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沈建 《金色年华》2013,(11):61-61
趁着国庆长假最后两天,决定带着爱人去南疆小城凭祥市走走,了却她一直没有亲眼目睹友谊关雄姿的愿望。中午l点多,轻车熟路地驱车进入通往中越边境的南友高速,一路飙车,下午3点多就直接到达了南疆名关——友谊关。其实,包括陪外省的朋友在内,我先后到友谊关旅游已经不少于S、6次了,记得最早的那次应该在1990年读高二的时候,应邀凭祥市的同学作客而去的。  相似文献   

2.
我的中国心     
我叫胡菊,原籍在越南南定市。1946年2月,我刚满18岁,为了生计,挑盐到中越边境贩卖,结果被人贩子卖到中国,给广西龙州卜日初做老婆。卜日初比我大30岁,已经有了两个老婆,他要我做他的三姨太。我思念我在越南的亲人,坚决不同意,先后5次逃跑,均被他的家丁抓回,遭受毒打。后来,我又逃过3次,同样被抓回。直到我为卜家生下一个女孩(取名卜新芽),他们才对我有所放松,使我有了再次逃跑的机会。  1950年元月15日,阴雨绵绵,我趁卜日初外出看戏的机会,从龙州逃到了中越边境的凭祥。当我正要过境时,卜家4个家丁追来了,吓得我胆颤…  相似文献   

3.
分享旅行中的美景、乐趣、心情,记录行进间的画面。三月间风和日丽,春天的气息传遍凭祥的每一个角落,木棉花满树的红艳装点了这个边境小城,一条铁路穿城而过,直通越南,异国风情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4.
2004年6月3日,广西东兴市北仑大桥中越国境交界处,中越两名小朋友的小手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及太平洋区域办主任麦尔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越南妇联副主席阮仕莲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中越联合反对跨国拐卖妇女儿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5.
<正>2006年12月29日深夜,在中越边境线上的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城一间出租房内,警方成功抓获一名潜逃了11年的杀人犯。而这名逃犯的落网,正是得力于其14岁儿子的举报。也许你不禁要问,这对父子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儿子为何要举报父亲? 2007年1月,本刊特约记者亲赴这座边境城市,找到了这个14岁的少年……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映秀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个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撼的时刻,在人类的历史上定格.  相似文献   

7.
阿友 《老年人》2010,(8):8-9
1985年2月,云南麻栗坡中越边境线上一场惨烈战斗即将打响,两名亲如兄弟般的战友各自将"如果谁没牺牲就承担赡养对方父母"的承诺写入遗书。  相似文献   

8.
老山脚下的越南女人文/田跃,王荣坤,叶祯1991年8月10日,一条新华社电讯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中越两国外交部负责人在北京就恢复和改善中越关系问题进行磋商……自此,中越边境由硝烟弥漫的战场变成了和平互市的商场。以中越边境战争而闻名天下的老山脚下的云南...  相似文献   

9.
林昆勇 《城市》2015,(6):32-35
依托中国东兴万尾和越南芒街万柱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中越边境城市国际旅游岛,是加快中国广西旅游业与越南旅游业对接的重要渠道,是深化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有效途径。基于中越边境城市构建国际旅游岛的条件分析,笔者探讨了构建中越边境城市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促进中越边境城市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构建泛北部湾城市旅游文化圈、打造泛北部湾城市国际旅游形象和实现中越两国边境城市繁荣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黎巴嫩纪事     
在阿拉伯世界,黎巴嫩是一个小国.然而,与多数阿拉伯国家相比,黎巴嫩在政治、历史、经济和风土人情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由于工作上的原因,笔者曾在黎巴嫩生活了4年.4年期间,笔者几乎跑遍了这个正在遭受战争磨难的国度,耳闻目睹的种种情况至今记忆犹新. 雪松——独立的象征地处地中海东岸的黎巴嫩,山区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适宜各种针叶植物的生长.在黎巴嫩生长的各种杉、松、柏等针叶树中,尤以雪松最为名贵.雪松又称黎巴嫩杉,在圣经中被称为“上帝的杉树”.在黎巴嫩的国旗上和钱币上都印有雪松的图案.1941年黎巴嫩宣布独立后,雪松成为这个国家独立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这期杂志的策划选题是城市雕塑,旨在从历史的角度、以现实的眼光全面反映成都城市雕塑的历史沿袭和当代发展,从一个侧面触摸这个千年古城的文化脉搏,体察其艺术史的渊源.但记者编辑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却不尽人意,这个策划做起来十分地艰难,一是雕塑文字上没有历史,二是实体上的雕塑近似碎片,稀少而  相似文献   

