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整体推进,构筑规划、建设、管理、技术、产业、社会和合作协同发展的综合体系。未来上海应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为核心,以法律机制为前提,以政府监管机制为保障,以能力建设机制为基础,以社会参与机制为监督,按照"引逼结合、多方合力、突出重点、先行先试"的原则,加快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创新。主要途径有:完善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长效市场机制;推进分布式能源应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培育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广先进制造理念。  相似文献   

2.
孙福庆    智等 《科学发展》2014,(1):17-25
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思路:1.明确两大战略目标,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2.强化三大核心任务,即:创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体系;加快转变各级政府的职能;推进新一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3.聚焦六大重点领域,即: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有效的市场体系;建立事权、财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现代财税体制;建立开放包容、多元竞争的文化体制机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平等参与、共同分享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立系统完整、区域联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立上海郊区差别化管理体制机制的总体思路是:以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基础,根据各区(县)不同的主体功能和开发任务,实施差别化政策;按照"二级市"的要求,简政放权,增强郊区自主发展权和统筹协调权;适度调整市、区财政分配体制,使郊区各区(县)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利用激励、财政激励、生态发展激励和绩效考核五大机制,促进郊区差别化管理,增强郊区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实施"强镇扩权",创新郊区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增强郊区发展活力。上海建立郊区差别化管理体制机制,还需适当调整郊区城市建设标准、制定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设施建设标准、增加郊区人口导入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范简政放权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互联网金融软件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行业标准尚未建立、信用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素养有待提高、法律会计监管体系不成熟、数据库体系不完善等。上海应在建设互联网金融软件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构建互联网金融信息生态体系、建立行业规范、建全数据库,以"互联网金融软件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来提高金融信息化水平、促上海"四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陆小成  冯刚 《城市观察》2015,(3):185-192
生态文明建设凸显了城市经济新常态下的执政新思维、新理念、新战略。城市绿色发展是遵循绿色、生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绿色的城市经济增长来实现城市的现代化、生态化、持续化发展。学者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的现状、问题、国内外经验比较、评价、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未来研究需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关系,全面阐释城市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问题与成因,建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考核体系和选择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波 《城市观察》2013,(2):145-150
纽约、伦敦和东京等世界城市在多年的防洪排涝实践中,形成一些别具特色的模式:构建立法防涝与环保型混合下水道并重的模式;完善的科学规划与应急保障机制;形成城市河网分洪与排涝设施的多功能应用。我国城市应吸收借鉴世界城市的经验:加强城市防洪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防洪格局;疏浚城市河流水系,科学安排城市排水调度,提升城市绿色面积的吸附能力;做好"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提升市民城市公共安全防灾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的发展紧密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科技,从而使城市达到"智慧"的状态。然而,"智慧"格局所暗含的安全隐患,却使新技术在为智慧城市带来无限愿景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与社会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从上海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思考,在智慧城市赖以支撑的庞大信息体系中,对信息技术不同层次的安全问题需要区别认识和对待,同时也不能忽略技术以外的措施与应对策略。具体做法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早期预警与响应机制;建设与完善信息安全法制体系与诚信系统;政府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把"构建生态廊道,保护恢复湿地,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的生态、智慧城镇建设理念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武汉市作为国内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智慧海绵生态体系,控制城市"热岛",解决内涝困扰,化解雨灾洪涝。研究从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洪管理入手,就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及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地域气候和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活用"LID",提出"PPP+",探求武汉海绵城市设计与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天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引言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发展生态文明,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对生态文明进行综合评估,是衡量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状态,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天津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资源消耗、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制约天津生态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0.
杨钊 《城市》2014,(8):34-3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随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又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1.
新市镇作为上海城镇化体系中连接城、乡的关键环节,其地位与功能的确立,其与新城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作用,对上海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上海应在建设好新城的同时,将新市镇建设放到与新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充分发挥新市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推进新市镇建设,应采取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模式;应强化新市镇规划,通过政府引导,由研究机构、社会力量等对全市新市镇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应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强化市、区两级政府的协调管理机制;须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即按照"集约、智能、低碳、绿色"的要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镇、绿色低碳镇。  相似文献   

12.
上海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是确立改革愿景的目标。上海顶层改革的愿景目标为: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文化与行政管理全面服务化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到2050年,基本建成与有中国特色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科学发展;推进社会文化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法治政府。重点在经济、社会文化与行政管理子系统的体制与制度上突破,突出制度创新,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改进城市管理为关键环节,建立以市场竞争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社会公平正义、政府高效廉洁、文化包容开放为特征的体制与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上海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总方针,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创新转型和全球城市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大幕,展望2014年,上海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中速水平,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与困难仍然较多。为此,迫切要求上海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既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又要强化社会治理,更要锐意改革,完善基本制度体系,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公房是我国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上海直管公房、售后公房在当前管理运营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公房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包括房屋买卖置换、租金费用收缴、邻里纠纷调解、违章搭建处理以及房屋的维修维护等,是改善居民工作与生活环境、提高居住水平的基础工作,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上海老旧公房管理与运营机制,应提高物业费收缴率,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自身建设,健全公房服务收费机制,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完善业主大会自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李晟晖 《科学发展》2013,(9):102-106
缓解上海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应经政府主导、市区联动,全方位整合社会、市场资源,规划设计相配套的资金保障和机制保障。具体做法是:合理规划,增加供给,盘活存量,通过部门协同,依托社区共治推广小区与楼宇错峰停车;通过市场运作,运用科技手段,优化停车市场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杨翠迎 《科学发展》2010,(12):54-70
本文以促进上海城乡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提高上海社会保障效力为目标,研究完善上海社会保障机制的方法和策略,在对上海现行城乡社会保障机制进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对上海社会保险项目重新进行目标定位、对覆盖的人群进行重新界定,进而对上海社会保障体系进行“顸层设计”,提出完善的上海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及内容;二是着重探讨上海社会保障城乡待遇的合理梯度和各基本社会保险项目之间的衔接机制,以探寻实现社会保障目标模式的路径及其手段;三是提出“十二五”时期上海市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目标任务的时间表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十二五”时期上海发展面临的背景和要求,提出阶段性特征、发展主线和关键抓手。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和发展格局加速调整,中国地位快速崛起,提高了上海集聚全球资源的能力;从国内来看,经济向内转和自主创新模式初现,要求上海加速发展方式转变;从上海自身来看,“十二五”期间上海进入“四个中心”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突破期,是集聚全球资源和区域联动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社会转型和城市软环境提升的重要实现期。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推动城市全面创新——思想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社会创新和文化创新,凸显战略转型、求新求变和思想大解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