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1,(9):46-47
1994年的春夏之交。黑龙江省红旗林场一个名叫孟照国的青年,自称在凤凰山上被外星人击倒,并且被带上了飞碟,在飞碟上他看到、听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国际政治舞台上发生的最大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统治集团的蜕化和变质。俄罗斯复辟资本主义以后,在推进私有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直到今天还在低谷中徘徊,重新崛起的希望还很渺茫。社会主义的中国以史为鉴,排除了形形色色的私有化思潮的干扰,坚持改革和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3.
苏联社会和文坛的剧变,提出了要“重评苏联文学”和“重写文学史”,俄编苏联文学史已经达到“十年三变”的地步。面对新情况,我国学界也认为以往我们所讲授的正统文学;仅为半部苏联文学史;另外半部,即被贬斥的非正统文学须要加以补写。然而应该怎么写,看法并不一致,条件尚未具备。可以先撰写《20世纪俄罗斯非主潮文学》,以介绍新资料,引起研究的深入,为重写苏联文学史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佚名 《21世纪》2010,(10):73-74
60年前,苏联试爆了本国第一枚原子弹,苏美的核平衡自此确立,兵不血刃的“冷战”悄然来临。不久前,俄罗斯《消息报》披露了一些关于德国专家参与苏联原子弹研制的鲜为人知的内情。  相似文献   

5.
赵强 《金陵瞭望》2010,(29):18-19
苏联解体对于两方来说是一场胜利,但对于利害切身的俄罗斯人民则是一场空前的国家灾难。苏联演变和解体的原因很多,“新闻改革”、舆论失控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学者及民众对20世纪俄罗斯的历史评价,在史学理论和方法方面与过去侧重于阶级斗争史和政治史不同,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加强了对社会史、经济史、文化人类学、革命与改良的关系、宗教和教会等方面的研究.在对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总体评价方面认为其成就是消除了文盲,开展了大规模的中等和高等教育,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在航天航空等方面取得了成就和实行了免费医疗,但对俄罗斯其他历史时期的评价则意见不一.在关于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对十月革命、斯大林和斯大林时代、苏联解体及影响也都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辛程 《中华魂》2011,(11):54-58
最近,有一个访问俄罗斯的代表团带回来一份材料《撒切尔夫人谈苏联解体》,很值得一读。全文不长,抄录如下:1991年11月,一批苏联炼油和石化专家出访美国休斯敦,参加美国石油学会的会议。会议邀请的演讲嘉宾是一年前才卸任的英国原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会上撒切尔发表了约45分钟的演讲。中心内容可以称为"我们是怎样瓦解苏联的"。会议组织者可能没有事先提醒她,在场的还有苏联人。所以撒切尔的演讲可谓是开诚布公、毫不掩饰。从中看出,她在苏联瓦解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她自己对此并不隐瞒,且乐于公之于众。她说:  相似文献   

8.
李慎明 《中华魂》2014,(7):51-54
(六集DVD党内教育参考片解说词)第二集经济"改革"与私有化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立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这张面值为1万卢布的证券,不是一张普通的有价证券,它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见证着一场举世罕见的鲸吞公有资产的私有化浪潮。1985年3月,对于当时的苏联人来说是一个萧瑟料峭的春天。刚刚当上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踌躇满志。1985年苏共中央四月全会确立"加速"发展战略后,急于塑造自  相似文献   

9.
大俄罗斯主义由俄罗斯民族主义演变而来,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大俄罗斯主义已成为俄罗斯民族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大俄罗斯主义政策在苏联时期已经废除,但依然对这一时期的对内、对外政策产生着深远影响。文章梳理大俄罗斯主义的主要理念,分析了其在苏联时期族际关系、国际关系和党际关系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彭华 《百姓生活》2011,(6):55-55
62年前,苏联试爆了本国第一枚原子弹。不久前,俄罗斯《消息报》披露了一些关于德国专家参与苏联原子弹研制的鲜为人知的内情。  相似文献   

11.
李慎明 《中华魂》2014,(19):57-61
第五集“改革”为了谁 2010年10月,摄制组走在莫斯科列宁大街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家醒目的咖啡馆--苏联咖啡馆。 走进这家咖啡馆,恍如回到久违的过去。这里的每一幅照片、每一张宣传画、每一张报纸、每一段音乐,无不诉说着那个早巳逝去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社会急剧转型,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并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进程。这一时期,文学中的“苏联”叙事主要呈现出政治祛魅的特征:褪去神圣光环的十月革命、正义性遭受质疑的卫国战争、被消解的乌托邦神话体制等在文学中得以书写。作家通过这种陌生化的手法诉说历史之痛,解构苏联官方话语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3.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中国军队击毁苏军坦克、装甲车等。苏军吃了亏,苏联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紧急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的20余年来,俄罗斯从思想界到文学界对前苏联历史进行深刻反思,重构"苏联"记忆成为当代俄罗斯小说的重要内容,文学由此变成诠释"苏联"形象的特殊话语方式。由于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的缠绕,在小说中如何重构苏联记忆成为一个复杂的文化问题。面对同一个苏联"文本",出现了几种迥异的文学诠释路径,由此呈现多重的"苏联"面。小说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政治祛魅化的"苏联"、日常生活化的"苏联"、情感符号化的"苏联"。从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对新俄罗斯小说中的"苏联"历史书写问题进行系统爬梳、审辨,可追踪考察当代俄罗斯文学发展的新态势,以及俄罗斯民族如何运用文学叙述策略建构"苏联"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5.
李慎明 《中华魂》2014,(5):55-59
第一集政治"改革"与多党制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成为苏共新一届最高领导人。  相似文献   

16.
《中华魂》2011,(1):66
历史总有说出真相的一天。60多年前的1945年,美国情报部门官员艾伦·杜勒斯当着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面,在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上发表了一篇演说。战争将要结束,一切都会有办法弄妥,都会安排好。我们将倾其所有,拿  相似文献   

17.
李慎明 《中华魂》2014,(21):52-56
第六集"改革"的领导者 这是一处位于莫斯科西南部的著名公墓——新圣女公墓,俄罗斯不同时代的众多名人长眠于此。赫鲁晓夫是唯一安葬在这里的原苏共最高领导人。由黑白大理石块左右对垒而砌成的墓碑,象征着他被毁誉参半的一生。距赫鲁晓夫墓不远,是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墓。白蓝红石料雕琢而成的墓碑,仿佛一幅飘动的俄罗斯国旗。  相似文献   

18.
李慎明 《中华魂》2014,(3):60-62
前言 六集DVD党内教育参考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历时四年多,经多次修改终于得以完成。该片在内容和篇幅上要比2012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相关部门推介的四集DVD党内教育同名参考片充实、丰富很多。兹将六集片的解说词奉献给各位读者并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慎明 《中华魂》2014,(13):57-62
第四集外交"新思维"与"和平演变"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在一本著作中写道:"谈论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突然神秘死亡的案子而不考虑谋杀、死亡事件是否存在着特殊反常和预谋一样。"~①在"和平演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西方世界首先是利用大众传媒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诋毁和丑化苏联社会主义,削弱和对抗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