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有观 《社区》2008,(30):54-55
49岁的英国人富兰克林在一家管理顾问公司上班,他每晚都迫不及待地赶火车返回苏塞克斯郡乡下的家中,希望能挤点时间摆弄"园艺"。然而,富兰克林的园子里种的不是玫瑰,而是各类蔬菜,这是大约70位邻居们的“菜篮子”。他对这份“工作”乐此不疲:“这件事太鼓舞人心了。”  相似文献   

2.
伦敦奥运会让英国上下精神振奋,英国的政治家们最希望看到的是,英国不再走下坡路。就在伦敦奥运会落幕的前夜,虽然民众并没有介意到多少,但从政治角度而言,输赢已经各有归属。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显然是赢家。他让这座东道国的首都,继续闪耀出光芒,掀起新的激情。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成为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最大的政坛挑战者。但其实,让约翰逊这个卡梅伦昔日伊顿公学的旧友,拾获奥运会政治遗产的原因并不简单。从一定层面而言,任何一个政治家在这样一个充满赞许的时刻,说任何话,做任何事都很容易塑造出英雄的形象,但卡梅伦却没有做到这些。这首先是因为,英国—直希望能够通过奥运会,发挥出长久的影响力,让英国实现长期的变革。但卡梅伦领导的政府,却不愿急于强调这一点,而只是一味强调“荣誉属于全民”。另一方面,身为首相的卡梅伦一直不愿在奥运会事务上,采取更加积极参与的姿态,相反却因为忽视民众的利益,而倍受指责。这似乎是因为,他本人难以接受这样的公众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3.
走进64岁的张伯伶老人的家,笔者顿时披满屋子的“油画”吸引住了。她说,那不是油画,而是她自己发明创造的“绒絮画”。张伯伶介绍说,她发明绒絮画纯属偶然。2001年,她经别人介绍到北京大学老干部活动站学习手绘。有一天,老师布置了一份贴画作业,张伯  相似文献   

4.
星域 《可乐》2010,(11):15-15
2010年5月11日,英国迎来自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43岁的戴维·卡梅伦。 这位有着政治金童美誉的英国首相从小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卡梅伦不仅家庭富裕,还拥有英国王室的贵族血统,小学和中学就读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学习成绩却不太好。  相似文献   

5.
正一母亲因病去世的那年秋天阴雨连绵,少年丧母的痛楚尚在心头,而父亲却又突然离家出走,临走时只留下一封信,他在信里道出了一个惊天秘密———我不是他亲生的,而是母亲和别人所生。他说,这个家有母亲在,他竭力维持着一个男人的尊严,可是现在母亲没了,他也没有维持这个家的必要了,他走了,让我和姐姐好自为之。14岁的我站在雨里,任凭雨水浇个透湿。姐跑出来拖我回去,我大喊:别管我,我是个见不得人的私生子,让我去死吧!声嘶力竭中分不清脸上是雨水还是泪水。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苏轼不仅看出了王维诗中有画,而且他自己的诗也是这一诗歌理论的实践者,他的诗中画不是油画性质,而是文人山水写意画性质。本文从实地考察得知:他的诗中画既包括风景的,也包括风俗的,并且分别具“奇”和“淳”的特质。本文还对这两种画的两种特质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作了较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吕立新 《可乐》2010,(9):40-40
1889年,木匠阿芝27岁。这年冬天,阿芝在离星斗塘四十多里地的赖家垅做雕花活儿,晚上就住在主顾家。晚间无事,他像平时在家一样,点上松油灯,画上几幅画。赖家的人看到阿芝画的花鸟画,惊奇地说:“芝师傅不光会画神像功对,花鸟也画得很生动啊。”这话很快传开了。有人拿着鞋帮儿,让阿芝在上面画上花样拿回去绣。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思想家休谟对于财产权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不是单纯从法律理论的角度来考虑的,他不是职业的法学家,他所探讨的财产权问题,并没有局限于民法的界限,更不是一个法律条文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政治哲学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问题。它与人类政治社会的起源和本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是政治社会赖以建立的一个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璐 《北京纪事》2015,(9):28-30
谢冕先生今年83岁了。
  先生老了,亲友们总是劝他好好保养,要活到一百岁。听到这些善意的祝愿,先生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是惧老,而是他越来越感觉到“寿”字背后的空虚与乏味。如果精神与肉体能够同步衰老,那是一种值得欣慰的和谐,而先生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渴望     
我时常站在街头仰望高远的苍穹,仿佛可以感受到旧皇历在匆促轮转的四季中飞散,那些充满“渴望”的人在辗转的生活中奔波。“我是太阳。”尼采向世界呐喊着,呼唤着发自内心的渴望,可这句话让他成为众人眼中的疯子,最终让他在世人鄙夷的目光中过完了他短暂的一生。“我是神灵。”梵高在他那阴霾的生活里低声自语,他渴望的不是神灵的力量,而是世人对于神灵的崇仰,他渴望着人们可以将他的画举得很高很高,用一种抑或欣赏抑或崇拜的目光仰望着他的画……“我有这样的生活该多好。”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圣诞夜站在富人家的橱窗外喃喃自语,窗内五…  相似文献   

