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稻作农业、建筑、饮食、生活用具等几组词汇和歌谣韵律特征等方面论证了越南族与壮侗语族民族的文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一书影响很大,却少有人去注意弗雷泽的另两部著作--1918年出版的<旧约中的民俗>与1930年出版的<火种起源神话>.前一部书中一个章节讨论洪水神话,包括了世界各地的洪水神话资料,也包括台湾原住民的洪水神话;而后者则举了台湾阿里山邹族的火种神话例子.本文希望借由弗雷泽这两部著作,讨论这位人类学家对南岛语族神话的调查与贡献.  相似文献   

3.
布洛陀: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每一条大江大河流域 ,由于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决定了它们的文化形态和文明类型也不相同。每一条大江大河流域的原生民族 ,在他们的共同文化创造中 ,必然产生他们自己的文化英雄 ,进而产生文化英雄崇拜。他们把本民族文化创造的功绩集中归结到某一个文化英雄身上并强化它 ,使之成为本民族的神话人物 ,成为本民族认同的人文始祖。布洛陀就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文化与黄帝、炎帝文化在地位上是无法比拟的 ,但是作为大江大河流域原住民族的文化英雄神话人物 ,他们都具有创世性、始祖性、宗教性、广泛性、延续性的特征 ,因而他们是同质的 ,都可以称为大江大河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布洛陀文化与黄帝、炎帝文化的不同在于 :黄帝、炎帝文化具有政治性与民间性相结合的特征 ,而布洛陀文化仅具有民间性特征。我们将布洛陀称为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 ,完全是民间文化性质的 ,不带有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4.
包括壮、布依、侗、水、仫佬、毛南、黎等民族在内的壮侗语民族是华南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中有丰富的创世神话,包括开天辟地创世神话、化身创世神话和洪荒时代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这些创世神话具有原始性、共同性、普遍性、体系性、序列性和延续性的特征。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的这些特征与考古学发现的这一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以至文明时代都有古人类活动,并且与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序列性及一脉相承性相吻合,也说明了壮侗语民族是这些神话的创造者。这些神话可能就是盘古神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在远古时期的南方,百越民族中的西瓯族群和骆越族群交错杂居的地区中,有一座原始与神秘、雄浑与古朴交融在一起的大山,叫大明山。这座大山是一座神奇的山(大明山境内的龙头山最高海拔1760.41米,相对高差1500米,为广西中部最高峰),  相似文献   

6.
中国壮侗语族群的糯稻、糯食与糯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壮侗语族的祖先古越人是农耕稻作文化的开创者,也是糯稻最早的种植者.自古至今,壮侗语族群在糯稻种植、糯米饮食、糯祭礼仪等方面,已经形成全面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链,是中国稻米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古代北方诸族及其语言的历史关系,考察了由丁零、东胡、肃慎等族系语言演化而来的突厥、蒙古、满通古斯诸语族之间的早期接触。文章认为,古代北方诸族及其语言、文化间的史前混合以及有史以来的接触与互动,是阿尔泰诸语族共同性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信仰是以布洛陀为始祖神的壮族民间信仰。千百年来,以神话传说、典籍、仪式、心灵等多种方式在壮族民间传承,并深植于壮族传统文化和广大壮族民众心灵之中。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布洛陀信仰为核心的布洛陀文化记忆链发生了断裂、松散、变迁或失忆。因此,在当前民族文化不断开放与交融的发展时期,有必要对布洛陀信仰进行重新审视和认识、研究与重建,以期其在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维护边疆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智慧 《民族论坛》2012,(10):99-102
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的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对比研究其的神话,可以找到相关证据:二者的创世神话都不追求对"世界如何而来"的追溯,只强调对"太阳神话"的反复呤唱;二者的太阳神话呈现出"多日型"、"射日型"、拜日"等特点。"百越文化"是其共生之源,创世神话、太阳神话等则是其文化血缘的证明。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际经贸距离说,阐明借助文化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繁荣,借助壮侗语民族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泰族壮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理环境 ,考古、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经济学、文化艺术、建筑学、科技、教育等方面对泰壮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关系作了比较研究 ,认为泰族起源于中国广西壮族地区和越南红河流域 ,因而其底层文化与壮族具有诸多相同性。但由于泰壮民族居住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其文化呈现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壮侗民族在长期的居住生活和营造干栏住屋的过程中 ,为了居住的舒适安全、建筑物的稳固和实用 ,不断总结经验 ,改进营造工艺和建筑结构 ,在保持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同时 ,坚持以人为本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原则 ,在确定聚落和干栏的朝向、建筑结构、居室布局及附属设施的设置与功能等方面 ,具有诸多的合理性和科学因素 ,体现了壮侗民族的勤劳智慧与创造进取精神 ,反映了壮侗民族营造技术的进步及其文化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世代聚居在岭南地区的壮侗民族及其先民 ,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炎热、多雨潮湿、猛兽横行的自然环境 ,创造了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标志的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居住文化体系 ,而且在聚落地的选择和营造、干栏建筑结构、朝向、居室布局以及与环境相和谐和对自然资源的适度开发等方面 ,具有诸多的合理性和科学因素 ,反映了壮侗民族顺应和尊重自然 ,追求人与大自然相和谐的生态观念 ,同时也保证了壮侗民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生态环境遭到日益严重破坏和民族地区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的今天 ,壮侗民族传统民居文化中所反映的诸多合理性和科学因素以及鲜明的地方民族特征 ,值得继承、弘扬和吸收  相似文献   

14.
延维 (委蛇 )、烛龙 ,是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中所载述的两种神物 ,本文通过《山海经》中的记载以及文字学、民俗学、史学诸方面引据论证 ,阐明延维 (委蛇 )、烛龙乃是源出于壮族先民的远古图腾  相似文献   

15.
以干栏式民居、鼓楼、风雨桥等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性文化,以营造技术、装饰工艺、居住方式为载体的行为性文化和以建筑仪式、居住信仰、习俗及审美情趣等观念性文化构成的建筑文化体系,是壮侗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因地制宜、富于创造、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是壮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壮侗民族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本文以多维的视野,对壮侗民族建筑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韦庄都是花间派的大家,但语言的运用、篇章结构的安排、意境的营造等各具特色,他们独特的主导词风各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词人.  相似文献   

17.
操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语言的壮、布依、傣、泰、佬等族以及操侗水语支语言的侗、水、仫佬、毛南等族,同源异流,都源于上古分布于我国南方的越人。操壮傣语支语言的群体与操侗水语支语言群体的分化,可能是在原始母权制氏族社会晚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壮族与客家交往的增多,两者之间的文化互动越来越普遍,在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均相互包容,甚至相互吸收。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两者已经出现了文化上的融合,而且这种融合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壮族的客家化与客家人的壮化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9.
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董西厢》是西厢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文化的变迁是《董西厢》情节和人物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董西厢》创作于女真统治的金代,这是一个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发生冲突与融合的特殊时期。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部作品分别带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