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裨于举业”,梁章钜《制艺丛话》对清代官方“清真雅正”之衡文标准及“以古文为时文”的倡议予以特别强调;同时,《丛话》还以丰富的资料揭示了诸如心学、考据学等学术文化思潮对八股文的浸润;展示了明清人对八股文之存废、截搭题、命意等问题的看法,并对由八股文引发的文字狱予以特别关注,这些都透示出明清八股文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陈晨 《学习与探索》2024,(3):148-155
作为中晚明最重要的学术文化思潮之一,被视为“叛道不经”之“新学”的阳明心学给当时的八股文坛带来巨大冲击。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促成了中晚明八股文坛“自得”之风的盛行,许多科举士子摆脱了程朱传注的禁锢,进而直接引发“性灵”思潮在晚明八股文坛产生巨大反响,许多文人士子不再将性灵汩没于程朱传注而推崇文学色彩浓郁的“性灵”八股文;而佛老因子之所以充斥中晚明八股文并屡禁不止,则与阳明及其后学“范围三教之枢”的理论底色密切相关。王阳明有意利用科举考试向天下文人士子推广其学说,科试考官尤其具有心学背景的考官对心学八股文的肯定,阳明及其后学所倡导的为学“自得之乐”之说,皆使心学浸润中晚明八股文坛甚深。  相似文献   

3.
一1.从本世纪初到70年代末,草创的“现代写作学”无力对写作教学的内容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写作教学内容在“无序”中徘徊,又试图从“创作”上寻找突破口,最后选择了“引进”之路,终于形成了“知识体系”的雏形。然而,它始终没有找到自我。写作教学内容长期处于“无序”、“无层次”状态的客观原因有三:科举及八股文教学的影响;文言文与语体文的纠缠;政治运动的干扰。其内在的原因便是现代写作学在草创的几十年中无力为写作教学提供理论力量。与写作教学内容相关的是文章分类,写作教学只有依据写作学对文章分类的研究才能确定不同教育层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文体。但是众说纷云的文章分类主张很自然地忽略了“教育层次”这一衡量标准,使大学写作与中学作文的教学内容混杂不  相似文献   

4.
学术研究本质上是"为己之学",但在学术等级体系的支配下,却蜕变成了一种体育竞赛:不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认知,而是获得他人的认同。正是由于学术研究与体育竞赛的混同,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式越来越固定化、规范化,经济学论文的写作也蜕变成一种八股文格式;但在社会分工日益深化的今天,这种八股文式的研究显然将产生比古代科举制更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奏议文体在清代的地位及评价标准有别前代.及至晚清,奏议文在写作手法、 作者分布及承担的社会功用等方面都显示了一定的时代特色.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乃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奏议.经世文编及奏议选本对湘军奏议的收录加速了其传播影响,而曾国藩及其幕僚同属对奏议写作技巧的钻研,则提升了湘军奏议的艺术性.以清代世风与文风的变化为背景,对湘军奏议的传播、 影响尤其是曾国藩的写作艺术进行探讨,有助于揭示湘军奏议在晚清的文体创新情况与模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回归还原的思路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古人所持之"笔记体小说"基本文体观念:以载录鬼神怪异和历史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取材观念和题材类型意识,包括博物体、志怪杂记体、琐言体、琐闻杂记体等内部诸多题材类型观念;"史之末流"以及"未可全以为据,亦未可全以为诬"的文体性质认知和"据见闻实录"的写作原则界定;以"游心寓目"、"广见闻"、"助谈柄"为主而兼"寓劝诫""补史之阙"的功用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7.
韩高年 《求是学刊》2005,32(5):84-87
从发生学角度考察,赋的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铺陈物类"和"不歌而诵"都起源于远古祭神仪式上巫祝铺陈祭品的言语活动.西周及春秋时代,随着巫祝官守演为世卿大夫政治,"登高能赋"、"赋诗专对"、"不歌而诵"也成为卿大夫的文化人格和行为艺术.战国之"士",以道自任,因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故士以口诵述其道,以铺张扬厉论其术,最终形成文体的赋.  相似文献   

8.
"新故事新编"是一种独特的文体.作为当代历史题材小说的"另类写作",它与"新历史小说"有某种相似或一致之处;但就文本内在的意蕴看,则与晚清特别是与鲁迅的"故事新编"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是"故事新编"在当下的发展和嬗变.其具体表现为在精神血脉上割断与传统文化谱系的联系,采用游戏历史和反讽调侃的叙事策略;在时空关系处理上,明显具有古今杂陈、随机拼贴的特点.因此,它是典型的后现代写作,可以归属于历史题材小说的一种次类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歌在文体上呈现出文体互渗的特征,女诗人们打破各文体之间的壁垒,调动各文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女性诗歌文本的创新,形成前所未有的跨体集结.这一方面显示出90年代女性诗歌的开放性,也显示出女性诗人诗歌写作的活力和包容力.但女性诗人在追求跨体书写时要保持诗歌文体本身固有的美学特性,以防止越俎代庖,而最终使其沦为仅仅是在文体创新名义下的一种哗众取宠的诗歌行为.  相似文献   

