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被废弃的军事基地.13年来。拉脱维亚的斯克伦达镇一直罩着诡异的面纱。似乎除了暗夜里游荡的幽魂。就很少有人涉足其中。因此它被称为“鬼镇”。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政坛的一匹黑马──日里诺夫斯基其人孙润玉,唐修哲1993年俄罗斯政坛风云变幻,事件迭起。4月25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全民公决中获胜,大大加强了他在与议会斗争中的地位。1O月4曰,叶利钦下令攻打“白宫”,用坦克摧毁了旧议会,成了轰动全球的199...  相似文献   

3.
3月21日,“中国俄罗斯国家年”活动拉开了序幕。对于俄罗斯,各个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想。不可否认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俄罗斯文化对一代中国人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俄罗斯情结,几乎成了那一代人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张小平 《可乐》2010,(5):65-65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深谙网络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上任伊始就提出要将俄罗斯打造成世界计算机产业领跑者的构想。他非常重视创建“电子政府”,多次强调要靠信息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公务活动的透明度。他对官员中不会操作电脑者深感不满,多次在会上批评这些人为“当代文盲”,并亲自督促内政部门下发文件,把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操作知识作为考核公务员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将电脑“文盲”清除出列。  相似文献   

5.
荣获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是苏维埃俄国“秘密文学”的卓越代表。他的创作是俄罗斯“秘密文学”光荣传统的一部分。他的创作经历是苏联时期地下作家苦难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以自己的创作,不仅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表现了俄罗斯文学的自由精神与专制压迫的永恒对立。  相似文献   

6.
在公开的文字中,纳博科夫似乎为自己的美国公民、美国作家身份颇感自豪,但时而又毫不犹豫地表白自己的俄罗斯情结:“我感觉自己是俄罗斯人”①;“俄罗斯的一切我都带着了:文学、语言和我在俄罗斯度过的童年”②;“我的俄文作品,各种小说、诗歌和短篇小说是对俄国表示的一种敬意,我可以把它们说成是失去童年时代俄国所引起的震动的震波。③当“洛丽塔旋风”席卷美国,误解纷起之时,纳博科夫甚至不无感伤地抱怨,我的美国朋友几乎从来没读过我的俄文作品。言外之意无疑在说,如了解他的俄文作品,了解他的创作历史,就不会有那么多误…  相似文献   

7.
刘强 《百姓生活》2013,(10):41-42
一个在哈尔滨打工的沈阳小伙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和一位来中国旅游的美丽俄罗斯姑娘成了亲密恋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他带着退休的单身父亲去俄罗斯一个小镇举行婚礼时,父亲也在当地结识了一位称心如意的伴侣!中国父子俩同娶俄罗斯媳妇,在俄罗斯小镇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8.
1998年诗人昌耀在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俄罗斯后,写出了他晚期最重要的作品《一个中国诗人在俄罗斯》。这是一个在博大的普世襟怀中,充满了偏执与矛盾的文本。其时政评论指向上机锋迭出的雄辩与高蹈.与他诗作中一贯的苦难感和生命感大相径庭,却与同一时期的“新左派”思潮不谋而合。而这一“意外表现”的根源来自何处?值得我们根据文本详加探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喜欢扎堆儿,富有艺术独创性的编导们也不例外,而且凭着他们敏锐的感觉,知道该往哪个堆里扎,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于是形成了许多创作热门。这几年影视题材“撞车”成了主管部门头疼、观众大为不满的一个问题。1994年“空中小姐”题材成为大家抢热馒头是一例;1995年是反法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几家制作单位争着再现“南京大屠杀”那残酷血腥的一幕是一例;如今,去俄罗斯拍戏又成为中国影视创作的一个热门。 影视剧套拍的《红樱桃》和《血色童心》,由电影导演叶大鹰带领一班青少年演员和剧组大队人马率先开进了俄罗斯。实际上,三四年前,到俄罗斯拍戏就已是影视圈里人们议论、策划的话题,而且不时传出即将付诸行动的信息:某某导演要去俄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俄罗斯一直深受关注,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其学说和思想发展,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传入苏联之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一种“打破束缚,走向现实”的现实意义。虽然中苏关系在这七十年间不断地变化,但是基本没有影响到王充研究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影响。通过介绍王充思想与学说在俄罗斯的影响与传播,可以丰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针的现实意义,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俄罗斯汉学界对中国传统古典杰作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