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朱思想在战国时流行甚广,按其宗旨,属于道家.杨朱的为我主义,仅孟子略言,无专书传世,不知其详.幸有<列子·杨朱篇>,使后世得知其言论大要,所以<列子>一书含有先秦两派,即列子学派和杨朱学派的哲学思想.在此,对<列子>书中的杨朱学派思想作两个方面的探讨其一,关于<杨朱篇>年代问题考辨;其二,杨朱思想与<列子·杨朱篇>思想的同异.  相似文献   

2.
《列子·杨朱篇》对杨朱"为我"思想的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朱思想在战国时流行甚广,按其宗旨,属于道家.杨朱的为我主义,仅孟子略言,无专书传世,不知其详.幸有<列子·杨朱篇>,使后世得知其言论大要,所以<列子>一书含有先秦两派,即列子学派和杨朱学派的哲学思想.在此,对<列子>书中的杨朱学派思想作两个方面的探讨:其一,关于<杨朱篇>年代问题考辨;其二,杨朱思想与<列子·杨朱篇>思想的同异.  相似文献   

3.
吴虞论杨墨李知恕在先秦诸子中,最为儒家所攻击的是杨朱学派与墨家学派。吴虞贬斥儒学,称颂诸子,自然对杨、墨两家多有论及,并称誉有加。杨朱学派论杨朱学派是先秦诸子中,今天最难考辨的一派。无论是杨朱的生平事迹、还是其著述,都无专书保存下来。只是在《苟子》、...  相似文献   

4.
杨朱学派的名实观及文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宗昌 《理论界》2008,2(5):161-163
杨朱学派的名实观在《杨朱》篇中进行了表现,其对名实有不同的界定。同时,先秦作品对杨朱派及其名实观也进行了文学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杨朱思想的演化与学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战国初年及孟子时代,学说思想中主要学派是儒杨墨三家,每家代表着各自的阶级的利益、顾望和主张,儒家是代表领主贵族统治阶级的思想,墨家是代表广大手工业者和农民群众小生产者阶级的思想,杨朱是代表新兴商人地主阶级的思想。至于老庄道家学派,则是代表没落领主贵族的思想,在战国中期由庄子发展起来,(?)成为“真正的道家学派”。战国初期,主要学派是儒杨墨三家,道家不在其内。春秋末战国初,儒家学派曾受到鲁穆公、魏文侯及楚悼王的保护盛行过一个时期,到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7,(12):64-69
杨朱主张应把生命个体摆放于首位与优先地位。通过庄子的思想视角我们可判杨朱在先秦道家发展过程中的承上启下地位,其对庄子有着较大的影响,庄子对杨朱思想给予了深度解析;孟子认为杨朱的"为我"是极端的自私自利,缺少为群体、为天下的刚健精神;荀子认为杨朱学说意旨的主导是如何更好的"君人",但荀子与杨朱对此的着眼点存在着差异;韩非子以其刑法治国的政治主张来评议杨朱思想,认为杨朱学说多说教,不具备转化为现实执行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与西方体育养生思想的比较看养生体育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 《云梦学刊》2005,26(2):116-117
由于中国与西方体育养生思想存在差异,养生手段和方式也各不相同。养生体育的发展走向应是互为补充,互有取舍,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8.
《庄子》养生思想是其整个哲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庄子》的哲学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人体生命观及健康观决定了其养生思想的基本风貌。《庄子》的养生思想体现在万物生于阴阳的世界观、"精神生于道"的生命观与"形本生于精"的身体观、"因自然而不益生"的养生原则、"缘督以为经"的中和养生方法论、"心斋"、"坐忘"的养气论、"形全精复"的养神论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2014,(5)
由于古今视角的不同,今人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往往存在偏差,从同期文献等客观性证据出发,考证杨朱学派的兴衰史,可以证明杨朱学派曾经是国内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伴随杨派的繁荣,还开启了百家争鸣的序幕,在短暂的辉煌之后,到战国末期,杨朱学派已渐没落。循着相关文献之间出现的矛盾,还可以发现之所以《庄子》中既有"杨墨",又有"儒墨",是因为存在写作年代上的先后,《庄子》之《胠箧》等篇并非晚出的作品,反而可能是《庄子》中最早的篇目,甚至可能是庄子的成名之作。  相似文献   

