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威特的高等教育事业兴起于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这之前,科威特政府只是通过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来实现本国的高等教育,这严重地影响了科威特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初等、中等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1966年,即科威特独立后的第五年,政府开始筹建科威特大学。  相似文献   

2.
到科威特国家博物馆参观是一种享受,而浏览其中的伊斯兰文物分馆则是对伊斯兰文明的一次巡礼。科威特国家博物馆由法国建筑师设计,于1975年建成,它坐落在科威特市海湾大街。  相似文献   

3.
科威特近年来依靠巨额的石油收入,迅速地摆脱了贫困落后,成为人口稠密的繁荣乐园。据1982年统计,科威特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150多万。然而,其中科威特籍居民仅占总人口的39.1%(61万),而非科威特籍居民却高达60.9%(95万)。非科籍人在居民中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科籍人。人们不禁要问,科威特为什么会出现本国人居于少数地位的奇特现象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个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海湾危机已发生多年,其国际影响不言而喻,但人们对导致爆发海湾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伊科边界问题却不甚了了。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就奥斯曼帝国时期以来伊科地区的具体情况,探讨一下伊科边界问题之由来。 奥斯曼帝国和科威特的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世纪初科威特王国建立起至19世纪下半叶。在这一时期中,科威特在承认奥斯曼帝国主权的条件下,成为独立的政治实体。1789年,巴士拉臣民反抗巴格达的奥斯曼总督遭失败,后受到科威特酋长的庇护,逃过了奥斯曼帝国的追捕。1776~1779年波斯占领巴士拉期间,以及1791~1793年巴士拉代理人与巴格达的奥斯曼总督发生战事之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巴士拉办事处先后两次迁至科威特。这两个历史事实证明,科威特在18世纪下半叶曾作为独立国家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这一时期中,奥斯曼帝国的重要国策之一是全面控制包括科威特在内的海湾地区。1869~1872年麦德哈特帕夏统治巴格达期间,奥斯曼帝国的这一国策得到了实施,1870年麦德哈特帕夏宣布科威特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受巴士拉管辖,并以奥斯曼帝国的名  相似文献   

5.
公元12世纪,科威特这块地方被人们称作“古赖因”,意为“小犄角”。这是因为科威特湾好似月牙弯中的一汪碧水,月牙两端犹如一对牛角的缘故。1614年,当地哈立德家族的埃米尔穆罕默德·本·欧赖仪尔在现在科威特市区近海处,修建了一座城堡,并命名为欧赖仪尔“科特”。  相似文献   

6.
一、海湾危机和日本的外交应策1.海湾危机1990年7月,伊拉克在石油开采问题上与科威特发生争执。7月26日,伊拉克将其10万余军队300多辆坦克,集结在边境地区。8月2日拂晓,伊拉克向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占领了整个科威特。科威特政府被迫出走,流亡沙特阿拉伯。海湾危机就此爆发。  相似文献   

7.
科威特地处要冲,很早就已成为中东地区的邮件转运中心。据专家们对海湾地区邮政史的考察,有记载的科威特最早邮政服务始于1775年。当时,科威特王国和英国人开办的东印度公司建立了直接联系,为其承办一些邮件转运方面的业务。该公司保存至今的档案中有一封从伊朗的布沙赫尔城发至伦敦公司总部的信函,上面的邮戳可以引为这段历史的佐证:由科威特到阿勒颇标明的日期是“1775年7月15日”。四年后即1779年,连年战争使海湾国家与阿勒颇的邮路不走扎比尔而转道科威特。  相似文献   

8.
科威特现代化国际机场于1980年正式落成开放,1983年科威特航空公司的年客运量已达三百万人次,飞机起落二万九千架次,几乎平均每天有一万人出入机场,八十架飞机起落,每年的增长率约为百分之十二。科威特航空公司成立于1954年,当时叫科威特国家有限航空公司,是由国内各大财团征集个人股份集资兴建的。  相似文献   

9.
西亚阿拉伯半岛东北部的科威特,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按人口平均国民收入在一万四千美元以上,名列世界前茅。科威特一词,意思是“被遗忘的小海星”。它素有“石油王国”之称,按1977年公布的数字,全国石油蕴藏量为九十二亿二千七百万吨,石油收入占国民预算的百分之九十五。正是这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使原先贫穷落后的科威特,在短短十几年内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然而穷有穷的难处,富有富的苦衷。今日科威特也有它的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10.
提起科威特,人们便会把它与石油联系在一起;一到科威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海边的利剑般的三座游览塔。石油和游览塔成了今天科威特最简明的形象。然而,人们稍加留神,就会发现一种比石油和游览塔更加令人瞩目的东西——布姆,那才是科威特人公认并为官方所确认的科威特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科威特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濒临阿拉伯湾,全国总面积不超过18000平方公里,境内多半是沙漠,无常年河流,气候极为干旱炎热。原先,科威特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人口不到百万、荒凉落后的沙漠国家。然而,近二十年来,独立后的科威特凭借着沙土下丰富的石油资源,一跃成为举世  相似文献   

