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永龙 《新华文摘》2022,(3):119-120
为什么在一些城市的道路两侧、公园、小区,绿化树种特别单一?为什么在城市建设中一些古迹遗址和蕴含着历史故事的老建筑得不到有效保护,其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反而被拆除破坏?为什么一些地方的街道门店招牌千篇一律,清一色相同的美术字,甚至夸张的用色令人大跌眼镜?为什么一些城市中新建的所谓"地标建筑",甚至是有些体育...  相似文献   

2.
正从寓意美好的花样图案到惟妙惟肖的花鸟鱼虫,从内容丰富的人物故事到包罗万象的纹样图腾,从城市的地标建筑到代表中国的各种元素,在"剪纸奶奶"李文玲的眼中,目之所及,皆可通过剪纸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用李文玲的话说就是"我看什么东西都是剪纸。"谈起自己与剪纸结缘的起因,李文玲要将一切都归结于奶奶的言传身教。李文玲的奶奶李张氏是远近闻名的"巧媳妇",在李文玲的印象中,幼小的她天天坐在奶奶家的炕头上,听奶奶讲民间故事,看奶奶的民间手艺。  相似文献   

3.
铁西的变化,不仅在于面貌,更在于气质. 而改变气质的力量,源于文化. 十年前,人们很难将铁西与文化气质联系在一起.在老沈阳人的眼中,厂房、车间、机器,还有成千上万穿着不同厂服的工人们,几乎就是铁西的一切. 彼时,铁西很硬,硬得有些单调. 十年后,铁西柔软了许多.那是一种带着温度的柔软.文化令铁西温润灵动起来,往日的坚硬化为厚重的积淀,再涵养出新鲜的活力. 此刻,铁西很惊艳,惊艳得有些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中国在自己的城市里,建造的不是政治领袖的雕塑,也不是后现代的雕塑,而是一个遥远国度的地标,甚至是大洋之外的小村子?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就是所谓的城市危机。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城市人口下降和城市衰败。城市人口下降的原因在于许多中等和上等收入的人都离开市中心移居郊外。其中大多数是技术水平高的人员和富有者,这样,市区内人口中技术差的工人和失业者的比例越来越高。人口问题导致了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税收来源减少,用于福利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开支却不断增高。失业使经济萧条加剧并且威胁了社会结构的稳定,于是城市的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是照耀城市发展的光芒,是城市永不变色的名片。今年上半年以来,栈桥回澜阁回归公益、1907光影文创基地焕然新生、书城明阅岛重构自我、青岛书房开启文化之梦、小城书店文艺盛开,当然还有越来越好的嘉木美术馆、青岛文学馆、良友书坊和海信有度空间,当然还有遍布整个城区咖啡吧的啡阅空间……市南区这些散发着无限美好与理想的文艺地标,受到大众的无限推崇与热爱。这既体现了一个城区无以复加的文化品位,更是市南区官方作为幕后推手所传递的一种诚恳与素朴的姿态。  相似文献   

7.
周晓虹 《浙江学刊》2004,(4):138-142
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是现代城市的两个基本特征.城市作为现代文化最合适的载体,其性格自然会体现出一地区或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文章讨论了城市与文化的关系,并提出城市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最后,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两个面向上,作者提出了有关城市开放的全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发现城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一种全新理论解读,它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理论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手机拍辽宁     
<正>一道美丽的风景,一个让你感动的瞬间,一个温暖的画面,一个值得回忆的地方……普通人眼中家乡最美一瞬是怎样的呢?请拿出你的手机,拍出你眼中最美辽宁,真实辽宁。作品内容不限,可以反映家乡的城市建筑、生态环境、城市风景、人文风情、时尚活动、工作生活等等。家乡的美,家乡的正能量需要你的参与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讲好辽宁的故事、传播辽宁的声音、推介辽宁的文化,展示辽宁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2012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中,青岛再次入选国内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之一.完全由外国人投票而产生的榜单,足可见"老外"对青岛的青睐.目前,每年来青岛工作的国(境)外专家超过5000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青岛的常住外国人口有20多万,到夏季可达30至50万.  相似文献   

