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日关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年是中日恢复邦交20周年。在纪念20年前发生的、在中日关系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这一重大事件之际,人们不禁再一次想起已故周恩来总理说过的一句名言:“饮水不忘掘井人”,不禁再一次念及那些为推动中日友好,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而奔走操劳、呕心沥血的两国的先辈们。  相似文献   

2.
吴寄南 《日本学刊》2012,(5):3-15,157
在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人们有充分的理由为亚洲的这两个大国40年来和平友好、互利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欣喜。但近一时期两国间龃龉增多、分歧凸显,又不能不让人们感到忧虑。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重要的转折关头。缺乏政治互信是影响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越是在两国关系遭遇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中日间四个政治文件,努力扩大共识,维护大局,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界金融危机席卷东亚之际,不仅中日两国内部处于一个经济、政治的转型期,而且中日关系亦处于一个如何进一步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转折期。"两强并立"的中日两国,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和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改变既有思路,厉行改革,实现从重视经济关系到重视政治互信、重视传统文化,从官方主导到加强民间合作的转变,改变经济"独轮车"踽踽独行的现实,打造一个结实的"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的"四轮车",让中日关系在新世纪中平稳前行,向着汤因比先生多年前提出的目标——"东亚共同体"迈进。  相似文献   

4.
面向未来增进理解——“日本文化与中日关系”研讨会侧记王伟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应当说,20多年来,两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往来、文化的交流和人员的交往不断扩大,并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为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相似文献   

5.
1991年8月未,全国产成品库存达1339亿元,比1990年初增加了237亿元。“三角债”前清后欠,全国达到2600多亿元,由于产品积压,“三角债”越来越严重,资金周转缓慢,没有形成生产、流通、消费的正常循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据对9省市257户国营企业调查,78%的企业存在潜亏。1990年末,这些企业累计潜亏额为同期帐面亏损额的1.8倍。有些企业已经成为“空壳”。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和严重的“三角债”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本文主要谈谈企业的“三角债”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李兵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在会计方面也受中央政府的集中管理,执行由财政部和地方有关部门统一制定的按所有制、部门和行业的会计制度。应该肯定,这种会计制度,在建国初期曾经发挥过很好的作用。但随...  相似文献   

7.
关于发展中日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周边国家中对我国的安全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国家。它与我国关系的基本特点可以用三个字加以概括,即“近”、“强”、“异”。所谓“近”,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而言,用“家门口”一词来形容它与我国关系的重要性毫不过分。“强”是指它的综合实力及其在世界经济中...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8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日本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世界中的日本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近年来,中日关系一波三折,在总体向好的同时仍具有敏感、复杂、多变等不确定因素。随着日本国内形势深刻变动及转型、对外战略加速调整及落实、中日关系"外溢"中的机遇与挑战同步加大,这一趋向预计将变得更为明显并影响深远。很多迹象表明,今天的中日关系站在一个需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特朗普上台前后,日本一度在心理上受到不亚于尼克松冲击的影响。日本的担心集中在全球体系秩序、亚太地缘政治、中日双边争端三大领域会否发生对己不利的变动上。这大体可归因为新时期安倍政府的中国心结。作为对策,日本在稳住同盟、维护秩序、拓宽外交、加强军事方面采取了主动措施。此类举措及背后的忧患意识近年已显,特朗普冲击起到了催化作用。冲击给日本及日美关系带来多方影响,短期内两者不免受到责权利等因素的困扰,中长期则利于日本加速迈向政军大国,助推同盟深化尤其是军事安全关系提升。受冲击影响,中日经贸关系或出现一些间接利好因素,但更明显的应是中国周边环境将出现更多的日本身影以及同盟强化与日本自强同时快进的复杂局面。中国对此宜长短结合、多向操作、综合施策,及早做好相应研判与准备。  相似文献   

