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很多研究采用分子信标技术来作为活体细胞中RNA表达研究的成像手段。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于该技术易产生假阳性信号使得RNA的检测灵敏度显著降低。本文就如何克服这些缺陷,实现活体细胞中RNA的高灵敏检测来构建分子信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生物医学影像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微观形态学、生物代谢、基因成像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研究集中在分子成像、功能成像、细胞成像和基因成像等方面。分子成像基础研究的工具有基因重组技术、X线晶格成像、快速物质波谱分析、计算机和机器人技术。发展和测试体内特异性分子成像。PET、SPECT、光学成像及显微CT/MRT/PET/光学成相等,适用于分子、基因的显像和定位。结合微创性操作的影像指导技术,指导病变的治疗和检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即在疾病的功能性障碍发展早期识别病变,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愈来愈多的使用创伤性小,精确度更高的成像技术以及影像指导下的手术操作,是研究生命科学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日,由中科院光电所承担的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知识创新工程宏观调控经费支持项目——"OCT-AO成像技术及其眼科医学应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获得清晰的活体人眼视网膜层析图像,标志着我国活体人眼视网膜成像关键技术攻关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生物冶金技术,又称生物浸出技术,通常指矿石的细菌氧化或生物氧化,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进行.这些微生物被称作适温细菌,大约有0.5~2.0微米长、0.5微米宽,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靠无机物生存,对生命无害.这些细菌靠黄铁矿、砷黄铁矿和其他金属硫化物如黄铜矿和铜铀云母为生.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星载SAR成像机理的基础上,讨论了系统参数的选取:结合这些参数,给出了点目标模拟的方法,得到了点目标的模拟数据;并采用通常的R-D算法,对该数据进行了成像处理,得到了点目标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持续攻关,塔里木盆地山地地震采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许多勘探难题需进一步解决。阐述了针对高大山体区地震资料的低信噪比问题和高陡复杂构造成像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攻关采集方法。该方法以宽线采集技术为基础,在增强压噪能力、提高静校正精度、改善陡倾角地层成像效果等方面采取了针对性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的的应用大幅度改善了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生物体上每个细胞都贮存着该生物全部的遗传信息,但这些细胞在不同时间、空间内却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生物化学研究证明,这一现象主要取决于生物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哪些基因被活化和在什么时候活化。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因子在设计安排基因的活动,以便细胞在适当时间和位置发挥作用?生物同源盒基因的发现和结构功能的初步研究,为揭开这一奥秘,提供钥匙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大科学开始兴起,科学知识按“指数规律”持续高速增长,但生物学的发展却遇到一个瓶颈:人们无法观察蛋白质在活体细胞中的运动与变化情况.进入20世纪后期,以绿色荧光蛋白为代表的一系列生物荧光标记材料的发现与应用,为生物学的大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此后,科学家们能够很方便地观察活细胞的细微结构和生理过程,为深入研究脑细胞的发育过程以及癌细胞的扩散方式等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论文基于已有研究,主要依据研发参与者撰写的回忆文章和发表的论文,对多管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分子的发现、基因的复制与表达、突变体的开发与应用、类似体的筛选与改进等研究开发关键环节进行考察,揭示荧光蛋白标记法的诞生经纬,解释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下村修、马丁·查尔菲和钱永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将光谱精确定量分析特性与图像定位检测特性相结合,形成新颖的综合分析技术,是光谱成像技术的目标和特征。本文介绍光谱成像的原理和我们研制的显微荧光光谱成像系统,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若干应用实例。实验证明,光谱成像技术是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综合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0.