10.
自觉性反思应该表现为一种写作文体.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形成文字,就会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不会是成熟的.这种文体形式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的形式,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感想、启示、教后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吕君芳 《浙江学刊》2004,(4):212-214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写作在文体选择、叙事立场、创作心态上都有了调整.一方面,女性作家掌握了女权主义的常用话语--自传体小说;另一方面,走出了解构和建构的怪圈,以九十年代的女权抗争成绩为新的起点,重新审视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写出了女性只有自主自立才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的精神实质.这是中国世纪初女性写作女权意识的提升和掘进.  相似文献   

12.
杨明 《社科纵横》2006,21(4):110-110
公务文书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体写作,在语言的运用上区别于其它的文体写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公文语言的运用上提倡平实、简明、精确。  相似文献   

13.
王学谦  陈秋丽 《求是学刊》2014,41(6):112-119
作为当代杰出的小说家,王小波对小说文体的游戏元素有着异乎寻常的迷恋,并在他创造的文本中穷尽可能追求虚构之美。可以从"变形记:早期作品中的变形游戏"、"想入非非:无趣世界里的发明游戏"、"茫茫黑夜漫游:作者与文本的对话游戏"三个层面解读王小波小说的这一特质:在茫茫黑夜中用讲故事的方式排遣现实的无奈酸涩,他传递出的是一种对生命自由和写作自由的坚守。在这份坚守中,他发现了虚构之美并以此为写作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4.
吴明波 《求是学刊》2012,39(2):25-28
归于撒路斯特名下共有三部作品,按写作时间,第一部是《喀提林战争》,记述发生于公元前63年发生的喀提林阴谋,紧接其后的是《朱古达战争》,记述发生于公元前111-105年间罗马人与努米底亚的朱古达发生的战争,最后一部作品是《纪事》(historiae),以编年方式记述前面两次事件之间的事件.②从文体来看,前两者都是政治纪事,针对具体的事件,第三部作品是编年著作.撒路斯特为何针对"喀提林阴谋"这个事件,以政治纪事的方式开始他的写作呢?  相似文献   

15.
任蓝 《学术交流》2003,(10):164-167
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小说出现了回归趋向:回归传统、取悦大众成为不少作家的共同选择。韩少功则始终坚持精英写作立场,且在文体探索上走向"非小说"一途,这既是对现代小说规范的突破,同时又是对中国"杂文学"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邵峰  杨义玲 《社科纵横》2008,23(4):113-114
演说辞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有着不同于其它文学文体的文体特征.本文以葛底斯堡演说为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演说辞的文体特征.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演说辞这种文学文体具有铿锵有力、语义丰富、力量集中和说理有力等文体特征,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文学文体.  相似文献   

17.
赵勇 《浙江学刊》2001,4(3):102-106
本文认为,赵树理的文艺传播思想的形成既是抗日战争年代国家意识形态对文艺特殊要求的产物,也是他本人以自己的宣传情结和新闻意识自觉与之遇合的结果.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参照"拉斯韦尔公式"提供的五个要素分析了赵树理所谓的文艺传播链,并指出了赵树理传播方案的特点、利弊和可行性.通过这种分析,以期对赵树理的写作行为有一个更清醒、更完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蔡琼慧 《生存》2020,(13):0041-0042
作文一直是语文高考试卷中的重要考核内容,所占卷面分值比较大,接近语文高考试卷分数的一半,而且在新课程背景下,高考作文也由单一的文章写作向交际语境写作转变、虚拟文体写作向真实文体写作的转变。所以,为了让学生取得良好的高考作文成绩,本文将结合语文作文教学有关内容,试谈新课程背景下高考作文备考的方略。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自幼便浸润干八股文章的小说评点家形成了顽固的文章学思维定式,他们往往以文章学视野来观照小说.在尊题意识支配下,他们惯于按题解文而喜欢抱定题目来分析小说的叙事写人艺术.他们的小说评点表现出文法至上的批评倾向,以"合掌"、"断续"、"伏应"、"急脉缓受"、"虚实"等文章学理论来审视小说情节结构,以"代言"、"宾主"等来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文法派的出现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们重文轻道,注重小说艺术技巧分析,其评点体现出明显的导读意识,并促进了小说在文人中的传播,但其评点文字也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统计,魏晋六朝时期有23位评者对曹植文才与诗文进行了批评.他们认为:一是兼善四言"雅润"、五言"清丽"--奠定了曹植诗批评的崇高地位;二是"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对曹植赋作的高度评价;三是章表"体赡而律调",书、论、颂与诔等也被指瑕--对曹植其他文体的批评.尤其是刘勰等人对曹植的书、论、颂与诔等文体的作品进行了优劣评判,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一方面体现出曹植作品的优劣得失及对某些文体的突破与开拓;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曹植文学批评标准的一些新变与发展,既注意到了文体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又在声律与文辞优劣等方面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