12.
离2000年还有12年的时间,在这12年中,人类可能会经历悲惨和使人困惑的事件,但人类在这个世界上,也将开创宏伟壮丽的、震惊寰宇的的事业.人类从现在起到2000年注定要经历的变化,将会超过人类从生存到现在所经历的变化的总和.人们将生活在一个人类历史最美妙、最伟大的变革时代.正因为如此,人们正以理解与希望、怀疑与肯定的复杂情感,期待着这个将与传统决  相似文献   

13.
1979年因两国关系恶化,中越边界曾一度路断人稀,民间的往来也因为军事上的对峙而停顿。时隔近20年,随着国家领导人的互访,两国关系又变得亲密了起来,人们不禁又想起了胡志明的那句  相似文献   

14.
1974年,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的农民在取土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一些瓦.这次意外的发现,让被湮没在泥土之下的在《史记》中只有寥寥数笔描述的中山古国,带着大量器物与文字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没有这个文化的传承,所以这个民族实际上是个消失的民族,神秘的民族.直到上世纪70年代之前,书法史上还没有中山国的书法风格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1991年中越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为越南的华文教育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南的华文教育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相对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文教育来说,越南的华文教育略显迟钝。本文从越南华文教育的历史、越南华文教育兴起的原因、越南最典型教育机构华文中心和越南华文教育存在的不足四个方面阐释越南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2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布实施四周年纪念日.《科普法》不仅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科普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当历史的车轮辗转到21世纪的今天,也就是这个所谓的技术时代,我们又将如何来体会世界之大、自然之博、学之精粹、悟之深奥呢?  相似文献   

17.
王伟 《老年世界》2013,(6):16-17
中越边境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历代王朝统治力所不逮,匪患一直延绵数百年。1950年初,随着云南全境解放,小股国民党残军从文山逃至境外,与当地土匪合兵一处,频繁骚扰我国边境,威胁新成立的基层人民政权。为彻底肃清匪患,确保边境安宁,从1951年起,中越军队联手在边境地区剿匪,先后在中越边境文山段剿灭了“滇桂黔边军政长官公署”长官余启佑部、杨通尧部、“西麻区反共司令”曹世凯部、杨国华部、邹光禄部等较大的匪军势力,打击了匪军的嚣张气焰。残余匪军蛰伏以避风头,边境地区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相似文献   

18.
民生,"十一五"交出了一份温情的答卷,而"十二五"已盯住"瓶颈",致力突破. 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十二五"规划问题的今后5年中国的发展问题,其关于每一个问题的忖度拿捏都关系着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未来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9.
说起中越边境,很多人记忆里还是当年到处都有可能遇到地雷的危险之地,如今,随着中越边境线正式划定,这里已经成为探险和旅游的新宠,优美神奇的自然风光、热闹的边境贸易市场、独特的边境人文风情,使这里成了很多的向往之处。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中越边界从1989年起就停止了枪炮声.两国边民恢复了以前的友好和热闹,但有些东西却很难快速改变——那就是双方在边境漫山遍野里埋下的地雷。据云南省文山州政府2003年3月提供的数字表明:从1979年以来, 该州因不慎触雷致伤致残人数达5878人,年龄从8岁到84岁,动物牲畜死伤更是无法统计。另外还有5万余亩耕地因战荒芜。如果把目光扩展到所有中越边境地区,这些数字还会多出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