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台湾文化的形成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大陆不断向台湾移民有重要的关系。据考古材料证明,很早的时候大陆人沿着连接大陆与台湾的陆桥开始移居台湾,给台湾带来了与大陆一样的新石器文化。宋元时期,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大陆开始逐渐向台湾移民,而明清时期,大陆的移民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移民带来的文化使台湾文化已经与大陆文化无异。但是台湾文化还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台湾在明代以前的农业甚不发达,仍然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台湾农业经济的发展。直到明朝郑氏时期,随着大量大陆汉族移民的迁入,清朝后期官方允许对台移民以鼓励开垦政策的实施,以及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对台湾短暂而高效的经略,使得大陆的先进农业文化陆续并广泛地引入台湾,致使台湾的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也为台湾后来较早实现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函数基础上,结合计量模型技术和公式推导测算出1995~2000年、2001~2006年、2007~2012年三阶段台湾农业各生产要素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台湾农业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由要素主导向技术进步主导转变,意味着台湾农业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跨越。这为中国大陆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农业女性化与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妇女是当今农业主力军,农业女性化是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其与农业技术传播效率有密切关系。传统的农业技术传播对农业女性化认识不足,因此效率低。本研究创建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技术传播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符合中国国情,农业科技传播效率高、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自信心和科技素质、参与意识显著提高。建议将此模式纳入农业科技传播主流之中。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进步需要依靠科技、农业生产人员、政策、自然条件等因素。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选择与采用及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两岸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大陆从台湾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农业效益的提升。通过详细探讨农户、农户行为的内涵,加强对台湾农业技...  相似文献   

6.
施琅统一台湾与闽台区域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成功驱荷复台后,近二十万汉族移民成为台湾人口的主流,汉文化在台湾迅速传播,使台湾文化向福建文化靠拢,为闽台区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其时汉族移民主要集中在台湾西部平原,汉文化也主要在这一带传播,尚未遍及台湾全岛,而海峡两岸的分裂和对立,又阻断汉族移民的继续入台,严重地妨碍汉文化的进一步传播,闽台两地的文化尚存在一定的差异。施琅统一台湾,并力促清廷将台湾保留在祖国版图之内,为海峡两岸的往来扫除了障碍。随着大陆特别是福建移民的大量入台,大陆特别是福建流行的语言文字、儒家思想、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广泛传播于台湾各地,台湾的文化与福建文化日趋一致,终于形成为一个共同的文化区域。文化的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关键因素。施琅在促进闽台区域文化形成方面的贡献和积极作用,应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的农业在产品结构、产品市场化、农业技术、农业组织以及自然条件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这为台湾与大陆农业合作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两岸的农业合作,应该注重全面对等条件的合作,完善两岸农业市场营销合作体系,建立两岸农产品的互补协调机制,以及降低两岸农业合作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及传播模式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把农业新技术从研制者(技术亚系统)通过社会亚系统(农村的干部、男性和女性村民)放大,用在农业生产中(自然生态亚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和品质。因此,科技传播过程中有四个重要的关键环节,即丰富的科技源、流畅的科技流通渠道和社会亚系统的放大,最后到达合适的自然生态中,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与数量。所以,提高社会亚系统的放大作用是农业科技传播的关键。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农业科技传播的诸多模式及其特点,基于参与式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创建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业技术传播网络模式,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证明该模式符合中国国情,农业科技传播效率高、效果好,显著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自信心和科技素质、参与意识显著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和家庭条件显著改变。并开创出一套将该网络持续发展的方法,提出了主流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稻米是一种古老谷物,人类很早就开始驯化及栽培这种植物。发展到今天,稻米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粮食,世界各地都种稻食米。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前,新大陆还没有人工栽培稻。随着移民到来,稻米才逐步传入美洲。北美的欧洲移民虽然不吃米,但将其当作经济作物来发展。中、南美洲也种稻,但发展较晚,且所产稻米供应本地食用。旧大陆稻米传入新大陆不仅是农作物的传播,还是新旧大陆农业文明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论台湾文化的特点和汉文化在岛内传播发展的历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中国大陆移民世代辛勤开垦的宝岛.中国大陆移民台湾先后有三批,其中第三批即汉民族的移入至关重要.纵观台湾文化发展的历程及其种种表象,大致可归纳出四大特点:古老性、迟发性、多元性和同源性;汉民族移垦台湾,汉文化在岛内的传播与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相互衔接的历史阶段:萌芽期一奠基期一发展期一苦斗期一繁荣期.事实证明:台湾文化尽管有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但它与祖国大陆同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系统,是中华文化的自然延伸与发展."台独"势力推行"文化台独"政策,妄图在文化领域搞"去中国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1.
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体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观光农业旅游的高级形式。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的变化以及休闲农业旅游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休闲农业旅游将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朝综合化、规模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另一种则是朝特色化、精致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时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走政府主导、村民参与,依靠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金朝社会人口流动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朝社会人口流动是统治阶级强制迁徙的结果。女真族向中原的迁徙以加强对汉族的控制为目的 ,客观上推动了黄河以北社会生产的恢复 ,也使女真族更多受到中原封建文明的熏陶。汉族向东北地区人口的流动 ,虽具有对中原经济文化破坏的性质 ,却为东北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工具 ,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加快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契丹族的迁徙是伴随着金朝的血腥镇压和强制同化进行的 ,造成了契丹族影响日微 ,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金朝社会的人口流动对于当时的民族关系、社会政局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实证检验原始社会资本、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影响以及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对新型社会资本影响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原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初次非正规就业效果明显;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型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乡城流动人口获得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进而影响其家庭迁移。因此,需注重新型社会资本的培育,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原始社会资本”向“新型社会资本”的延展。此外,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消除市场歧视,为乡城流动人口提供更完善的就业信息,最终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家庭迁移。  相似文献   