OLYMPUSMacroViewMVX10新一代的宏观观察荧光显微镜根据我们对生物研究领域的观察和研究表明,近年来,研究者对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细胞水平了,荧光标本正不断地向宏观方向发展,从细胞水平逐步发展到组织,器官,甚至是生物个体。因此,像线虫、果蝇、斑马鱼、小鼠等动物模型还有一些植物模型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各个生物研究领域应用于体内研究实验,而同时对上述标本的荧光观察和成像的需求正迅猛增长。用于观察这类宏观荧光标本的显微镜应该同时满足以下要求:在进行整体观察的低放大倍率下具备高灵敏度能够获得…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及检测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目前采用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和检测方法已在国际上达成广泛的共识,能够为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就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包括标记基因的安全)和检测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认识和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检测技术尚需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未来更多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全球转基因食品研究最新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作为食品应用的转基因生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推广应用情况,纵观全球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态势及各国政府对发展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对我省应当如何开展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发展转基因食品产业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实质是人类对转基因生物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的忍耐力评价标准。作为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生物安全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长期性特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科学本质在于通过风险分析与评价,利用各种手段降低、消除转基因生物可能造成的风险。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对公共价值——转基因生物安全价值的需求,须尽快修正和弥补现有转基因生物安全相关立法之负面效应与不足,而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制定必须以人本主义为价值理念,以社会秩序为价值定位,以公共安全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生命?儒家贵生爱物,道家尊敬生命,释家爱惜生命;如何对待生死?儒家乐生哀死,道家苦生乐死,释家生死皆苦;如何超越生死,实现生命价值?儒家强调修身进取,道家强调与道合一,释家强调旨在觉悟。这些都是生命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分析、挖掘儒、道、释的生命伦理思想,对于建立现代生命观、生死观和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岭断陷层烃源岩和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火石岭—营城组是主要烃源岩,丰度较低、成熟度较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饱和烃参数、芳烃三芴系列组成特点均表明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微咸-半咸水湖泊的弱氧化-还原环境中,物源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其次为低等水生生物。烃源岩及原油族组分、碳同位素特征、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系列、藿烷系列、芳烃系列分布特征与对比均表明,油源与营城组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生物学是知识体系庞杂、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且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发展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练浓缩或扩展细化;通过增加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验课时,实验连续性设计,平行性操作,面对面结果分析;通过网络资源和分子生物学软件介绍和运用掌握等途径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发现与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e time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vidence that living systems at all levels, including cells, organs, organisms, groups, organizations, communities, societies, and supranational systems, have an information-processing system, the timer. The timer consists of one or more oscillators known as clocks or pacemakers, the phase of which can be reset. They measure duration or order in time or underlie rhythms of various sorts. The timer subsystem synchronizes internal processes of the system and coordinates the system with its environment. By 1965, 19 matter-energ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ubsystems were identified in living systems theory. Based on scientific evidence accumulated particularly in recent years, the timer is now recognized as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ubsystem, the 20th subsystem, which carries out an essential life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虚拟生物是用计算机媒介对自然生物进行模拟或仿真而形成的人工生物。虚拟生物研究是指那些以计算机为媒介,以计算机程序为生物体的人工生命研究。它为深入考察自然生物的进化现象、生长发育机制以及发展规律提供了更有效的计算机研究手段。借助这些手段,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动物和植物的遗传变异、杂交、优选的机制,以便发展动物和植物的新品种。虚拟生物的研究促进了理论生物学和生物学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电镜生物样品低温制备装置的温度控制性能,使装置具有多用途,易操作的特点,采用一种现代计算机控制算法──预测控制算法,来实现当装置特性参数发生变化时仍具有良好的温度控制特性,以避免装置使用过程中因特性参数变化而进行的控制参数修正.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交换本质——交换哲学观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陈代谢"即"生物体不停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生物共同的生存特征。共同生存特征反映共同的本质特征。因此,从生物学立场看,人类本质不是定义而是定位的问题。其一,所有生物都是在交换中诞生、生存和进化的,生物的本质皆交换。其二,生物在交换中的诞生、生存和进化,反映交换中蕴含着生机,这就是选择。选择能力反映交换能力,决定一种生物在生物圈中的进化位置,交换的生机在选择。其三,植物是被动的选择,微生物是半被动的选择,动物是能动的选择,能动即智慧。一般动物只有"量思维"智慧,只能进行直观的"量选择";而人类还具有更高的"数量思维"智慧,人类因而创建了数学,数学即创造性的选择之学,支持着人类的超本能、创造性的选择,人类的选择最智慧。高智慧、超本能、创造性的数学选择方式,是人类交换本质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