10.
日本“离岛”立法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日本制定了离岛法制,其主要内容是通过采取保护决定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外缘的基点——离岛的低潮线、管理有低潮线保护区的离岛、建设特定离岛据点设施等措施,保全和利用日本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项离岛立法行动主要是针对中日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争议的,不仅对今后中日关系的走向产生长期、持续性的干扰和破坏,也使中日全面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面临新挑战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传统文化与日本经济现代化——关于日本式市场经济特色的若干思考辽宁大学张锐智从传统文化角度讲,日本属于东亚文化圈,带有浓厚的儒教色彩。就其经济模式而言,日本属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东方的儒教与市场经济在日本成功地兼容,构成了日本式市场经济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中日关系的思考——从日本人的文化心理说起刘德有今年是中日关系正常化25周年。3年后的21世纪,正在加快步伐向人们走来。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中日两国人民都在认真地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说我们究意要把怎样的中日关系带进21世纪?笔者认为,我们...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8月 2 6日至 2 7日 ,中华日本学会在京召开了“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华日本学会会长刘德有、顾问肖向前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何秉孟 ,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中日两国的学者和有关人士约 70人出席了会议。中日双方代表中在媒体频频露面或知名度很高的人士和学者甚多 ,他们畅所欲言 ,直抒己见 ,从而使这次讨论会对问题的探讨十分深入 ,取得了令中日双方代表均感满意的成果。概括地说 ,这次会上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对中日关系现状的评价总的来说 ,中日两国学者对当前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4.
龚晓康  Wang Xiaonong 《孔学堂》2023,(4):56-64+158-167
关于善恶,王阳明有着明确的界定:“顺本体是善,逆本体是恶。”其意在于,意念活动随顺心之本体,即是“善”;意念活动违逆心之本体,则为“恶”。由此,“善恶只是一物”与“善恶终不可混”两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就能得以和会:“意之所在便是物”,善恶皆是就意念活动而言,故“善恶只是一物”;“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念活动于本体有顺逆的分判,故“善恶终不可混”。前者是要反对善恶实在主义,后者则批评了善恶相对主义。而王阳明关于善恶的界定,也涉及如何理解程颢的“善恶皆天理”:一方面,本心发动而有意念,意念发动而有善恶,善恶的分化实为本心流行的天然理则;另一方面,善恶是就心之本体的顺逆而言,而心之本体即是天理,故善恶皆是基于天理而得以界定。因此,“善恶皆天理”并不是说善恶皆根源于本体意义上的天理,而是说对善恶的界定不能离于天理。实则,如何超越对待之善恶以回归绝待之至善,方是王阳明善恶观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8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日本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科论坛——日本战略走向与中日关系定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明年还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前中日关系面临困境,新旧问题发酵升温,使两国关系变得格外敏感和复杂。正因  相似文献   

16.
都市化进程既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重要的现实背景,同时也为中国城市更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与具体的模式。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密集、金融资本市场空前活跃、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已有起点积累等特点,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指导思想和原则,推动城市结构、功能的全面发展。在文化大都市的战略框架下,切实地发展与提高文化产业水平,为中国大城市扬弃以制造业和重型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起到表率作用。对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的创新,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其城市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上海艺术之城建设为中心,率先完成生活和消费模式的创新,为中国其他城市的城市文明建设做出表率。上海的毛桥模式对于解决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群发展的矛盾,落实中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都市化进程中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鹏 《探求》2002,(Z1):3-4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对“三个代表”的思想作了全面的阐述。笔者以为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必须明确“代表”是一种资格。党作为“三个代表”的资格是历史的选择 ,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确认这种资格是有条件的 ,不是任意的 ;保持这种资格必须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努力解决党自身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党作为“三个代表”是历史的选择 ,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代表”作为行为主体是指受委托代替个人、团体、社会表达意见、处理事务的个人或群体。“代表”是相对…  相似文献   

18.
现代案头上的两个历史文本,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记载着两个东亚大国的近代遭遇。在东西方文化的剧烈冲撞中,同样的历史氛围,同样的时代机遇,同样的民族激情,却结出了不同的文化果实。个中的文化得失,至今值得重新读解。一“洋务运动”发轫于1...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5,(4):101-103
日本为了应对高龄化与少子化,出台政策鼓励女性生育以及促进女性就业,但保育所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待机儿童的产生。中国目前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异地入学、异地考试等进行了充分研究,但尚未见留守儿童幼托阶段的相关研究文献。日本待机儿童的原因、现状、对策等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新一代留守儿童的成长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02年以来中日关系的不正常局面,促使中日两国很多有识之士进行深入思考,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出现了"政冷思热"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中日关系的5个"温差",认为中日关系不正常的负面影响还在日益显现,关键在于妥善处理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并且提出,当前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正面临5个方面的严肃考验,而实现两国首脑互访,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再次正常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