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进步代价意识与社会进步代价问题并非同步产生。代价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人类自身的认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人类的精神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大大加强,社会进步的代价意识才得以产生;代价意识的构建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代价意识的本质是关于“该不该、值不值”这一问题的评判与把握、分析与推测,其特点主要体现为:代价取向的选择性判断;代价共时态上的整体性把握;代价历时态上的前瞻性与后补性预测。  相似文献   

2.
3.
环境社会学的研究不应只是从"结构--过程"视角来研究环境问题,还应该从"个体--整体"的视角来探究环境问题.事实上,个体的外部经济性行为引发集体搭便车行为而导致环境问题的发生,因而环境问题带来的是社会代价,是对个体与社会的双重代价.所以,环境对策应以针对个体的外部经济性行为的、具有普遍实效性的个体性对策为主.  相似文献   

4.
代价问题是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发展与代价共生,一定条件下代价又转化为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代价存在的普遍性,不仅根源于人类活动本身所必须认识和处理的关系的矛盾对立统一之中,而且根源于主体追求价值的多样性。因此,代价的普遍性存在应当纳入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规律的存在、内在环节、表现形式和思考之中。由于主体活动方式的差异,使中西方代价具有民族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面对西方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带来的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尖锐挑战,如何理解社会进步问题,再次受到世人关注。分析西方科学主义、理性主义所导致的以形式逻辑为视角,以线性思维方式和传统技术—经济发展观为内核的社会进步观,指出应将社会进步问题置于一种辩证思维视野中加以把握,并阐明社会进步中作为主体的人的进步的意义所在,对社会进步概念作出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6.
代价在社会发展中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发展从来就是进步与代价并存交错 ,以代价换得进取的过程。因此 ,研究社会代价的成因 ,揭示社会代价的成因机制 ,以指导主体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努力实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主观愿望 ,就成为研究社会代价理论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历史进步代价形成的根本性因素是作为主体性存在的人,历史进步代价的主体性根源就在于人的个体本质表现样态的过分彰显;现代市民社会语境中历史进步代价的有效化育,有赖于人的多重本质表现样态之间的协调发展,有赖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8.
发展与代价密不可分,二者具有内在的辩证必然性,没有代价就没有发展。发展是对代价的不断批判、继承与逾越,代价总是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内在源泉与动力。当代中国的发展付出了诸如环境污染加剧、腐败现象等代价,其产生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所致,又与主体认识的历史局限和主观失误有关。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代价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寻求扬弃代价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现点出发分析了社会发展代价的客观必然性,并从发展代价产生的社会根源的角度将代价分为必然发展代价和人为发展代价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掌握发展与代价的辩证统一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代价思想.首先应坦率地承认发展代价的存在,其次应客观地看待发展代价的作用,最后应注意把握舰代价的“度”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常会关注伴随消费而来的幸福感,却容易忽略自己为此付出的可观代价。消费其实就是以代价换取幸福感的过程。消费的代价并不总是与消费幸福感成正比,理想的消费模式应该是以低代价换取高幸福感。个体在比较和选择各种不同的消费模式时,需要从提升消费幸福感和控制消费代价两方面努力,从而在消费与幸福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文精神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已告别20世纪,跨入扑朔迷离的21世纪。在这百年之交和千年之交的历史转型时期,各国的文人学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思考和探究新世纪的福与祸、喜和忧,关注和展望人类的前途与命运。虽然其表现形式、论证内容和所得结论相异,但核心均围绕或关涉到,新世纪究竟需要和建设什么样的精神世界问题。在新的世纪里,人们的精神世界会更加丰富多彩,但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是招致人们困惑、焦虑与不安的主要危险。因此,重建新的即21世纪的人文精神,将成为未来精神世界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尊权文化和礼仪文明的缺失和重建两个方面,着力论述了社会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确立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方针和新一届领导集体的行事风格,充分表现了一种社会对公民的人性关怀、人文关怀、情感关怀和人权关怀;这是尊权文化和礼仪文明的具体体现和强劲弘扬,并且正在从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上加以体现。这将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以一种向上、向善和向爱的力量,从而使我们的社会充满和谐、和睦与合作的健康氛围;进而促进人类心智的成熟和公民人文素质的提高。“这种氛围”,对缓解社会矛盾和减低暴戾之气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3.
脑机接口技术是用计算机、电极、芯片等外部装置设备代替神经、肌肉等常规中介来实现大脑与外界信息交互的新型控制技术.若广泛应用于人类,将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对用户个人而言,可能造成身体安全隐患,产生情感心理问题,致其自主性被削弱、创造力逐渐消蚀等风险;对群体或社会而言,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动摇或分化既有的治理权力,出现失业群体"极化"现象,致使犯罪事件和公共安全危害增多、战争概率上升等风险.学界应进一步加强对脑机接口技术风险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探讨应对与治理之策,引导脑机接口技术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袭警案件呈现高发态势,同时具有突发性、暴力性、群体性等特点,给国家法律尊严、社会治安稳定和警察个人权益造成严重威胁。这与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忽视和误解人性化执法有着直接关系。警察在具体执法中应树立人性化理念,同时针对警察在人性化执法中的误区进行反思,对人性化执法进行合理定位,使警察在执法中能有的放矢,从而遏制袭警现象的发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5.
思维方式是在主体"先赋"的生理基础上,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与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流活 动而建构和形成起来的。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揭示思维方式的形成背景,思维方式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思维方 式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教育心理学中超前思维与社会教育相互关系的几个重要问题。首先 ,超前思维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人类思维对于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的超越性。其次 ,超前思维的形成会受到社会教育的制约 ,主要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制约。第三 ,超前思维对社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种作用对社会教育目标的选择具有三个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萨满音乐是萨满教在祭祀、求神时经常使用的音乐,被教内人士当成最崇高的音乐之一.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一种专属于宗教的艺术形式,是萨满教的核心组成部分.表达人们对民族图腾的敬畏以及对愿望的渴望,具有丰富的社会人文价值,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摒弃之前固有的社会管理方式。其中,人文关怀既是社会治理的终极价值目标,又是社会治理成效的关键。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针对当前人文关怀缺失的状况,应通过强化政府人文关怀的基本职能,明确人文关怀的对象标准、内容,打造人文关怀工程品牌,加强人文关怀载体建设等途径加强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 ,它的总和构成社会结构 ,因而人的相互关系构成社会结构的核心。社会总体结构的层次性 ,可以从两种不同的方面来研究 ,一种是包括生产力结构的社会总体结构 ,即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 ;另一种是在生产力结构基础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识的社会总体结构 ,它包括基础性结构和建构性结构两个层次。社会结构的建立和发展 ,都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 ,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选择和建构 ,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这就使人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构成互为动力的关系。它们既互为创造者 ,又互为创造物。所以 ,“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认为 ,社会结构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基础的 ;社会结构的选择和建构 ,不仅是为了人 ,而且是由人所创造 ,由人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20.
感伤主义人文景观不仅仅是大地景观资源,实质上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子系统,供人们凭吊的墓园的兴建关系到人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生存需求.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而言,此类人文景观资源的安全利用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需要开拓人们的智慧,提倡和谐的社会导向,实现其社会价值及人文内涵的科学性和公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