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波茨坦公告》不是波茨坦会议的内容。公告是由杜鲁门、丘吉尔,蒋介石没有与苏联政府商讨的情况下发布的。其实质是美国要独吞战胜日本的果实。由于此时苏联所要求的对日作战的条件没有落实,所以苏联未在公告上签署。原子弹的爆炸,促使了苏联提前宣布对日作战,并发表声明加入《波茨坦公告》的签署。由此,苏联完全"恢复"了日俄战争中丧失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1945年夏,第二次世界大战已临近尾声。德国投降后,日本帝国主义已日暮途穷。同年7月中旬,同盟国举行波茨坦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由于内部分歧,迟迟不明确表态。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形势急转直下,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仍然议而未决。最后只得由天皇“圣断”。本文详细叙述了日本投降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45年7月16日,即波茨坦会议开幕的那一天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试爆成功。斯大林是在7月20日或者21日,也就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在7月24日通告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之前3天获悉这一情报。但是,斯大林没有想到两周之后原子弹就已经派上了用场。在1945年2月盟国于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坚持要求苏联在德国投降大约3个月之后参加对日本的作战。苏联同意了这一要求并签署了秘密议定书。1945年8月初,150万苏联军队完成了在中国边界的集结行动。  相似文献   

4.
涉《波茨坦公告》易误及其订正周传洪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波茨坦公告》发表50周年。50年前,中美英三国以共同宜言的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加快了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进程,加速了日本法酉斯的灭亡.人们...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期,基于远东地区在战后格局中的特殊地位,美苏两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此各怀鬼胎。日本政府宣布对《波茨坦公告》"默杀",美国随即将两颗原子弹投向日本,苏联乘机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予以毁灭性打击,日本遂宣布投降。军事失利、外交失败、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是导致日本投降的现实因素,而日本民族的等级观念和天皇制的保留是日本投降的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波茨坦公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成果,是维持战后国际秩序尤其是亚太地区和平安全秩序的核心法律文件。现在日本想通过否认《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拘束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战犯翻案。研究表明,《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日本政府致中美英苏四国政府电》《日本向同盟国家投降的降书》等国际文件一起在盟国与日本之间构成了一项国际条约,不仅对中美英苏等盟国有国际法拘束力,而且对日本同样具有国际法拘束力。  相似文献   

7.
日本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特点何乃英一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50年间,是日本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日本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1945年8月15日,日本当局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日本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8.
《开罗宣言》规定剥夺日本所有海外领地、日本归还侵占的所有中国故土,这些规定成为解决中日之间领土问题的原则基础,也是盟国讨论决定战后处置日本的会商依据和出发点。德黑兰会议前后西方与苏联对琉球群岛的看法与认识,反映出他们对琉球群岛的历史是了解的,琉球群岛不是日本固有领土是他们的共识。限制日本战后主权于其本土四岛及其临近小岛礁是《开罗宣言》的规定进一步发展和演进的必然逻辑结果,《波茨坦公告》正是这种逻辑结果的体现。随着二战的胜利推进,日本败退至其本土,战后日本领土主权仅限于本土四岛及其临近小岛礁这一《波茨坦公告》内容得以实现,北纬30°线成为中日海上岛屿领土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9.
由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郑重宜告:“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  相似文献   

10.
日本投降内幕高士振编最后通碟1945年以来,日本侵略者在中、美、苏、英等盟国军队的沉重打击下,损兵折将,一败涂地。为了敦促日本法西斯早日投降,中美英三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发出了要求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7月26日上午7时,日本录局外务省立即召开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