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文章选取与寿险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12项关键指标,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寿险市场资源禀赋情况进行评估和分类,并结合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对中国区域性寿险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市场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性寿险市场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并且市场资源禀赋的多寡与市场发展水平也并不完全一致.文章最后对这些差异进行了经济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立足效率视角并运用DEA模型将工业经济收益和环境成本纳入同一框架,测度了工业发展损益偏离指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工业发展损益偏离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异质性空间效应。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工业损益偏离越大,越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且呈现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按照地理区位、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维度分类,工业发展损益偏离对环境污染也呈现差异化影响。  相似文献   

3.
牡丹江市是国家首批沿边开放城市,是中俄经贸的桥头堡。作为沿边开放的先导城市,如何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建设边境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建设快捷、高效的边境贸易通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产要素的赋存状况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影响的理论基础是要素禀赋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并出口自己资源丰富的要素产品,并进口自己资源缺乏的要素产品.因此,资本丰富的国家应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说决定生产应体现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也就决定就业人口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间的分布,从而影响了就业结构.现代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信息、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与国内外大多从财政收支角度来研究地区的策略性竞争行为不同,本文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地区间金融策略性行为,通过构造相对资本深度指标研究了这种背景下地区资本深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之间的金融策略性竞争行为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地方财政资源充裕程度的影响;从平均意义上来看,全国总体的金融配置并不符合各地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最优相对资本深度,存在效率损失,但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阶段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合理引导地方政府行为以及有效协调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于促进地方金融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区域经济效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正成为经济复苏的新动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293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集,验证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探讨盗窃犯罪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证明,数字经济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降低区域盗窃犯罪率进而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消费者的出行安全进而影响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基于数字经济对旅游发展的地区差异和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差异展开讨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旅游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建设能弥补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地理位置和市场劣势,提升旅游吸引力。此外,旅游资源禀赋越高的地区,其数字经济的发展越能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表明旅游资源禀赋是决定区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其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而旅游接待能力越弱的地区,其数字经济的发展越能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数字经济与旅游接待能力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经济的发展面临资源产能过剩、生态环境破坏、贫富空间差异扩大等发展难题.文章拟建立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研究视角,设定了四种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型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对资源型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矿产资源消耗增大和存量逐步减少,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向将受到限制.从而提出资源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刘宪法在《开放导报》1997年第2—3期撰文认为,菱形发展战略是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原有的分工基础,选择若干发展条件较好、潜力大、区位比较优势明显的地区作为核心工业区,突出中心城市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建立多个增长极,建立以水路、陆路交通干线为纽带的区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源消费地区差异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结合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区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的差异特征,为省级能源规划和区域差异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生态经济学炯用值理论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耦合协调机理,并以陕西省各城市为例,选取2010—2019年数据,系统地开展了耦合协调关系验证、水平测度、差异分解与情景预测。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互为因果关系、相互促进,且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更加长远,是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关键。研究期内,陕西省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大幅提升,由中度失调进入濒临失调阶段;按照是否是智慧城市试点对城市进行分组治理能够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协调发展。预测结果显示,“十四五”期间,陕西省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发展态势良好,且目标情景下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了对外开放、产业集聚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理论机理,然后使用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系统GMM模型实证探究二者及关联效应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关系,最后从不同城市规模、不同资源禀赋及细分三大维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局层面还是异质性层面,贸易开放、产业集聚及其二者关联效应均对新型城镇化质量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投资开放以及投资开放与产业集聚的关联效应均抑制了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但异质性下有所不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全局层面的回归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郝枫 《统计研究》2021,38(7):112-126
“财富-福利等式”表明国民财富与社会福利具有理论等价关系,是评估发展可持续性的最优指示器。我国国民财富研究相对滞后,总量测度与结构分析都亟待深化。本文基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范式,依据国情优化关键参数的设定,改进了我国国民财富与分类资本估算,并剖析了省际国民财富结构以识别其演进模式。研究发现:由于资源禀赋与发展阶段有别,省际国民财富结构差异显著;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国民财富结构先由自然资本主导转向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主导,进而转变为人力资本主导,最终迈入社会资本主导。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禀赋与发展阶段做好“投资组合管理”,以此来提升国民财富并优化其结构从而改善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卢建明 《中国统计》2005,(12):10-11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黄金发展时期”,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行列迈进。在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我国资源禀赋较差,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在6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00个…  相似文献   

14.
惠献波 《统计与决策》2023,(21):117-121
文章以2006—2020年我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采取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碳排放,该结论在经过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地理区位更具优势以及具备经济集聚优势、严格环境规制等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转型升级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抑制区域碳排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调查数据,分别利用分位数回归和分布函数分解的方法,检验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解比较城乡收入差距中城乡居民禀赋特征构成差异和个体特征回报率差异的相对贡献.根据实证结果可以看到,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等对城乡居民收入有显著影响,禀赋特征构成差异和个体特征回报率差异都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其中城乡居民禀赋特征构成差异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东营市作为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近几年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但比重偏低。东营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资源型城市的共有特性使然;二是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性所决定。从发展速度、人均指标、行业结构、就业人员增长等情况来看,东营的第三产业发展是健康的、快速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15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经济特区在资源禀赋、政策投放等方面具有类似性,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却表现出极大的非均衡态势.文章运用泰尔指数计算和分析两大地带的经济差距,并尝试将泰尔指数用于计算和分析城市规模和行政级别经济差距的内部构成.结果表明,1996~2006年,19个城市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及内部构成都从三种角度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差异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以新疆1988-2004年14个地区的截面和时序数据为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库兹涅茨系数和分形理论,实证分析农业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结构的不平衡、农业资源禀赋等差异导致了农业区域经济增长差距逐步拉大。  相似文献   

19.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四川是西部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市场大省,省内各地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区位条件、政策取向等种种因素的差异十分明显,这使得各地的发展基础、水平和重点也各不相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四川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以不平衡发展思想为主,在不同时期,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政策措施,确立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和重点,已初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机制、激励机制和传导机制,推动了整个四川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建了基于资源禀赋、规模实力、生产能力、经营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区间数模糊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并以18家钢铁上市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