12.
从六十年代起,在科威特就出现了本国籍公民和外国侨民比率失调的现象。据1975年统计,在994,370名人口中,科威特人只有472,100人,占人口总数的47.45%。这种外来移民多于本国人口的状况,由两个原因所致: 1.科威特的治国政策,建立在“富国振民”的基点上,给予公民以充分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公民得益于科威特的石油财富而富足起来。 1979年,除了实行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以外,科威特每  相似文献   

13.
科威特是个沙漠国家,全年雨水稀少,境内无一条河流,夏季漫长而酷热,温度在48℃左右,冬季短而寒冷.沙暴常年不断,从阿拉伯沙漠刮来的黄沙铺天盖地,暗无天日,每平方英里落沙达200吨以上.科威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根本不适宜农业生产. 但是,科威特人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畏艰难,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据科威特《农业杂志》报告,近十年来科威特的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沙漠改造成良田,农产品日益丰富,这和科威特  相似文献   

14.
科威特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巨额石油收入使它跨入了世界资本输出国的行列.它大量投资西方,己为世人熟知,而对它在阿拉伯国家的投资却知者甚少.本文试对科威特在阿拉伯国家投资的背景、渠道、分布、效益及前景作一考察.1.投资背景科威特对阿拉伯国家的投资由国内外诸多因素决定.首先是科威特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科威特国土狭小,人口稀小,但石油资源丰富,历史上对外贸易发达,独立后走上开放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海湾战争前,科威特海外资产达1000亿美元以上,投资收入仅次于石油收入,是第二大财政来源.科威特主要投资西方国家,但出于安全保障,加强阿拉伯兄弟国家的情谊,并不轻视对阿拉伯国家的投资,科威特自身安全保障能力有阻,独立后一  相似文献   

15.
科威特境内多半是光秃秃的沙漠,既没有涓涓的溪水,也看不见烟波浩淼的湖泊.夏季长达七个多月.驱车在旷漠中旅行,湛蓝的天空上不见飞鸟,灰黄的土地上很少见到绿色,偶尔有几匹阿拉伯单峰驼在沙漠中同汽车赛跑. 1965年冬天,我随同一个民间艺术团访问西亚诸国,途中曾在科威特逗留,这两年,我又来到这个国家工作,有幸目睹到科威特近二十年来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太深刻了. 科威特是个小国,人口不到百万,面积17,8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6.
科威特科学进步委员会成立于1976年,创始人即今埃米尔任理事会主席.理事会由七人组成,阿里·阿卜杜拉·谢姆莱博士任主任委员. 科威特科学进步委员会是科威特政府为鼓励科威特人和非科威特的阿拉伯人发展科学,促进科威特、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文化繁荣而成立的,它除了以奖金等形式奖励为发展科威特和其他阿拉伯国  相似文献   

17.
提起科威特,人们自然会想到石油,的确,石油是科威特的经济命脉,也是它的主要自然资源。1988年已探明石油储量为945亿桶,但科石油大臣在1991年底对外宣称的储量为980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0.6%,可开采200年。长期以来,科的石油收入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92%以上,它就靠这一收入来将一个只有1.78万平方公里的以采珠和游牧为生的小国变成令世人瞩目的“富裕大国”。可说,没有石油就没有科威特的今天。  相似文献   

18.
应科威特文化思想基金会的邀请,我于1997年10月9日赴科威特参加11—19日举办的第二届“卡兹玛”伊斯兰遗产艺术节.经9个多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晚9时许到达科威特.这是我第一次访问科威特,按东道主的要求,我在艺术节上展出了自己的阿拉伯书法作品,参加了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同各国书法家、艺术家一起,度过了艺术节的日日夜夜.“卡兹玛”是科威特历史上的一个伊斯兰文化遗址,位于科威特城北,曾作为科威特国名而闻名遐迩.伊斯兰教兴起前后,这里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牧场美丽富饶.为了挖掘和继承卡兹玛古文化,科威特文化思想基金会曾于1996年举办了首届卡兹玛伊斯  相似文献   

19.
提起科威特,人们总是会把它同石油联系在一起。确实,石油给这个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前还是一个以畜牧业和渔业为主的落后的农业国家,是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科威特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据已探明的储量表明,在幅员面积不到一万七千平方公里的科威特境内,蕴藏着七百多亿桶的石油,难怪人们把它称之为是“浮在石油湖上的国家”。1946年科威特正式把石油作为商业性的出口后,石油收入一直是该国经济的支柱。特别是七十年代初,由于石油提价、与外国公司改变利润分配的比例和石油产量的增加,科威特的石油美元逐年激增,人均收入由原来世界最低跃居为世界上最高的国家。科威特公民享受着世界上最优厚的福利待遇,他们不少人已成为“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相似文献   

20.
苏阿黛·萨巴赫生于1942年,青少年时期正是科威特妇女为争取受教育权而奋斗的年代。第一个帮助科威特妇女冲破传统势力,鼓励她们接受教育、揭去面纱,并于1937年建立第一所女子学校的,是阿卜杜拉·贾比尔,人称科威特的卡塞姆·艾敏(1860~1908,埃及作家,以号召妇女解放著称)。至1953年,国家承认女子受教育的合法权利,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若干女子学校,制定了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教育规划,统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