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虽不乏创新成果,但重复性、细小化、碎片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几年来,有几位年轻学者提出"政治鲁迅"的口号,试图改变鲁迅研究的困顿状态,但目前来看,他们有创新性成果,但还没有达到改变鲁迅研究范式的高度。尽管如此,这一口号给沉闷的鲁迅研究界带来了活力,其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本文详实地介绍了“中国鲁迅研究五十年学术研讨会”的成果 ,对陈漱渝、林非等专家的主要观点作了深刻地评述 ,进而对“半个世纪以来鲁迅研究的历史回顾” ,“鲁迅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鲁迅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向”作了鲜明的介绍 ,是对目前国内鲁迅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0.
王吉鹏先生"在更加广阔的时空范围内研究鲁迅",将鲁迅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在更加广泛深入的文化视閾中研究鲁迅;他以十分开阔的学术视野,在对于鲁迅作品细致深入的解读中,努力道出其独到的见解与认识;他常采用十分新颖独到的研究方法,对于不同研究论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显示出其在鲁迅研究中执著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新左派”与鲁迅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鲁迅研究的进程,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时代脉搏跳动的。由于鲁迅研究在建国后前三十年形成的显学、官学地位,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只能遵从官方规定的结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对旧有束缚的每一次破除,都是研究者争取自由思想的学术勇气的体现,同时又成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推动力。这里刊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顾新时期鲁迅研究,肯定成绩,揭示问题,表达着学术研究者冲破外在的和自身的禁锢,自由思想、自主创造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鲁迅作品研究大都集中在《呐喊》《彷徨》 ,有关《故乡》论述是一个热点 ,严家炎对之作了理论提升。《故事新编》研究侧重在创作历程及文类研究。《野草》研究大都仍在探讨哲学意味。杂文研究钱理群、李林荣颇多创获。思想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于国民性、立人思想、文化传统、文艺思潮、文学启蒙、生命哲学、当下意义及现实可能等的解读 ,分别以杨联芬、俞兆平、郭预衡、支克坚、葛红兵、阎真、高远东的文章为代表。史料研究大多围绕鲁迅死因所引起的争论 ,佚文研究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当属鲁迅致杨之华信的披露和发表。鲁迅与翻译、学术、美术、医学等其他层面的研究亟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研究者主体姿态的不断调整,是研究本身深入发展的关键.新世纪的鲁迅研究,除了学术自身的发展突破外,更需要一种改造和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精神的现实迫切感,需要强化研究者真正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鲁迅研究才能少些平庸、重复和拼凑,多些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社团中的鲁迅与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文学成就与思想根植《新青年》。鲁迅创作小说的思想冲动源于陈独秀反孔非儒的思想革命,受新青年社团反传统的知识权威影响所致,具有陈独秀激愤思想的痕迹。鲁迅的小说使《新青年》的文学革命从理论主张变成了创作实绩,彰显新青年社团文学创作的实绩。鲁迅也凭借小说创作的实力获得新青年社团的认可,并逐渐融入新青年社团,日益形成愤激的思想骨骼,具有思想启蒙的形象冲击力。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时期的胡适与鲁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适与鲁迅先后加入《新青年》 ,使得该杂志提倡新文学的招牌真正挂起。《新青年》由同人杂志而转向专谈马克思主义 ,鲁迅和胡适程度不同地表示了不赞同的态度。表现在行动上 ,就是不再把自己的全部文章送交该杂志发表 ,但仍然还供一些稿件。然而在《新青年》最为辉煌的第二个时期 ,与胡适的四面出击相比较 ,鲁迅的表现却相对内敛 ,这当然也是各自的成长背景、自我期许等各种因素综合后的产物。五四事件的爆发引发了胡适“谈政治”的热情 ,而鲁迅则依然执著于思想革命。鲁迅真正走向前台 ,成为青年人的偶像要到 192 5年卷入女师大事件以后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题材小说中,鲁迅描述了酒店、土场、茶馆、书房、街头等乡村场所,建构、想象了自己的乡村空间。运用空间理论,我们分析鲁迅小说中的乡村空间想象的方法、过程、特征,探究乡村空间想象背后鲁迅的思想情绪以及乡村空间背后所隐匿的意识形态、权力机制、文化规约,从而揭示鲁迅小说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思想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新青年》文学传统的创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寿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1-5
鲁迅对于《新青年》的主要贡献在于积极主导建立《新青年》的文学传统,从而为中国新文学奠定了厚重而富有时代特色的基础。鲁迅的登场使得《新青年》的议论出现了某种转型:由宏观的政治文化和历史批判视野部分地转向具体的社会文明和现实批判问题,并直接引起了《新青年》对人生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关注。从文学体式的建立,相当的文学成就及其标志性影响看,鲁迅是《新青年》新文学传统的最光辉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文学 史上鲁迅与吴宓、陈西滢、梁实秋等 人的交锋,实质上是20世纪初两种社会思潮的交锋。我们只有把这种交锋放到社会大转型 时期特定的背景中去考察,才能做出公正的评判。我们不仅要看到交锋双方对立的一面,更 要看到双方内在的一致性。这样便为我们重新观照20世纪初的文学论争,特别是重新解读 鲁、吴交锋的意义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