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榅平 《学术交流》2023,(11):84-100
以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然而,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绿色消费价值认同尚未形成、促进绿色消费策略和工具选择受到多种因素干扰、绿色消费法制保障滞后等都不利于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因此应弥补现有绿色消费法制的不足和短板,以法制手段促进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在法治策略上,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塑多元主体的价值理念,以生态友好型消费群体育成为核心,从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实现政府与市场、政策与法律、公法与私法协同共治。在法制路径上,应以绿色生活方式塑造为导向,制定“绿色消费促进法”,完善以《环境保护法》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落实《民法典》规定的绿色原则,规定绿色消费义务,完善绿色消费法律实施机制,助推和保障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孙章伟 《日本学刊》2012,(2):81-95,159
日本1959年版《经济白皮书》指出,消费革命与技术革新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自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来,日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内需消费的政策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供给力与消费需求力之间的矛盾。依赖于完善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和坚实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结构形成强大的内需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不仅是凯恩斯经济学的具体运用,也是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社会转型观在亚洲的成功实践。日本扩大内需消费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3.
官方发展援助是日本实现经济与政治利益的重要工具,尽管日本官方发展援助的战略目标随着国情与国际形势的发展存在相应的变迁,但"国家利益"始终是日本实施官方发展援助的根本基点。通过官方发展援助实现"国家利益",依赖于日本发展援助法律制度的保障与落实。日本已形成合理完善的对外援助法律体系、专业明确的援外政策指引体系、集中高效的援外实施体系以及客观有效的援外评价制度体系。日本在官方发展援助方面设定的战略目标及法律制度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应明确对外援助的战略目标并优化援外政策,加速援外立法进程,改革援外管理体制,重塑援外实施体系,完善援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9,(1):108-118
绿色原则析出为民法基本原则,不仅将调整范围从人与人之间延伸至人与自然之间,而且实现了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飞跃。为实现法的安定性以及法的现实化,避免绿色原则沦为"空中楼阁",在民法典分编编纂过程中,宜将绿色原则浸润至相应法律制度。就民法典物权编而言,宜完善我国相邻关系制度,扩大相邻范围,将环境保护相邻权嵌入该制度。为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宜在物权编构建"公众共用物"制度,将环境容量使用权纳入至物权体系。就民法典合同编而言,基于排污权交易合同当事人与合同生效时间的特殊性,以及为刺激环境保护由被动转向主动、由负担转向增益,宜将排污权交易合同有名化为一类单独的合同类型。考虑到传统契约附随义务理论基础仅限于诚实信用原则,未觉察到环境保护的必要,在绿色原则演替为民法基本原则之际,宜将该原则纳入附随义务体系,令契约当事人承担保护环境的附随义务。就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而言,基于生态系统本身的美学价值与生态价值,宜构建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为给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提供制度补给,彰显法典的形式逻辑体系性,宜将环境权纳入民事权益范畴。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形成与转变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转型期三大阶段。TPP折射出日本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上的新思考。尽管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对TPP造成重大打击,但日本依然希望借助TPP主导构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体系,并将"高质量"和"高标准"的日本理念融入新体系的构建进程。受其影响,未来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体系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相关规则及制度设计会更多反映日本因素的存在,这也将加剧中美日三方围绕构建亚太经济合作新体系的主导权竞争。  相似文献   

6.
日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具有文化理念的优势和制度体系的完善性。日本低保制度与我国低保制度在法律属性、文化背景、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同质性,这奠定了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借鉴其成功之处的基础。据此,我国应建立农村低保法律体系,明确规定农村低保的保障基准,高效创设农村低保的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7.
