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2.
时下被媒体关注的“80后”作家群有“都市写作”与“乡村写作”之分。“80后”“乡村写作”的实力派写手是来自湘西农村的李傻傻。李傻傻的城乡写作不仅充满繁复的城乡经验或记忆,并且以一种现实和想象交织的诗意呈现出与以往作家城乡经验或记忆不相同的书写方式,而这又显然离不开网络新媒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中的“于是”是一个用法灵活、意义复杂的词或词组(短语)。说它用法灵活是指它在句子中位置不定,语法作用较多而言的;说它意义复杂是指它在句子中的词性不定、译义各异而言的。考察“于是”的用法及词性,我们发现,“于是”一词的词性,不外乎连词和介词结构。那么,连词和介词结构又怎么才能区别开呢?下面我们就以《史记》为例,从形式、功能、意义上分析一下。一、连词。主要用来承接上文。(一片于是”类。这个“于是”是指译成现代汉语后的意义,也可以译为“这样一来”等。现代汉语中的连词“于是”正是从古代汉语的双音… 相似文献
4.
晚期威廉斯用“内在的语境主义”来对作为“生活形式”的实践作出批判性解读,该解读内在地关联于威廉斯对“我思”结构的阐释。威廉斯将“我思”结构中的第一人称作复数理解,依此区分两类“我们”。他又将“思”作“批判性反思”理解,强调实践同时是批判之实践。因而他将“对比性的我们”作“左翼维特根斯坦式”的理解,并在靠拢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用“批判理论检测”来思考规范性问题。该批判自带对于制度环境的敏感性(历史感)。威廉斯的这种“超级反思立场”赋予我们对于生活以合理信心,同时也使其理论面临着各种真实的“两难”与“不安”。 相似文献
5.
“介宾短语”的教学与思考袁淑琴由于语法体系不一和学术见解的差异,介宾短语呈现出许多复杂的情况,无论在高等学校文科还是中学语法知识教学中,都是发生疑难和错误较多的问题之一,常常困扰着教学双方.为了使学生学好弄懂这部分内容,我们重视介绍“介宾短语”学术观... 相似文献
6.
7.
全球化语境中文化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科技力量、媒体优势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实施隐形的文化侵略和精神洗脑,试图摧毁和消蚀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把它们逐渐纳入到"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一体化框架中.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以美国为例,对文化帝国主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以中国为例,探讨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维护本国文化主权、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日本内阁府通过了到2020年旨在"重塑"日本经济辉煌的《新增长战略》,被称为是日本未来10年经济战略的主体规划和实现菅直人政府提出的经济、财政、社保"三强"目标的具体计划。该规划确定了环境与能源、健康大国等7个战略领域和21个重点"国家战略项目"并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目标。但是,2011年3月的东北部地震对该战略的实施将产生重大影响,给一些既定战略措施的操作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11.
"已经"和"曾经"的语用功能从三个平面语法研究理论入手,表现在:"曾经"句的话题是静态的,往往简单,"已经"句的话题是动态的,相对复杂一些;"已经"往往可以表示非真值性的完成,"曾经"往往表示真值性的完成;"曾经"表示正向强调,"已经"表示反向强调;当"曾经"在表示衔接功能时,"曾经"可以出现在句首,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已经"不具有衔接功能。在句类的选择关系中,在陈述句中,"已经"句具有叙述功能,其最终目的是传达语义的延续性,表示的语义是客观的,不带有说话人的主观判断,而"曾经"句用于对过去某事的追溯,起到回忆或叙述的功能;"已经"能用在疑问句和祈使句里,"曾经"能用在是非问和选择问中。 相似文献
12.
以领导人表态、法律文件和议题地位为衡量标准,可以发现,1962年至今菲律宾对沙巴地区主权争端的态度呈现出从强硬到缓和再到象征性声索的降级过程。菲律宾政府基于议题、国内、双边和国际四层次要素的考量确定了其主权声索的行为逻辑,形成了在反复中逐步降级但又无法完全消失的“沙巴问题”。这一过程表明,菲律宾对主权争端的政策既有其复杂性,也存在进行可控管理的可能性。充分认识各层次要素及基于此菲律宾政府的政策形成过程,有利于对未来菲律宾整体外交政策进行更加准确的研判,有助于中国妥善处理涉菲有关争端,在维护主权同时推动双边关系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市场限制对外部经济的影响任喜真一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及其运行形式,它是价格、供求和竞争诸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在市场同时获得了实现形式,人类劳动的物质变换通过市场运转和市场主体控制的所有权实现自愿交换。市场是交易者双方实现各自利益的唯... 相似文献
14.
以权力差异为先导的后殖民语境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无论在文化价值观、诗学规范,还是读者意识等问题上都会体现出一定的主观意识,表现其个人或社会的价值取向、翻译行为和策略选择。文化身份和翻译行为的关系实质上是译者在两种语言的诗学规范和文化价值观上加以抉择的体现。选择辜鸿铭的译者文化身份为个案分析,从后殖民视角分析他在译介实践中的翻译行为,探究文化身份有利于深化对译者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和翻译意图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吴之桐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2)
日本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甚多甚深的国家之一,经过千百年来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但日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并不是毫无选择的。本文通过对日本社会的生产方式、结构和本土文化的特质及其各种组成因素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的阐述,论证了日本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接触时对后者的内部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使用差点儿(没)+VP(VP是动词性质的词或短语缩写,下同)结构的过程中,词汇意义往往不能直接从其字面意思上表现出来,而是包含了更多的语用意义。只有说话人想要强调某件事情的结果或经过当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时才会使用差点儿(没)+VP结构,以实现强调和引起交谈双方注意的目的。在分化差点儿(没)+VP结构的歧义时,以朱德熙的企望与非企望为前提,把差点儿看作一个否定副词;没在非企望事件中出现时,做羡余成分,在企望事件中出现时,仍然是一个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副词"刚"由形容词"刚"虚化而来,形容词"刚"自隋代通过语法位置的改变变为副词,并由方式副词"硬"演变为语气副词"偏偏;"元代出现"勉强"义,此义常与数量结构连用,又逐渐发展为量小义,而后由事物量小隐喻为时间量小,最终发展为近过去时的"刚刚"义。"量小"义、"勉强"义和"近过去时"义三者间的联系由不同语言词汇所证实。限定副词,应区分"排他"义和"量小"义,语言事实支持这种区分,区分后才能更清晰地解释相关义项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有三条,即日本、欧洲和苏俄,由于“一传缺位”,十月革命前日本成为当时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早期日本的社会主义者依据日本特定的语境,从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依靠力量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学理上的解读,形成了日本语境下“学理的马克思主义”,这种经过日本社会主义者选择、理解和重新阐释过的马克思主义,通过留日学生再理解和介绍从日本语境来到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双向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顿"和"悟"以及"顿悟"一词本身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生着迥乎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考证"顿悟"语义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发展有着许多直接的影响。而且,"顿悟"的"顿"也不只是一个时间单位,它还具有"止"、"一"和"即"的含义。"顿悟"不仅指修行方法,也指修证过程,还包括了修证境界,由于"顿悟"一词是为表示佛法中的修行境界而产生的,佛学研究者对"悟"的思想的阐发对"顿悟"一词的产生起到了催生作用,语义的演变沿袭又渐渐丰满了其内涵,和佛义也越来越融为一体,"顿悟"理论成熟的标志是禅宗的出现,特别是禅宗六祖慧能及其后人的明确和完善,使之成为系统而完整的理论思想,所以佛学含义是顿悟的主要文化内涵,"顿悟"一词是印度佛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