14.
岛陆一体化是沿海国家和地区统筹岛陆关系的一种战略思维,同时也是依靠岛陆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岛陆一体化的重点是岛陆经济一体化,其基础是产业的互补性,发展的方向是产业联动、区域协调;岛陆一体化的运作机制是以区域政策为杠杆,通过技术、资源、区位的配置与规划,实现岛陆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扩散论:大陆社会工作教育研究的新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研究大陆与西方社会工作教育关系时,主要有“全盘西化”、“西为中用”、“本土化”和“全球化”等视角,但事实上这几种视角都有其局限性,而“扩散论”能提供另一种新的范式选择,这种范式对于第三世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着大陆社会工作教育不仅具备“初级扩散”的特征,而且也具备“次级扩散”和“混合扩散”特征的观点,论文指出,大陆社会工作教育在经历“典范转移”过程之后,应逐步迈向“去中心化”、“多元性”、“主体性”、“在地性”和“本土性”,尤其要关注“自主性”和“扎根化”这两个基本议题。  相似文献   

16.
开放共享社会科学数据资源对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再现和验证研究过程与结果,提升研究成果质量;可以启发研究者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推动研究全面创新;可以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发挥其现实应用价值;可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快学科体系的构建;可以推进学科深度协作交叉融合,开创社科研究新局面。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跨界合作,可以促使数据资源更好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与业务协同,从而有力地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民国史研究一领域,民国时期县政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中国大陆地区在扬弃的基础上,更注重从社会转型、国家——社会的视角,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和行政学等多学科来解读,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新的突破。中国台湾地区学者在论及民国时期县政问题时多从宏观层面,以现代化进程为切入点展开论述。美国学者对民国县政问题研究重心主要在中国华北和江南地区,其独到的思维和理念使人耳目一新。日本学者在这方面虽然成果有限,但其在个案上的精耕细作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产业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办科技企业,是大学功能的拓展.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是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核心.本文对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高校办科技产业的意义及其定位认识,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科技产业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如何认识、面对高校办科技企业,如何规避校办科技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省舟山海岛地区不同职业人群的心理特征为调查课题,研究他们在不同职业区域、地位层次中各自职业心态,分析其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归因方式,并讨论他们的心理心态特征与海岛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试图找出内在规律和特点,为有关部门决策和进行海岛社会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桥时代对海岛居民带来巨大挑战,本研究探讨居民典型社会心态的表现。结果发现海岛居民对当下的物质生活总体满意和一般,对自我的总体评价积极,对经济压力和社会安全隐患的担忧有提升,对未来生活质量有正面良好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