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论述哈贝马斯与拉辛格一场有关道德与政治的关系的辩论。尽管他们在实践的层面都寻求理性与宗教之间的对话和合作,但理论立场完全不同。对于哈贝马斯来讲,这一对话和合作的基础在于交往理性能够吸纳宗教的积极因素,而拉辛格认为理性与宗教需要互相制约和互相净化。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与拉辛格于2004年1月19日在慕尼黑举行了一场有关理性与宗教的关系辩论.尽管他们在实践的层面都寻求理性与宗教之间的对话和合作,但理论立场却完全不同.对于哈贝马斯来讲,这一对话和合作的基础在于交往理性能够吸纳宗教的积极因素,而拉辛格则认为理性与宗教需要互相制约和互相净化.  相似文献   

3.
宗教在公共领域的角色是一个争议性课题,不少自由主义者认为信仰是私人的事情,所以宗教不应在公共领域中担任重要角色。早期的哈贝马斯也有类此看法,然而近年他对宗教持较同情和肯定的态度,甚或对"世俗主义社会"的自足性提出深刻的反思。在哈贝马斯与拉辛格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对话里,哈贝马斯提出"后世俗社会"的新概念,批判僵化的和排斥宗教的世俗主义。一方面,哈贝马斯仍然坚持他的后形而上学和沟通伦理的观点,相信世俗自由社会可在宗教或形而上世界观之外找到基础。另一方面,他看到世俗理性的限制,并肯定整体而言宗教对维系健全的民主是有良性作用的。他甚至认为哲学必须愿意从神学身上学习。他相信在后世俗社会里,宗教会持续存在,而我们也要对宗教的真理存开放性。在现代社会中,哈贝马斯关于后世俗社会的构想,应有助于激烈争辩的多方能更和平、更理性地沟通。  相似文献   

4.
理性是哈贝马斯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面对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哈贝马斯不同意有些后现代哲学家颠覆理性的主张,而是在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视域内,在交往范式的基础上重建理性以拯救理性。本文主要想对他所建构的交往理性的内涵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无论马尔库塞还是哈贝马斯,他们对当今资本主义的诊断和对科技理性的批判都起源于对于理性的考察和批判。马尔库塞认为理性本来应该是否定性与肯定性的统一,但是理性的分裂导致了理性的肯定性方面的单向度发展,而否定性的丧失,要解除科技的异化就是要恢复理性的本来面目,重新建立理性的批判向度。哈贝马斯认为理性的重新奠基在于区分劳动和相互作用,建立话语民主。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和利奥塔的理性批判都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和伦理学转向,但得出的理论结论却截然不同:哈贝马斯致力于理性重建,强调共识;利奥塔则致力于理性的拒斥,强调分歧。  相似文献   

7.
面对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哈贝马斯没有放弃对理性的追求,而是在分析沟通行为与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在语言行为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不同于传统理性观的沟通理性。他以沟通理性为核心概念剖析现代西方社会理性化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病症的方案。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理论补充和拓展了以往理性观的内涵,他的理性观也为西方理性指出了一条走出困境的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早期公共领域思想的深层意蕴在于他对政治理性社会基础的不懈追寻.哈贝马斯在这一思想中描述了曾经作为政治理性社会基础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理想模式;分析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政治理性社会基础的崩溃;提出了重建政治理性社会基础公共领域的构想.哈贝马斯早期公共领域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他对政治理性社会基础这一政治哲学根本问题的追寻中凸现.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构建公共领域学说的主旨是通过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研究,重建规范的民主理想.哈贝马斯在研究公共领域时,把宗教看成是理性的对立物,对宗教的排斥多于认同.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公共领域具有很强的宗教意蕴.从历史上看,宗教早已参与到公共领域中来,并且宗教本身是政治公共领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当代多元的社会里,宗教共同体和宗教话语更是公共领域多元因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的理性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性问题是哈贝马斯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探讨哈贝马斯的理性观思想,通过对韦伯理性观的分析,指出了传统合理性的局限之所在,并在以“生活世界——体制”的双重构架论述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基础上,阐述了哈贝马斯以语言和生活世界的互动去构建其交往合理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简称J.M)是中国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重要方式。它与美 国J.D(Juris Doctor) 教育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笔者对两 国法律硕士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希望 能对中国的法律硕士教育改革起到一些参考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裴斯泰洛齐被公认为近代瑞士及欧洲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在西方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他围绕人性和教育的有关问题展开深度的哲学思考和探索,试图将个体放在特定的社会境遇之中,力求造就适应并能不断革新现代社会生活的国民,由此为奠定现代教育的主旋律作出了突出贡献。总体而言,裴斯泰洛齐和他同时代的康德都继承了卢梭的教育哲学思想,但又有所发展和创新。深入探析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哲学思想,将有助于学界进一步把握这位 '人类的教育家'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初蒋介石集团企图利用大陆的经济困难实行大举反攻。其计划遭到美国肯尼迪政府的百般阻挠拖延 ,且因大陆方面严阵以待 ,而未能遂行。但蒋介石经过顽固力争 ,终于把美国拖入对其小股侦袭窜扰大陆活动的援助中 ,从而达到了牵制美国不能调整对华关系 ,只能继续支持台湾的战略目标 ,促使美国与中共继续保持敌对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一朵红红的玫瑰》和《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简称《情歌》)的诗歌语言体现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对话意味。前者采用确定性描述和确定性指称赞美爱情,歌颂个人情感,崇尚自我,其创作方法冲垮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城堡,它那与爱情命题相吻合的具有真值性的直言不讳的比喻使它成了诗坛上的爱情绝唱;后者采用不确定性描述和不确定性指称构成虚拟的交际语境,其创作摒弃了浪漫主义"直抒胸怀"、"惟我独尊"的诗学思想,以它那与爱情命题相悖的怪诞的隐喻但又具高度口语化的互动言语开辟了现代诗歌的先河,成为爱情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5.
米切尔提出"图画转向"的本意是想为图画争取一个与语言平等的地位,最终却被广泛地推衍误读为"图像霸权"或"视觉时代"的来临。按照米切尔后期的澄清,图画转向在人类文化史中曾反复发生,而由视觉形象引起的焦虑不安也绝非首次。"图画转向"与哲学内部所发生的"语言转向"并不具有承递关系或衔接关系,二者并非同一层面上的"转向"。但如果将二者都看作是某种文化思潮,则它们之间是彼此关联甚至互动的。  相似文献   

16.
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契约观念在古希腊智者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但第一个系统地运用契约理论解释民主政府起源的是洛克,在欧洲大陆,卢梭也用契约理论解释了道德社会与民主政府的起源。本文旨在比较洛克、卢梭二人的政府起源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古典契约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18.
数据存储对企业应用至关重要.涉及数据完整性、并发控制、安全性、事务策略、对象生命周期等概念.当对象的状态不限于内存管理的周期,就要采用持久性存储技术.序列化(Serialization)是一种简单的Java标准组件.JDBC是基于关系数据库调用SQL的标准API.JDO是JCP(Java Community Process)在众多公司合作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新的持久性存储规范.并结合了前两种技术的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两个例:(1)存在一个拟可展空间,但不是弱(?)-加细的。(2)存在一个空间具有性质B(D,ω_0+1),但不具有性质B(D,ω_0)这两例分别回答了J.C.Smith在[1]、[2]提出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