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汪宏华 《领导文萃》2009,(10):100-103
《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其实,他们就像刘备的异姓兄弟、诸葛亮的同姓兄弟、曹操的同/异姓混合兄弟(夏侯)、孙氏父兄、司马家族一样,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  相似文献   

2.
殷国安 《领导广角》2000,(12):59-59
三国时的徐庶,在投奔刘备之前是先投奔刘表的。为什么投奔刘表?因为久闻刘表“善善恶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喜爱贤能的人.憎恨坏蛋”。等到徐庶亲自去了,才发现刘表虽善善恶恶,但“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实在是徒有虚名,于是遗书别之,来投奔刘备。  相似文献   

3.
有个苦孩子,名叫刘备,生在东汉. 东汉也是个拼爹的年代,有个孩子,本来应该名叫夏侯操,他的爹本来应该名叫夏侯嵩,为了发展,认了一个叫曹腾的太监当爹,于是,夏侯嵩改名曹嵩,夏侯操自然也就成了曹操. 刘备这孩子没曹操这个运气,要说拼爹,他连爹都没有了,那个穷爹,留给他的只是一门做鞋子织草席的手艺.贩履织席的刘备,却天生懂得吸引力法则,他很会积极地暗示自己,尽管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只是堆放着一层层的草席草鞋,他却善于利用一切自然的现成的道具,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4.
<正>辛弃疾在《南乡子》一词中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以看出,在宋代,人们是把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同等地看作英雄的。只是《三国演义》问世之后,人们就将曹操视为"奸雄",首先是其"奸",其次为其"雄",是将他作为刘备"仁君"形象的一个反衬。因此,几百年来的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是个"白脸奸  相似文献   

5.
重读《三国》,颇有新得。曹操、刘备、孙权三雄性格各有缺陷,却为何无一例外地成功了呢芽然而只要略知三国的人,都不难从这三位杰出的领导者身上发现一个共同点:思贤若渴,极其重视和爱惜人才。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此。曹操之爱才自不殆言: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徐晃、张颌“暗中称奇”;见贾诩“对答如流,甚爱之”;见许攸“不及鞋履,跣足相迎”。至于曹操礼遇关公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由此他才能打造三国中最强大的人才阵营。刘备尊贤识人更是有名。他独具慧眼于市井中挑中了关羽、张飞,于深山里访得了旷世奇才诸葛亮。…  相似文献   

6.
马德 《领导文萃》2015,(5):116-118
老大也有装的时候。曹操拿下荆州以后,最大的对手便是孙权了。当然,刘备也算是,但其新败,退于夏口一隅,一时难成气候。对于这一点,孙权心知肚明,"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是的,刘备败了,就只好收拾他了。不过,曹操也不傻,在收拾孙权之前,先得利用他。他写信给孙权,大意是"孤承帝命,奉词伐罪,刘琮束手,荆襄之民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  相似文献   

7.
一曹操在青梅煮酒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说破刘备的英雄心机,使刘备闻言失色。不过,按曹操的英雄标准来看,刘备还是有些差距的。在曹操看来,“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  相似文献   

8.
刘伟 《领导科学》2012,(21):54-55
年轻干部初入仕途,经验不多,基础不牢,一切都从"新"开始。这与当初的刘备如出一辙。众所周知,刘备是平民英雄。刘备创业之初可谓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资治通鉴》中记载:"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父亲去世早,母亲也非大家闺秀,虽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只是虚名,并无皇室后裔之实。一个靠"贩履"为生的家庭,能有多少基业?《三国演义》中也说,刘备的叔父刘元"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的江山确实  相似文献   

9.
读《三国演义》,我替庞统惋惜,那么大的一个凤雏先生,被水镜先生吹得神乎其神。刚刚遇到明主,准备放开手脚大干—场,却在落凤坡殒灭,最后,定天下的重任还得孔明完成。其实,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多数对庞统没有太深的印象,反倒觉得他有些言过其实。孔明先生自归先主以后,好计策一个接着一个,尽管成效不大,但让人佩服。庞先生的才智水平与他的名声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庞统归附先主刘备,是在第五十七回,此前,始终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类似于现在的“北漂一族”,唯一的亮点就是在赤壁之战中献上连环计。这点小功劳,与周瑜、孔明统领三军,运…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一个人不是大才,就要找大才帮忙;如果自 己已经是大才,那也要再找一个大才来出谋划策。刘 备一直很谦让,在曹操手下时甘当老二,让曹操当老 大;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也是甘当老二,让诸 葛亮当老大,基本上都是诸葛亮说了算。如果说刘备 当初甘心奉曹操为老大是没办法,那么他如今以诸 葛亮为老大就是一种很深的智慧了:他要让诸葛亮 做主人,也就是说,不做外人,这样才会使他最大可 能地卖命。  相似文献   

