100-10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具有解释学意境的文化历史现象 ,涵蕴着中国社会 2 0世纪以来变革与发展历程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实践和文化历史内涵。“中国化”所内蕴的本质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这两个关系维度上展开 ,构成一种视界融合的互动关系构架 ,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价值模式的转换和跃迁。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还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