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12~14日,第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于福建泉州举行。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主任、香港作家联合创会会长曾敏之,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美国华文文艺会会长黄运基先生等海内外著名的华文作家、诗人和华文文学研究者百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的主  相似文献   

2.
时值阳春,海内外170多位华文文学作家和学者汇聚古城金陵,在南京双门楼宾馆举行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暨南大学和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承办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在广州凤凰城酒店召开。来自五大洲近30个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学者、作家近400人出席会议。笔者与老伴郭存孝受国侨办邀请欣然与会,受益非浅。开幕式由国侨办副主任何亚非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讲话。接着在大会上致辞的有:国侨办主任裘援平、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广州市长陈建华、暨南大学校长胡军以及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王列耀、境外代表马来西亚嘉宾张晓卿。共有20多家媒体进行现场采访。  相似文献   

4.
《四海论坛——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专栏》自本期开始与读者见面了。著名旅美华人作家白先勇先生为本专栏欣然题词:“四海一家”,表现了他对全球华文学作的拳拳爱心与美好祝愿,也是第一时间送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他的隆情盛意,我们愿与读者诸君共享。本次论坛邀得苏州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的通力合作,内容主要是关于香港文学研究。以后还会相对集中地发表有关台湾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欧美华文文学等方面的评论,敬请广大读者、学者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由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新加坡文艺协会、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海外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于 1999年 12月 4日至 6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约 10 0多位 ,其中有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广东、山西、内蒙古、江西、辽宁、湖北、浙江、澳门以及福建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文艺书刊的编审 ,还有来自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新西兰的各国华文文艺团体的领导人和作家、学者。会议共收到论文 70余篇。在研讨会上 ,中外学者们各抒己见 ,充溢着…  相似文献   

6.
“第四届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日至4日在复旦大学召开。这届讨论会是由新近成立的复旦大学台港文化研究所具体组织筹办的。出席这届讨论会的海内外作家、诗人和学者计有106人。其中17人来自台湾、香港和美国、日本、南朝鲜及新加坡。从提交本届讨论会的学术论文以及会议上的报告、发言来看,本届讨论会明显地反映出台港文学的研究领域已大大拓宽。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是一个广阔的学术天地,但以往的研究工作却基本上限于较仄狭的范围。这届讨论会证明目前的情况已有明显的改变:就地域而言,以往主要是对台湾文学和美国华文文学的研究,现在扩展到了对香港新加坡、南朝鲜以及整个美洲华文文学的全面研究。就作家作品而言,以往较集中于对大陆去台作家和旅美的华裔作家作品的研究,现在扩展到了对台湾本土作家、香港专栏作家和其他海外华文作家作品的全面研究,被研究的作家作品也不再集中于少数几个已为大陆  相似文献   

7.
陆士清是普及世界华文文学的先行者,是提高华文文学研究水平的带头人。他搞华文文学的普及是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他搞华文文学研究的提高,则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他的《探索文学星空——寻美的旅迹》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对华文文学作家作专门性的研究,把作家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为华文文学大家写评传;三是注重问题意识,揭露和揭示了华文文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俊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部分:对世界华文文学体系的建构与阐发,对世界华文文学的条块研究以及作家作品研究,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研究视角"立以骨骼""敷以筋络""实以血肉",搭建了世界华文文学的意义世界。其著述表现出鲜明的风格化特征,即条分缕析、绵邈细密的逻辑推演功力与洞幽烛微、深情倾注的文本细读精神。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文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美华作家所写的作品就整体而言属于“阳春白雪型”,代表着海外华文文学的最高水准,领导着海外华文文学的新潮流,其中的佼佼者,既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有时代风雷的足音和外来文化的潮声。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三十多年来各种文体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旧体诗词始终未获得相关学者应有的青睐,现在是到了反思并付诸实践的时候了。世界各地华人社会中的旧体诗词创作,都应该引起华文文学研究界的关注并加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反映世界华文文学的多元性和各区域华文文学的独特性,描绘出一个完整的世界华文文学谱系。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变更、转型,使创造主体是文人、作家的华文文学得以产生和发展,也同时决定了华文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依附关系;而众多现当代作家兼有的华文文学作家身份,又派生了两种文学之间的交叉关系。但华文文学在自身话语体系的构建中也日益显出独立的品格与价值,所以,前瞻未来,华文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的关系,应是并存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华文文学透视——余光中、骆明、庄钟庆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从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东南亚华文文学活动与创作、国内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三个方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探索,希望能给研究者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月4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第三届世界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戴小华女士在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十二次文学沙龙活动中,介绍了东南亚华人文学的现状,她对世界华文文学、特别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前景充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地理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出发,以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湖北籍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作品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及其来源。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地理记忆与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时间叙述;地理感知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审美意识;地理思维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空间建构;时间和空间距离与海外华文作家艺术构想之间的联系。海外华文文学所取得的成就与作家的地理来源、地理记忆有很大的关系,浪漫主义思潮与古老的楚地、楚文化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极大地影响了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访谈时间:2016年7月9日访谈地址:马来西亚槟城cititel酒店中华厅朵拉,原名林月丝,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原籍福建惠安。著名作家、画家。于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出版个人集共47本,于各地出版合集超过100本。曾任大马棕榈出版社社长、《蕉风》文学双月刊执行编辑、《清流》文学双月刊执行编辑。现为《读者》杂志签约作者、郑州"小小说传媒集团"杂志签约作家、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副  相似文献   

16.
最近,历时一年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评选揭晓,青年作家、太仓市侨办秘书凌鼎年创作的《剃头阿六》荣获这次大赛的最高奖二等奖。这是凌鼎年业余创作以来的第73次获奖。这次大赛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中华文学基金会,新加坡作家协会、泰国华文作家协会、英国  相似文献   

17.
<正> 由汕头市和汕头大学联合主办的“海内外潮人作家研讨会”。于1991年11月26日至29日在汕头大学举行。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香港和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潮人作家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认真探讨海内外潮人作家在创作上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并进行了文学交流。潮人遍布世界。凡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人作家。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潮人作家至少在五百人以上,出版著作一千多种,成为世界华文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维系各地潮人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的话     
本期李安东先生的文章非常详细地论述了中国大陆近二十年来有关这一学科的演变历史 :台港文学———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世界华人文学。现在本专栏采用目前最新的学科概念 :世界华人文学 ,作为我们展望和研究的对象。这个研究领域给我们带来的复杂性也就随之表现出来 :台港文学是属于一国两制下的特殊文学现象 ,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是一国两制延伸的范围 ,世界华文文学是跨国际的研究 ,研究领域涉及不同国家内的同种文字的文学现象 ,而世界华人文学则不仅是跨国际 ,同时还跨语言文字 ,将会涉及华裔作家与所在国的文学…  相似文献   

19.
由汕头大学和汕头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内外潮人作家作品国际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11月 2 5— 2 7日在汕头市金海湾大酒店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新西兰、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等近 2 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作家及专家学者 15 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一是对近 2 0年来的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进行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与探讨 2 1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前景与途径 ;与此同时 ,作为对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召开的“第一届海…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是最适合研究本土华文文学的国家。从对方修、王润华、杨松年等人的评论作品的评论中 ,可看出新华文学评论与研究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它是世界华文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独立于中国文学之外的一支华文文学理论批评力量。它在探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马华文学的关系、中国作家对新华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以及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史编写和作家个案、新马华文学不同阶段的文体研究及文学史资料整理方面 ,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该国缺乏对文学基础理论与美学探讨的著作 ,尤其是在重写马华文学史方面 ,不似马华文学界有锐敏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