11.
网易丁磊养猪、京东刘强东种稻、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种橙……近两三年来,各路商界大佬纷纷涉足农业板块,玩起了“跨界农业秀”,这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其中的缘由,一是随着食品安全的危机感日益加剧,人们不得不自己养猪种地;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农业成为了新的投资热点;另外,城市的喧闹,环境的污染,快节奏的生活,总让人想逃离,逃到一片鸟语花香、水清天蓝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2.
12年前,满族人萧寒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祖先是有音乐的. 那时,有21年乐龄的萧寒曾因维持生计在沈阳经营着嬉皮士酒吧.酒吧每周末都组织前卫音乐会、先锋艺术表演、实验戏剧、地下电影展映.在辽沈地区数量不多的文艺青年眼中,“嬉皮士”酒吧就是抱团取暖的篝火,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为这座工业城市的刻板生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萧寒是这团篝火的中心,那年他只有25岁,土生土长在沈阳,个子不高,面目白皙,一头长发,中音浑厚.他从高中时开始迷恋摇滚乐,22岁时组建了乐队“末日毒瘤”,在摇滚乐的震颤中嚣张度日.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政治就是城市政治,无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还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都从批判和辩证的角度对发生在城市这一现代特定场域下的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理论反思。在这一意义上,新马克思主义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阶级关系分析方法,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定矛盾以及后现代特定时空下城市的政治状况,以城市空间的权力关系和城市正义为分析进路,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内分析和批判城市政治。新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全新视角,赋予了城市政治研究持久的动力,对于认识和反思当代城市社会政治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沿边开放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沿边城市分布特征城市分布是指城市的空间存在形式。沿边城市是一定空间形式的聚落,在整个城市空间分布结构中,沿边城市依特有的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形成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1.垂直分布。垂直分布是一种最简单意义的城市分布,它实质上是一种自然分布和散在性分布。即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正纽约文化新地标"棚屋"将揭幕倍受瞩目的纽约文化新地标"棚屋"终于敲定了开幕日期为2019年4月5日。"棚屋"位于哈德逊河码头开发区中心的西十三街,是一个20万平方英尺的文化中心,致力于委托、发展和展示原创艺术品。其主要贡献者是迈克尔·R.布隆伯格和乔纳森及莉兹·提什夫妇,他们分别为预估的4.75亿美元建筑成本提供了7500  相似文献   

16.
李三虎  李佳 《探求》2013,(4):5-9,120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目前谋求新城新区增长、追求城市生态化优先发展和引导公众参与城市建设,表现出一种后城市化再造趋势。这一趋势同时也展示了文化发展的导向意义,从而对新岭南文化转型提出了要求,包括变传统岭南文化为软实力、激发创新创意活力和发展都市公共文化。要着眼于后城市化再造和新岭南文化建设的共同推进,应该树立都会区大空间理念、开展城市泛景观设计、打造创新创意精英汇聚之都,以提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辽宁鞍山,一座地标般的城市,奔流的钢水,映红共和国的天空。半个世纪前。一个小个子工人从这里走出,走进军营,一直走进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行列。半个世纪后,更多的小个子、大个子.从城市乡村、厂矿机关、社区军营,追随着那位战士的足迹,走进共和国的光荣史册。  相似文献   

18.
建筑,顾名思义,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人遮风挡雨,同时建筑又是人类生活的最重要的背景,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把各个时代的建筑当作自己文明的印迹.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意义越来越广泛,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可以作为……统观当代的建筑设计,无论中外,在建筑界赫赫有名的几乎都是外国设计师,而近年来中国也算是一个建筑的大舞台,但其表现出来的古怪丑陋粗俗却让人不忍卒看.  相似文献   

19.
海阔天空一路是蓝,空气中弥散着仿佛西藏的深遂爽逸.如此的明悦时刻,属于优游自若的慢之旅.此间良辰美景,在位于青岛城之南、海之角的市南区,最是恰如其分,妙不可言. 不少人有这样一种错觉,滨海的市南区最适合夏季旅游.其实,秋天的市南区比春天多了几分色彩,比夏天少了许多炙热,比冬天更多一丝暖意,让人向往、陶醉,当然也更具旅游的情趣与品质.这时,以消夏为主题的旅游大军已如潮水般退去,无论是景区还是道路,熙攘指数都回归到舒服甚至逍遥的状态.一种可以从容慢游、可以细细品味的高尚、多彩的旅游品质,让市南区成为中国最热门的宜游小清新地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雨田 《今日辽宁》2003,(5):34-35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先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奇迹.长城,上下跨越二千年,纵横又岂止万里!在中国人的心中,长城是魂,长城是神,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外国人的眼中,长城是"人类的双手所曾创造的最奇伟的作品".在艺术家的眼中,长城又是一个巨大的美的存在.他们在长城上找到了雕塑、绘画和音乐的灵感.随着时空的转换,长城正成为讴歌和平、友谊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