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未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3-17
回顾日本学者利用日语汉字音研究汉语中古音历史;介绍日本学者有关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资料的考订与整理成果;评述日本学者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研究的基本观点,如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的资料"互动"作用;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语音系统研究的时空间特征,日汉对音译音研究对汉语中古音研究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者对越南汉字音的研究成果卓著,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根谷彻的《越南汉字音の研究》,以及小仓进平、藤堂明保、桥本万太郎、和田正彦、清水正明等学者的论著。与汉语语音史、汉字发展史关系等结合起来研究,是其明显的特色,在越南汉字音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高航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基于CNKI(中国知网),日语汉字音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成果数量较多,但论文质量有待提高;韩语(朝鲜语)汉字音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论文数量与日语相比少一些,但质量很高;越南语汉字音的研究起步晚,数量少些,但质量也很高。我们希望以经常召开学术研究会的方式来促使更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希望更多的汉语研究者和本土研究者投入到此项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耿振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1):81-88
汉语和亲属语言的历史比较是研究汉语上古音及远古音的方法之一。在运用历史比较法方面,汉藏语系的情况与印欧语系的情况大不相同,在汉藏语系的范围、确定亲属关系的标准、同源词与借词的辨识标准等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历史比较法在这个领域运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这些都影响着汉藏比较的效果。学者们通过汉藏比较研究汉语古音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不少,如在材料的选择方面显得粗糙,方法的实施当中时见疏漏,很多推论经不起认真推敲。本文对一些有疑问的问题进行讨论,认为目前的汉藏比较对于汉语上古音的证明作用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汉语韵母与日语汉字音读的对应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田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71-74
汉语韵母与日语汉字音读的对应规律@王保田$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相似文献
6.
李无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35-41
从公元7世纪开始到幕末、明治初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日本汉语音韵学形成了独有的学术传统。它不同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学者的传统汉语音韵学,充分展现了日本学者进行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从训释汉字读音入手,赋予汉语音韵学以日本"汉字音"的丰富内涵;汉字音解读与"悉昙"语音理论结合,使理论与方法更为系统化;汉日外语音的多重比较"考据",形成了东方特有的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比较"思维方式;日本传统"汉学"名目下的音义书、辞书、韵图等与汉语音韵学相关的著作异彩纷呈;汉语音韵学的标记理论十分发达,具有明显的日本化研究优势。 相似文献
7.
安萍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115-117
分析日语和汉语外来语在概念、历史、吸收方式等方面的异同,阐述日语和汉语在外来语利用方面的利弊,以及日语和汉语外来语的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其目的是分析总结日、汉外来语的特征,以利于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外来语。文章还指出汉语在外来语的引用过程中应借鉴日语吸收外来语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有一种过多使用“の上”的倾向,反之学习汉语的日本人刚开始无法理解“天花板上”一类的词语。汉语的方位词“上”与日语相比,用法更灵活丰富,二者表现出了一种不对称性。文章从空间认知角度,分析了汉语、日语关于方位词“上”的认知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从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抽取的例句进行分析,得出汉日语“上”的异同之处,揭示了汉语日语“上”的各用法与不对称表现中隐含的认知规律,以期为两国关于该词的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和日语的语言表达中 ,方位词出现频率高、使用范围广 ,其语言功能不容忽视。汉语和日语都各有一套完整的方位词系列 ,而且 ,由于日语的方位词基本都由汉字构成 ,所以从结构上看 ,汉语和日语的方位词系列非常接近。一、方位词的类别与构成 ;二、方位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和日语的语言表达中,方位词出现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其语言功能不容忽视.汉语和日语都各有一套完整的方位词系列,而且,由于日语的方位词基本都由汉字构成,所以从结构上看,汉语和日语的方位词系列非常接近.一、方位词的类别与构成;二、方位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QU Wen-jun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所谓审音与勘同,是指利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成果,对某一文字史料中音译的名物制度方面的外来词汇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原形,从而得以与他种文字史料进行对勘比较的办法,中外学者用这种办法解决了内陆亚洲史上许多疑难问题。蒙元史、民族史研究过程中若要利用审音与勘同方法,除了掌握汉语和相关语言的发展规律外,还需要了解汉语的音译规则。审音与勘同方法只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一种辅助手段,不可迷信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陈志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71-74
异读是古汉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造成异读的主要原因,一是通用假借、古今字、外来语用字以及古书注解相沿所致,二是异词同字采用"破读"所致。异读字一类是同韵不同声的;一类是同声不同韵的;第三类是声调不同的;第四类是声韵都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杜海怀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7-440
汉文训读法是汉诗日译的主要形式。在日本,几乎所有的汉诗集,包括初中、高中的《国语》课本中所选用的汉诗,都是以汉文训读法的翻译形式出现。但是,训读法在汉字的配读、句法结构的转换、诗歌意象的再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刘淑学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7(2):75-77
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i韵尾的汉字共 15 7个。除去 10个古入声字 ,归纳出了其余 14 7字的日语音读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汉语中古音的对应规律 ,以为母语是汉语的人记忆日语音读词提供捷径 相似文献
15.
中华学的创立,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封建正统史观的影响,建立新的古史体系;有助于从更大的时空范围研究中国古代史;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有助于推动中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应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3):165-167
汉字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文汉字无论从来源还是发音都离不开汉语。日文汉字的发音中有吴音、汉音、唐音及惯用音之分;有音读和训读之别;还有同音和通音等等。日文汉字的发音与汉语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也有其独特规律。研究日文汉字的读音特点和规律,对中国人学习和使用日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李旭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5-69
汉字传入日本千余年,历经数度改革与变迁,与日本历史、文化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甚至成了日本文化的象征性符号。通过对汉字传入日本的史实与传说,汉字传入日本后在日本的受容与变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和分析,多角度地重新审视了汉字的魅力以及汉字在日本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慧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Z2):100-105
毛泽东对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阅读史籍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点评.毛泽东倡导以唯物史观、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以及厚今薄古等作为史学研究的方法论.毛泽东对古代历史、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富有独创性的论述,体现着他颇具特色的古代史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