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博弈论的方法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监管方的行为进行分析 ,指出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博弈方的行为战略选择、存在的问题 ,并得到启示 :降低监管者的检查成本、加强对监管者的奖惩、提高监管部门的依法监管水平、提高违规成本 ,倡导诚信经营。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重罚"构成了证券监管的主旋律.但博弈分析和理论研究表明,重罚并非遏制违规的长久之计,加强对证券监管者的监管才是长期之举.所以,应当从各方面展开对证券监管者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证券监管有效性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证券监管与违规是一个监管者与违规者的博弈过程。从博弈论的角度指出 ,要切实减少证券市场的违规行为 ,不能仅靠加重对违规者的处罚 ,而要同时加大对监管者监管失职事故的惩处 ,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建立监管者、管理者和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三方博弈模型,以管理者的决策策略为切入点,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揭示了三方博弈模型的博弈均衡结果,说明应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条件,指出单纯加大事前监管和事后检查都不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监管者要采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同时,在给定监管环境下,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都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5.
证券市场监管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监管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而政府监管失灵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仅仅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只能在短期内抑止违规,却会使监管者在长期内有更多的不尽职,而加大对监管者不尽职的处罚,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使监管者尽职,而且在长期内可以抑止违规现象.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与约束,是提高监管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市场约束功能固然重要,监管机构的监管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运用混合博弈模型分析上市公司与监管机构之间的互动机制,得出结论,上市公司是否采取违规行为取决于违规行为带来的综合收益,只有综合收益足够大,超过一定的阈值,违规行为才会发生。  相似文献   

7.
激励相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监管效率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议题。信息不对称、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只有妥善处理好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食品安全目标上的激励冲突,形成他们之间的激励相容机制,才能真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文章首先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相容理论;然后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指明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激励不相容情况突出的问题;并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激励不相容食品安全监管的弊端——当监管政策体制激励不相容、博弈方违规行为收益更大时,无论监管部门如何调节人事结构,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经济理性的博弈方往往仍会采取违法违规的行为,三聚氰胺奶粉这样的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还会不断重演;最后对我国建立激励相容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证券市场监管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监管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而政府监管失灵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仅仅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只能在短期内抑止违规,却会使监管者在长期内有更多的不尽职,而加大对监管者不尽职的处罚,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使监管者尽职,而且在长期内可以抑止违规现象。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与约束,是提高监管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是否应该在网络公共言论领域实行实名制管理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构建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根据监管者与用户双方在不同条件下策略选择的均衡解,从监管者的视角分析规范网络言论环境的措施,以及实名制对约束网络违规行为的有效性。发现通过提高违规信息的清除率等措施能有效规范网络言论环境,而这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实名制来实现。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规范网络环境的作用,但并非唯一有效手段,也不是绝对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金融活动中,金融监管决定着金融市场规范性与绩效性的演化方向与路径,对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经济系统的绩优运行路径依赖具有全局性的关键作用。为揭示金融监管过程的复杂性及监管行为的动态演化路径,建立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金融制度、市场参与者素养、市场有效性、交易成本与金融监管的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违规带来的超额收益、违规成本和监管者的查处成本、查处力度、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及市场自身对违规行为的惩罚等因素决定着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选择,决定着金融市场的演化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按照我国对证券市场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披露中期财务报告。本文从实证检验的角度来考察中期财务报告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中期财务报告对盈余数据的披露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投资者对中期财务报告的独立观还缺乏深入的理解。有关方面应采取措施,引导投资者正确理解中期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提高投资者对中期财务报告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监管是保证我国证券市场顺利发展的前提,也是保障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在自律性监管不完备和完备情况下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对不同情况下的上市公司和证监会期望效用值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加强行业自律性监管的重要性,并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证券卖空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券卖空包括借券、卖券、还券三个基本环节, 从证券借贷授信主体作用性来看,证券卖空制度表现为四种模式:证券公司授信模式、证券金融公司授信模式、投资者直接授信模式、登记结算机构授信模式,它们各自体现不同的优势特征。各主要证券市场发展经验表明,卖空机制模式的选择,与一国或地区的证券市场基础和金融体系监管模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权证、股权分置改革与证券市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股权分置改革、完善市场功能及结构等角度阐述了权证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权证可以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工具,有助于市场各方合理确定对价;权证为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工具,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权证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资产组合手段;最为关键的是,权证的推出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金融创新奠定了基础.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权证的现状及投资价值,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权证存在的问题,如证券市场的标的资产规模不足,机构投资者的专业水平与经验不足等,提出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权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上市公司收购是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家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购买另一家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取得该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产权行为。目前上市公司收购存在很多误区,因此必须对上市公司收购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在对我国券商8种融资主渠道(增资扩股、发行中长期债券、上市发行股票、国债回购、股票质押贷款、银行间同业拆借、短期金融券和资产管理业务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提高券商信用、创新金融工具、建立证券金融公司、推动券商间战略重组等4个方面消除券商融资障碍、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证券业既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挑战,更面临着混业经营带来的来自国内银行、保险业的竞争。而竞争的焦点是对客户的争夺。能否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保持客户的忠诚,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系统则为证券企业创造客户价值、发展忠诚客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结合证券业的特点,对证券企业CRM系统的构架与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上市物流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关键问题,在阐述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实际操作步骤的基础上,以19家上市物流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构建上市物流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2个财务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4个主成分,并计算出4个主成分的综合值。据此对19家物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物流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绩效不是很理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仍需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市物流公司财务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 ,上市公司不断出现的财务造假 ,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剖析 ,提出了从立法与监管两方面着手的总体解决思路 ,并根据我国实际及国际证券市场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以及对于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各国都在加强和 完善这方面的立法工作。本文作者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目的、最新发展趋势等方面,并结合我国证券市 场信息披露监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法学视角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和完 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富有积极意义的建议,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向标准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