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受应试教育负面影响和学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诸多的缺陷或不足 ,这削弱了这些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就必须重视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在市场经济中的就业竞争的胜出率。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课是高校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对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写作能力等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课是高校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对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写作能力等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而导致学习困难。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体现数学能力好坏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排除数学语言表达障碍,这是提升学生数学科学人文内涵的重要一环。基于此,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应重视和加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素质教育,是由专业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两部分组成,它强调的是一种基础,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做人和做学问的功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等全国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需要的“四有”新人,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等全国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素质教育在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塑造,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更加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的造就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大学生素质教育已被提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议程中,高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师范院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 ,对语言传播规律的掌握、语言的灵活运用和语言的准确表达 ,在教学中重视不够 ,导致学生经过语言表达训练后 ,表达能力却没有大幅度提高。从事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是把握好思维的准确、丰富与语言表达的关系 ,二是把握好对语言环境的准确理解与语体的准确使用的关系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实践能力是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案例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主体意识,可以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掌握一定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关于非日语专业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大学日语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为主,而对听,说等综合运用能力重视不够,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较弱.为了掌握非专业日语学生学日语的理由和所希望的授课方法,笔者做了"大学生学日语的理由","大学生所希望的授课方法"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非专业日语教育中,希望具备交际能力的学生居多.因此在初级阶段,就要摆脱自古以来的灌输语法式的教学方法,而应该从说、听、读、写四个方面平行发展.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人才心理素质教育是应用型人才素质教育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高等院校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核心位置,应用型人才心理素质培养的重心应该是以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力、进取精神、竞争力、合作精神为核心,兼顾规则意识、文化融合能力的培养。其培养模式主要是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教育培训,转化育人观念。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两课”在人文素质教育、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具有综合价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提高人际信任水平 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和自身成长的局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较低,表现为团队协作精神缺乏、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封闭、心理发展中的失衡,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环境变化的不适应、理想和现实产生的差距、来自家庭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大学教育必须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帮助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教与学是大学教育的两个基本方面,通过教学改革建立激发学生自主提高创新能力与素质的机制,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及其相应的考核方式。研究表明,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的自主性,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脱贫人口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助力脱贫群众不规模性返贫、发挥脱贫群众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要因素,能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民族团结。提升脱贫人口语言能力有新的维度和途径:从“推普”助力摆脱绝对贫困,到注重提升个人综合语言素质,以促进个人全面、可持续发展;从提升普通话能力,到注重培养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多语能力,以拓展个人发展空间;从根治传统贫困,到注重战胜多维贫困能力培养,以适应新型社会发展要求。提升脱贫人口语言能力应该多方面、多维度分“点”发力,最终实现脱贫人口不返贫,且具备防止新型贫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指人在德、智、体、美、心理等方面以及身心各项机能获得全面、协调、充分和自由发展。理想的学校教育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实践,身心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才能提高各方面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社会实践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为中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善于置疑、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学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它要求高校要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为学生素质拓展服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音乐德育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德育有效渗透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在提升大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同时,能够促进其道德品质得到升华的教育方式。音乐德育教育模式也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的努力尝试。从音乐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构建音乐德育教育模式的必要性、构建音乐德育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等三方面,就高校构建音乐德育教育模式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以美育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长期以来,理工科院校的美育工作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通过对理工科院校美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从课程体系、授课模式、教育资源、校园环境、数字美育五个方面对理工科院校美育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使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现从教育观念、教师队伍等方面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