11.
木兰 《人生与伴侣》2007,(12):64-65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766年出生于英国昆伯兰城鹰野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此,他从小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他的学问,完全是通过自己刻苦自修得来的。他在艰苦的自学过程中,不仅向书本学习,向大自然学习,还向一切有知识的人学习。由于他的刻苦钻研与勤奋好学,他一生为人类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如发现了“气体分压定律”、“倍比定律”,创立了“原子学说”等。然而,就是这位被恩格斯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道尔顿,在青少年时期却闹出过许多笑话。当然,闹出笑话的原因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因为他先天的生理缺陷。  相似文献   

12.
雷鸣孝母     
2001年3月7日,他的母亲即将走完98年的人生历程。弥留之际,他对躺在自己怀里、满眼泪花的母亲说:“妈,你放心地去吧,来世我们还做母子。”这一貌似影视情节的一幕,是现实生活当中真真切切的事情。他,就是原运城市电影公司经理、现盐湖区老促会理事、今年71岁的雷鸣同志。一日三餐敬茶饭多年来,雷鸣同志孝敬老母不是走“形式”,更不是“做”样子。和母亲朝夕相伴,他十分了解老人的饮食习惯:母亲喜欢清淡食品,尤其喜甜食;老人还爱吃豆腐、西红柿和韭菜、鸡蛋炒辣子,更爱喝红枣绿豆小米汤。于是他便根据母亲的爱好制定了一个“基本饭谱”。为了…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南端的小城诏安县,地处闽粤交通枢纽,山明水秀,文风昌炽,明清两代,书画名家辈出,是饮誉遐迩的“书画艺术之乡”。1907年1月28日,沈耀初就诞生在县城近郊烟雨江帆的士渡村。 忘了上课时间,该受责备的学生,竟是“以画代罚”。顽童在一把折扇上的涂鸦之作,竟是他与大画家结缘的“赤绳。”穷学生以勤奋赢得“好运”。 小耀初8岁便吵著要上学,望子成龙的母亲把父亲从南洋托人捎来的一点家费押在他的身上,如愿以偿进了私塾的小耀初,特勤奋好学。他的毛笔秃得最快,纸用得最多,字也写得最好。不到一年,当塾师指定班里…  相似文献   

14.
生长在海外的年轻一代华侨华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一种“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看上去是中国人,却不会说汉语;英国人永远把他们当作中国人,而他们却觉得自己不像。“我时常感到我抚养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一个陌生人,”一些华侨华人家长常常无奈地抱怨。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缩小子女与父辈间的代沟,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家长纷纷将子女送到中文学校学习,中文补习班在英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如今,英国中文学校的数量已经超过200所。今年8岁的陈沛佳出生在英国,现在伦敦东南区的一所小学念三年级。每到星期天,母亲就…  相似文献   

15.
曾曾 《新少年》2023,(Z1):78-79
<正>蓝天之下,群山之间,一幅巨大的图画,赫然出现在皑皑白雪之上,整齐而有序的几何图案美得震撼人心。这不是麦田怪圈,这是英国雪地画艺术家西蒙·贝克在雪地上徒步行走而完成的。西蒙曾是制图师,获得过英国定向越野锦标赛的冠军。自从他在2004年初次尝试以脚印在雪地上作画后,坚持了十多年。由最初的爱好,到把创作雪画当成事业,如今已经六十多岁的他,依然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个三年级的学生,爱看漫画,也爱画漫画……“这有啥了不起,谁不喜欢漫画呀!”我听到你在心里嘀咕这样的话了。但是,你要耐心听我讲:他看漫画可不是光看热闹,他画漫画也不是画“一个老头儿,欠我俩球儿,他说三天还,四天还没还……”而是画真正的漫画。“什么是真正的漫画呀?”那就请跟我一起到这几幅漫画中寻找“法宝”吧!  相似文献   

17.
丰富的空无     
王溢嘉 《社区》2013,(11):25-25
一流的思考。不是要告诉你怎么从“实有”里看出“虚幻”,而是要教你如何从“空无”里看出“妙有”。 一位画家的画颇有禅意。人称“禅画师”。  相似文献   

18.
“一生未遇庸非福,半世能狂亦可哀”.这是清初诗人黄仲则评论他朋友的两句诗。移用于黄自己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了。他四岁丧父,艰苦备尝,才华出众。二十四岁在朱筠主持的有当地名流参加的太白楼宴会上,当众赋诗,“年最少,著白夹立日影中,顷刻数百言,十数人皆缀笔,八府士子竞写,一日纸贵”。但不阿权贵,三十五岁的壮年就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多才多艺,散文、词、书法、篆刻、画都精,著名诗人洪亮吉、袁枚等均与之为友,甚赞其诗,认为不是才人之诗,也不是学人之诗,而是诗人之诗(万黍维)“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包世臣)。他的诗还得到后世很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神话中具有“母性崇拜”倾向,在社会转型至父系社会时,“母性崇拜”倾向在儒家的伦理道德的孝道系统中发扬光大.孝道赋予了母亲在男性子嗣面前拥有权威的合理性.中国女性正是在“母亲”的角色中冲破了重重伦理压迫,在家庭伦理及由此波及到的社会政治“中心”区域为自己保留了一个“隐性权威”的身份.但实质上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即使是母亲也脱不去“他者”的印记,母亲的权力不是女人张扬性别主体性的权力,而是父权权威话语的代言.中国文学母亲形象是中国文化特质的文学表征.  相似文献   

20.
空白艺术简论姚善义,林江空白,原是绘画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中国画构图中的无画处。它表现为绘画时,不论是画人物、花卉或山水,不是将画面全部涂满,也不是堆砌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在画面上留出一定的空间,让观众去联想,去填补。这留出的无画处,谓之“空白”。中国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