借鉴欧美以及日本等征信国家在信用管理、立法上的经验,我们在企业征信体系的构建中要解决路径选择和法律支撑问题,要就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开和收集、征信主体的法制化运营、企业征信与商业秘密保护协调等方面给出具体的法律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耿香玲 《学术交流》2007,(6):124-127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受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的制约。可持续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对生产目标、生产能力和生产过程提出了一系列客观要求。由于我国在资源产权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制度、绿色消费激励制度等方面存在缺失,我国实施可持续消费面临着企业生产目标与消费目标不一致、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不匹配,资源回收产业与可持续消费不适应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成为可持续消费的制度障碍。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是制度建设,包括将资源和环境成本内化的价格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激励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是因为其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制体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日本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制是从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也是在没有"循环经济"概念之前就已经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日本已经形成了由基础法、综合法和专门法等组成的完备的法律规制体系.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进程中,应借鉴日本经验,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体系,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养老护理供给体系发展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凡 《社会福利》2010,(10):46-47
日本是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日本养老护理制度经过几次大的改革调整,经历了补缺型、适度普惠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三个建构阶段。与以上三个阶段相衔接的是三部法律:1946年的《社会救济法》,1963年的《老人福祉法》和1997年的《介护保险法》。在日本养老护理供给体系发展中,"民间化"(民营化)一直是一个发展的主线。目前民政部正在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日本在养老护理制度建构方面的有益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现象,是一种价值取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西方消费方式的交融,尤其是受西方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影响,在我国引发了消费伦理的变革。传统的节俭型、分配型和储蓄型的消费伦理,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物质的相对匮乏相适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消费伦理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享受型、信贷型、绿色型和符号型消费伦理观产生。从国情出发,我国现阶段消费伦理要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相适应。构建国人自己的消费伦理观应着眼于:消费者肩负起合理的消费责任;通过消费伦理体系的正确导向,对青少年进行消费教育;构建适度消费的消费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社会发展问题,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日本低保制度)的构建也备受重视。日本低保制度是现代社会公共扶助制度的成功典范,其产生及嬗变过程具有浓厚色彩与显著特征,对构建我国社会低保制度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低碳经济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碳经济的超越.但是,由于低碳经济利于环保的"公共物品"特性使得其初始状态是"利他不利己"的,所以难以依靠企业伦理自觉,需要法律规制,将低碳经济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进行调整.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契舍也需要法律的调节.低碳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应该包括清洁发展制度、"公共物品法益"保护制度、低碳能源制度、能效标志制度、低碳消费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刘川菡  张季风 《日本学刊》2023,(1):118-148+151
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最重要的四大基础制度。经过战后70多年的发展,日本在有形产权和知识产权两个方面构建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公私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升;经过民营化改革和规制改革,日本的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准入标准也渐趋一致,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反垄断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发展,日本构建和完善了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形成了较为公平的市场环境;通过发展会员制同业协会为基础的征信模式,日本将各类金融机构掌握的个人信用信息纳入政府监管,构建了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日本通过不断的基础制度建设促进了其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与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留下了对外开放不足、反垄断政策执行不彻底、内部举报制度流于形式等教训。结合日本的经验教训,中国应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妨害市场准入的各种壁垒、提升反垄断政策在经济中的地位、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为更好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白羽 《浙江学刊》2002,2(1):193-195
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道德生活的外部条件 ,迫切需要适应新的社会条件的道德运作方式 ,制度伦理体系的构建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有效方法。法律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是制度伦理体系构建的两个维度。制度伦理体系的操作系统应体现经济、政治和伦理目标的一致性、相应监督机制的完善和社会利益制约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曹平  尤海林 《创新》2013,(5):76-80,84
1990年代,德国、瑞典、日本、美国等国家相继提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积累了较完善的经验。我国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起步较晚,在制度体系构建、实施方式、可操作性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对德国、瑞典、美国、日本等国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特点、体系构建、实施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和探讨,对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完善大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与之相应的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估制度,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为此,日本打破传统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起一套由原有的重"入口"转向重"出口"的新体系.为实现这一战略性转换,日本政府选择了建立多元化的外部评估与认定评估有机结合的大学质量评估制度,它为保障日本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反垄断法是促进竞争的法律,是经济宪法。中国反垄断法应当从中国实际出发,初步确立市场支配地位规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制度,以体现法律的稳定性和导向性。基本概念包括经营者的概念、特定市场的概念、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基本制度包括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度、兼并审查制度、禁止滥用知识产权制度、执法机关和执法体制、法律救济和制裁制度等。通过上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制度初步构建中国反垄断法律体系的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19.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市场与政府关系、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选择。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现行"城乡二元化"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严重阻碍了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的有效生成。"土地财政"之瘾、"对上负责"之道和"身兼数职"之状分别是阻碍其生成的经济、政治和体制利益根源。在符合法定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根据平等入市、同权同价的基本原则,构建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转让、抵押等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吴佩芬 《社会工作》2009,(16):56-57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而日本作为一个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国家,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多层次的保障体系等,对我国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