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中国蓬勃的经济发展所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正在举家迁来中国。但是,并不是所有在中国的外国父母们都能得到公司提供的孩子的学费等福利。所以他们一到这个国家就要面临一个挑战——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2.
12年前他在煤矿打工时,1岁多的儿子被歹徒抢走。为了找到孩子,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花了40多万元钱,落得个一贫如洗,靠救济生存。12年后,警方将嫌犯抓获,并找到了丢失的孩子。然而,此时已13岁的孩子和"养父母"建立了深厚感情,作为"独子"被宠爱着,并受到良好的教育。面对现状,考虑到孩子的前途,他含泪决定:让孩子继续与"养父母"生活。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以来有数万名中国儿童被西方家庭收养,其中大部分是女孩儿。这些孩子长大后也许会问:为什么我的中国妈妈不要我了?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海外华裔儿童们对他们的中国根知之甚少——什么是中国文化?母爱之桥组织的使命就是帮助他们解答这些问题,在中国和世界、母亲和孩子、出生地文化和收养地文化之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业余爱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是不是最优秀的孩子? 有这样一位成都女孩,在流泪又流汗的奋斗中,她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成了幸运之神的宠儿,不仅在13岁时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大师、读中学时当上校园名刊的主编,撰写的环保论文引起联合国环保署的高度重视,17岁时又被世界著名大学从3600名申请入校的中国学生中破格录取,并被盛情邀请加入国际学者组织……  相似文献   

5.
正据权威调查显示,中国大约有20%的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此外,叛逆、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偏胖等各种标签,均出现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上。有专家指出,导致这一切出现的根源就是中国的孩子普遍缺乏运动,他们被各种兴趣班包围,出门一坐,进门一躺,几乎没有锻炼的时间。不少学校到了初中、高中,更是直接把体育课取消,改成文化课。  相似文献   

6.
正淡定妈妈小档案泠风,北京作家。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收入高三语文教材。2014年4月,其亲子教育笔记《淡定的妈妈,出色的孩子》,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当孩子想放弃高考时,她通过潜移默化的观点渗透,促使孩子最终走进大学;当孩子沉迷于网游时,她巧妙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设计网游上,成了孩子的终身职业;当发现孩子早恋时,她坦率告诫孩子在恋爱婚姻中的责任,使之能够妥善处理恋爱和学习的关系……正是淡定的心态,让她培养出一个内心强大、自信阳光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他们结婚51年,培养的4个孩子分别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国清华大学这四所世界名校的博士、博士后。这个家庭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家庭博士群”,父亲金春明、母亲李振霞被称为“中国最成功的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8.
不管山有多高,海有多深,她总是勇敢无畏,天下无敌。32年漫漫寻子路,她走遍大半个中国,从人生芳华寻到年过花甲。1988年,28岁的李静芝年仅两岁半的儿子在西安被拐。32年间,她上电视,做演讲,成了"打拐妈妈",帮29个孩子回家。2020年5月,在警方的协助下,李静芝成功地帮第30个孩子找到家,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9.
巫婆婆 《当代老年》2008,(11):30-31
美国:隔代的祖孙情,在美国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爷爷奶奶带孙子天经地义,并且比父母还宠爱有加,这之中也有些许苦衷:不顺着孩子吧,带来的哭闹可能就被孩子的父母误会(中国人的心理向来孩子只有父母可以打骂)。因此几乎没有哪个做爷爷奶奶的不宠着孙儿女。在美国却不然,他们的祖孙情建立在“尊重”两个字之上,也就是说无论对儿子、还是对孙子都把对方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相似文献   

10.
以画说世     
捐赠与尊严 某次赴乌干达的国际志愿者活动中,热情真挚的中国志愿者下车便给“苦孩子”们发东西,却被外国队友严厉喝止。后来中国志愿者看到:外国队友组织孩子们有序地卸车,然后和“村支书”一起,把码放整齐的捐赠物品作为劳动奖励分发给孩子们,没有“干活”的孩子则要给大家唱支歌才能得到“奖品”。见此状况,中国队员似有所悟。  相似文献   