10.
在魏晋玄学注重养生的大背景下,向秀和嵇康提出了各自的养生思想。他们在养生上的相异性主要有:年命有限和尽性命;顺欲和去欲;用智顺欲和用智遂生;以礼节情和室食得理等。他们在养生上也有一些相同性:人终有一死;承认并满足欲望;节制欲望;用智养生。在多元养生文化背景下,向秀和嵇康的养生思想对当代人的科学养生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可断句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前"与"字作连词,后"与"字训为语气词"欤",意谓"孔子很少谈及功利与命运,这是仁德的(一个方面)。"这种解释方式符合孔子"仁"的思想体系,且能从《论语》中找到语法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天理"、"人欲"之辩入手,以宋代理学家"心统性情"论为契机,可见宋明理学由张载、程朱到陆王以及王氏后学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亦即由"气"、"理"到"心"、由"心"到"欲"这一范畴演进历程,揭示出宋明理学由自然到伦理、再由伦理到心理这一大致思想走向,从而表明宋明理学由"存天理、灭人欲"走向"天理即人欲",由天理人性论走向自然人性论是历史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读《孔子家语》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朝明 《文史哲》2006,(4):43-51
《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宝贵材料,但由于长期以来该书“伪书”说的影响,人们对其价值仍然心存疑虑。其实,该书与包括《礼记》、《大戴礼记》在内的传世文献以及新出土文献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细心将《家语》与之比较,不难发现它的确应该是孔子弟子记录的汇编,其基本的、主要的内容还应当是原始面貌的保留。  相似文献   

14.
田恩铭 《殷都学刊》2008,29(3):98-102
“龙虎榜”的录取过程为中唐文体文风改革的一次代群承传提供了最佳机遇,“龙虎榜”是中唐文体文风改革思想承传的一个联接点。陆贽、梁肃等人继承了萧颖士、李华、独孤及等人的文体文风改革思想。进一步形成了自己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文学观念。他们的文化精神和文学观念通过贞元八年(792)的这次科举取士被韩愈等人接受下来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才有了文体文风改革运动的发展高潮。文体文风改革思想的发展从陆贽、梁肃传至韩愈、李观等人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5.
“五至”、“三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博简《民之父母》的发表,为解决《孔子家语》伪书公案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研究孔子思想充实了新的材料。其中"五至"的具体内容与《家语.论礼》和《礼记.孔子闲居》所记有异,直接关系对各自原始性的判定以及思想内涵的阐发。比勘三者原文,从文字训诂角度重作分析,《民之父母》之"五至"较传世本更为合理原始。而文中"三无"之内容,则是具体实在的,与道家所提倡的"无"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文人分司东都对文学创作及洛阳诗歌唱和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唐诗人韩愈分司东都期间,在洛阳任职或居住的孟郊、卢仝等人与之进行了较多的诗歌酬赠唱和。同时,洛阳便利的交通条件、韩愈在文坛的影响及其喜欢奖掖后进的作风也吸引了贾岛、刘叉、李贺等人。诸多诗人在此会聚,促进了韩孟唱和群体的形成,并在彼此的相互影响中形成了共同的诗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杜桂萍 《晋阳学刊》2008,(3):101-106
杨潮观佚文《邈云草序》和佚诗《登莲性寺白塔联句》于其文艺思想和生平交游而言,乃弥足珍贵的史料;他与袁枚因《子不语》由挚友而龃龉的原因和过程,反映了二人在气质、性格和思想观念诸方面的差异;乾隆三十七年(1772)杨潮观遭吏议落职的原因,极有可能与其涉嫌于邛州知州任上押运皇木私带木料有关。凡此种种,彰显出一位更加真实而鲜活的杨潮观。  相似文献   

18.
陈澧是晚清著名学者,所著《东塾读书记》,蜚声海内,享誉艺林。在晚清学术纷纭变幻,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他秉承乾嘉学术优良传统,立足于汉学立场,以古文经学为主,融合宋学及其他,兼收并蓄,独树一帜,提倡一种“新学风”。这种“新学风”因具有近代科学的精神,对清末民初的学界有重要影响。陈澧被公认为汉宋调和的主将和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9.
郑素华 《阴山学刊》2004,17(3):33-37
李渔戏曲导演理论的鲜明特色在于其系统性,他从剧本的选取原则、剧本的改编艺术及导演对演员的指导三个方面详尽地论述了戏曲导演艺术。强烈的时代感、对戏曲接受者的重视、戏曲的实践意识贯穿其理论始终。  相似文献   

20.
清代合河(今山西兴县)康氏在乾嘉时期以科第起家于寒微,成为"一门四进士"的显赫家族,并形成了重学兴教的族统.其中康绍镛一支于刻书最有成就,其家塾曾于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二年之间聘请名儒李兆洛为师,并借他之力相继在广州和扬州刊成《古文辞类纂》、《七十家赋钞》、《骈体文钞》等文学选本.这些选本既为名家所编,又为名家所校,加之皆系初刻,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