11.
柏池 《领导文萃》2006,(7):92-94
在中国,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上也常把一些聪明的人取个外号叫“小诸葛”,可见了他的文稻武略可以说是非同一般,但是,为什么却没有一统天下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关羽。据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对”中所计划,要刘备一统天下,必需先占有荆州,作为发展的根据地,再攻占西川一带,到时分兵两路夹击,一路从荆州一路从西川,可以说是当时统一天下的好的可行性方案,而且当时的天下是北方已被曹操统一,江东被孙权占有,而刘备还没根据地,可图取的就只有荆州刘表和西川刘章、东川张鲁。最终诸葛亮把这些地方都帮刘备占领了,可以说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自"桃园三结义"之后,刘备带领关羽、张飞讨伐黄巾起义军,因功授安喜县尉,遭督邮挤对往代州投靠刘恢,后跟随公孙瓒起兵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陶恭祖三让徐州,刘备才有了个安身立命之地。其后,刘备先后投靠吕布、袁绍、曹操,依仗韬晦之计才得以逃离曹操虎口,最终投靠在刘表帐下,被安排在新野县容身。不料刘表妻弟蔡瑁想方设法陷害刘备,刘备的生存处境险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不少求才荐贤的精彩描写,“元直走马荐诸葛”一节,尤为世人所熟知。 徐庶,字元直,曾化名单福,长歌自荐于新野,为刘备运筹帷幄,火烧新野,计取樊城,立下汗马功劳,极为刘备所看重,倚为左右手,  相似文献   

14.
人生之路,大致有四条。吕布猛战三英,为世人景仰,谁知有勇无谋,误入"见利忘义"之途。为了攀升,先后杀丁原和董卓两大上司,以致袁氏不肯留。降刘备后,趁刘备攻打袁术之际,夺了他的地盘。被曹操活捉后又欲降,有了前车之鉴,曹操立刻杀之。郭靖之笨拙溢于言表,行走江湖也不懂计谋,无奈选择了"知足、深研"之门,几十年浸淫降龙掌,武功自成一家,武穆兵法运用自如,深得当时一流人物的赞赏。周瑜与孔明并称"瑜亮",才智自是超群,奈何选择了一条"狭隘的心胸"之路,"既生瑜,何生亮",  相似文献   

15.
孙乾 《决策》2010,(6):92-94
人生有低谷自然有高潮,低谷时“演戏”是为了等待高潮的到来,为了更好的事业发展。你不觉得曹操是个优秀的“演员”吗?当然,曹操是位好“演员”。刘备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筱陈 《领导文萃》2010,(5):143-144
近读一篇有关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的文章。有关他的家庭的报道引起兴趣。执政之初,李光耀就召开家庭会议,明确表示要执政清廉,请亲戚们不要存有仗他的权势发财的幻想。父亲一直做钟表生意,没有一官半职,也未因投资承包招揽或介绍什么工厂买卖而借机敛财。母亲去世时,他谢绝了人们赠送的花圈挽联,并把所得礼品全部捐赠新加坡中央医院心脏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正>刘备和曹操、孙权不同。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已占据中原,孙权也拥有江东,刘备则"众寡无立锥之地"。如果不是刘备在用人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恐怕是难以成就三分基业的。可以说,刘备是以公正为先、公平为本、巧妙平衡赢得蜀汉天下的。一、知人善任,公正为先刘备深知,要想求得人才,不仅要礼贤下士,更要知人善任,把人才摆在合适的位置,让人才有归属感,唯有如此,才能招来更多的人才。这既在客观上实现了公正,也能确保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可以说,公正  相似文献   

18.
阿宁  张廷安 《领导科学》2001,(13):50-51
一 那是个炎热的夏天,我光着背正趴在凉席上睡觉,荣光打来电话,约我晚上去见一个重要人物。荣光和我从小就在一起,现在是市委政策研究室的笔杆子,已经爬到了副科级。在我眼里他是个年轻有为、前程远大的干……  相似文献   

19.
心态     
念龙 《领导文萃》2006,(4):49-49
有个朋友乘船去英国,途中突然遇到暴风雨,船上的人都惊慌失措,朋友却看到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祷告,神情显得十分安详。风浪过后,朋友十分好奇地问老太太:“您为什么当时一点都不害怕呢?”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戴安娜去了天堂,二女儿玛利亚就住在英国。刚才风浪大作的时候,我就向上帝祷告:如果接我去天堂,我就去看我的戴安娜;如果留我在船上,我就去看我的玛利亚。不管去哪儿,我都可以和心爱的女儿在一起,我怎么会害怕呢?”心态@念龙  相似文献   

20.
从管理学角度看,魏蜀吴三国都不是赢家,蜀国、吴国被兼并,魏国则是职业经理人夺了股东的权。曹操手下人才最多,谋士如云,战将如雨。曹操用人诈而多疑,借黄祖之手杀祢衡,足见其诈,杀杨修则显示了喜欢弄权的帝王心术。他最大的毛病,是该防的人没有防住,后来还是让司马氏夺了权——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都没有防住司马氏。看上去,刘备最厚道,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对关、张、赵情深义重。罗贯中无疑对刘备多有偏爱。诸葛之智,关羽之义,赵云之忠都写得浓墨重彩,可还是让人感觉蜀国的风气不正。比如,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几乎把管理权都交给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