11.
清明节     
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产。本栏目挑选一些适合孩子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希望能在孩子的心里种下文化的种子。清明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美好而又深刻的含义。家长不妨在清明时节,带宝宝参加踏青、  相似文献   

12.
户主之争     
我和妻子的户口一直留在各自父母的家,直到孩子3岁要进幼儿团的时候,我俩才觉得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户口本,这样至少可以省下孩子入托的"跨区费"。于是那天我抽空去派出所办户口,在填写家庭成员时,办证的女民警突然问:"户主填谁?"我一下子被问得莫名其妙,甚至怀疑自己是几千年来第一个被这样问的中国男人,好像在中国,男人是户主是天经地义的。我回答:"当然填我。"见我一脸疑惑,女民警笑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地的孩子有很多相同之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吉恩伎亚杰认为,这是因为儿童的身体成长和思维成熟的过程很相似。一个三岁的中国孩子和一个三岁的美国孩子的运动技能和智力水平相差无几。他们可能在玩同样的游戏和相似的玩具。各国的孩子都会被小闹剧逗乐,都喜欢追逐嬉戏,也喜欢洋娃娃和玩具车。他们看到透明的泡泡时就会喜形于色。可如果仔细探寻,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游戏不仅形式多样,也包含了很多具体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的学校对全世界各个重要节日都非常重视,中国春节更是重中之重。届时学校会安排和春节有关的课程和活动,如果班上有中国孩子,就会邀请他的父母来给同学们讲关于中国和春节的有趣习俗。所以每年我都会被女儿的老师早早预约。  相似文献   

15.
法律帮助     
孩子拿了超市的东西被罚款是否合法?问:张某带孩子逛超市的时候,由于孩子不懂事偷偷往兜里放了一些食品,结帐时被超市的保安发现。超市不听张某的解释,按超市拿一  相似文献   

16.
阳苓 《老年人》2007,(9):28-29
今年66岁的乡村医生蔡笑晚,行医多年,在浙江瑞安一带颇有名气,但他最有名气的还是将5个孩子培养成博士,1个孩子培养成硕士。为此,他被人们誉为“人才魔术师”,并成了中国目前“最火的”父亲。一如他的的名字,“笑晚”,笑得最晚,笑得最好!  相似文献   

17.
薛宁 《女性天地》2010,(7):50-51
不把孩子推给老人:孩子她妈被洋爸爸感动 25年前,大女儿丹丹出世了,当时沈丹萍的演艺事业正突飞猛进,她常常是还没有和女儿亲热够,就被电话和电报召回了片场。而丈夫乌韦还在读书,也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女儿。于是,漂亮的混血娃娃丹丹成了沈丹萍的大“麻烦”。沈丹萍便提出,把丹丹送回江苏的父母家。这个在中国人看起来很正常的提议,却遭到了乌韦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18.
人间真情:河南“父母”千里领养被拐卖的湖北苦命儿文/李万卿这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几年前,湖北孤儿被人贩子拐卖至河南省夏邑县,由于买方家贫,孩子险些病死。这时,好心人出现了,他收养了孩子,并在夏邑县警方协助下找到孩子的老家。当他们把孩子送回湖北后...  相似文献   

19.
在深圳,有一大批被抛弃的"母亲级二奶",当初不小心怀上孩子后,为了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不顾"老公"的强烈反对,执拗地生下孩子.她们中有部分人甚至还坚信,有了孩子也就能拴住"老公"了,就算日后万一被抛弃了,自己也好拿孩子作为筹码与对方谈判.然而,当她们真的被抛弃后,这才体会到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的巨大辛酸和无奈……  相似文献   

20.
6岁时,他直接上小学二年级;10岁时,他出版的小说被称为中国的《哈利·波特》;12岁时,他荣获第六届"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当众多家长为孩子写不好作文而苦恼时,他的父母是如何找到制胜法宝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