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洁的《拣麦穗》以女性特有的独语,反映了一种世俗的荒诞意识,在对非功利的纯真感情的执著追求与呼唤中,折射出作者的"恋父情结"与"柏拉图式精神恋爱"。《拣麦穗》题材新颖、构思独特、用戏剧化的话语结构、象征主义手法和寓意,以独步卓然的创新足迹,对推动散文文体的时代嬗变,作出了探索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谁是张洁?什么是张洁?哪一个是张洁?”1985年,张洁的好友、女作家张欣辛在专论张洁文章开篇的三个问句象一个预兆,给熟悉张洁的读者对她即将“变异”以警示。Ill那时,张洁最具影响力的一批作品如《爱,是不能忘记的》、《衫L重的翅膀乡、《祖母绿》、《方舟》等,不论创作的基调还是创作意图都甚是显豁,不论她采用“温柔感伤”的语调,还是疾愤昂扬的抒情形式都是在维护着一个乌托邦,一片纯净的心灵世界,一道耸立于时代的分裂、动荡、摧残、扭曲、贬斥一一荒诞时间流程中——的精神防线。张洁将一颗“脱俗”的心急切地呈送给读…  相似文献   

3.
拣麦穗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颗麦穗的篮子说:  相似文献   

4.
张洁 8 0年代散文既有启蒙文学宏扬人性美的共同特征 ,又有女性善于体验人物细微心灵波动、注重平凡经验的边缘性特点。张洁 90年代散文中纯洁的女儿心则复活了男性世界的权威 ,与她在小说创作中对男性卑琐的怨恨、批判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5.
与“五四”文学注重通过对外部的剖析和关照来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同 ,张洁更注重对女性内部的审视和反思。在张洁的众多作品中 ,《爱 ,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三篇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集中体现了张洁的女性解放思想和女性意识的张扬 ,并呈现了她对女性问题思考的连续深入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论张洁小说的“恋父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析出张洁小说中隐含的创作心理──“恋父情结”。在这种强烈的“情结”支配下,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了三种创作模式,即《爱,是不能忘记的》模式,这是作家潜意识中早期“恋父情结”的投射;《方舟》模式,表达了作家深层意识中对“父亲”的失望情绪;《楔子》模式,则传达出作者对“父亲”憎恨的心理。正是在这种强大的心理结构笼罩下,张洁的创作便成为她潜意识心理的演绎。  相似文献   

7.
《梦当好处成乌有》《知在》《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是张洁作品神秘主义叙事的代表,被誉为“玄幻三部曲”。3部作品一脉相承,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神秘主义叙事,包括设置奇异的“人”与“物”、书写离奇混沌的体验和安排“玄而又悬”的悬念与反转。张洁的神秘主义叙事来自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中外文学资源的吸纳以及主动求变的创作追求。作品主题与技法的革新代表着她在创作上的突破,为新时代文化语境下的神秘书写增添独特一笔。  相似文献   

8.
从《爱 ,是不能忘记的》和《祖母绿》到《方舟》 ,再到《红蘑菇》以及《只有一个太阳》 ,如果说张洁的作品映射了一个时代的话 ,那么应当更确切地说 ,她的作品铺筑的是一条新时期女性知识分子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将女性的个体经验及自我想象与对人生、对社会的思索结合起来 ,构成了张洁的独特的关于爱、关于女性、关于自我的梦幻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散文艺术性最强。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已精辟地指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是一部《庄子》的纲领,也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 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在这篇最能代表庄子思想艺术特色的哲学散文中,他极力鼓吹“无所待。否定“有所待”,宣扬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以达到逃避现实斗争的目的。庄子不满现实,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但又无可奈  相似文献   

10.
梁向阳先生有着运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当代散文发展流变的学术自觉。其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从“区域”、“时代”、“人”这三个彼此交叉又能够各自独立存在的视角出发,以区域研究为方法论,以时代发展对散文的影响为经,以当代散文发展过程中“人”的遭遇为纬,描绘了一个三维立体的散文史构图,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散文史观,为中国当代散文研究构筑了一个“区域散文研究”方法论系统。  相似文献   

11.
忽培元 《中华魂》2014,(24):21-23
惊闻著名西北革命先烈刘志丹之女、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力贞大姐不幸去世,倍感哀痛。为了撰写《拜谒陕甘边》一文,去年还专程去西安拜访过她。同鹤发童颜的张光大哥一样,她仍然那样热情,精神矍铄。“培兀,你写的《喜读新发现的刘志丹三篇散文》发表在《陕西日报》,我们都读了,真有感情呀,我看得流了眼泪。特别是评论我父亲同我奶奶告别的那段,字句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2.
张洁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著名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迅速而敏锐地记下了中国当代生活的急速变化,及时地表达了新时期人民的审美意识,在国内外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以下简称《爱》)曾引起过热烈的讨论,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也掀起过轩然大波,但无可争议的还是她独特的艺术才能。作为一位张洁的热心读者,本文试图对张洁小说的艺术特色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洁是当代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反响颇大。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以下简称《爱》)曾引起过热烈的讨论,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以下简称《翅膀)》又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张洁小说明显地呈现出重抒发的艺术特色,这是张洁最为鲜明的创作个性。关于张洁小说的许多争议,都与如何理解评价这一特色有关。本文试图从思想内容、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探究一下张洁这一创作个性的表现形态及其艺术得失。  相似文献   

14.
<正> 登上文坛为时不久的中年女作家张洁,已经是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了。她不但以其对青年的关注和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其对于真善美的寻求,使广大读者爱读她的作品,而且以其在艺术上的辛勤劳作和不断探索,以其特有的风格,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有人把张洁从一九七八年七月起,刊登于一些报刊上的作品大约排了一下队,发现在短短的两年多还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她写出的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至新诗,已经有二十来篇了。关于张洁创作的思想内容已经有人作过比较全面和详细的论述,这里只就其小说和散文的艺术成就和特色,谈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新建构·新见解·新视角·新方法──读王希杰先生的《修辞学新论》夏中华读过王希杰先生的《修辞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后,不由自主地出现了读过一本好书所常有的那种心情,难以压抑的快慰,驱使着我要说点什么。胡裕树先生在该书序言的开篇就说:“希杰的这一本...  相似文献   

16.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相当丰富而独特。他论文宗奉“六经”,同时兼取陆、王心学;既强调文章的现实功用,又不忽视散文的审美特性;尊崇史传,却不排斥其他文章,主张文史兼济;对散文文体不作细分,详谈“叙事”、“论事”二法;提倡“法古”,同时重视文学的时代性与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17.
张洁的《无字》再获茅盾文学奖,使这位优秀作家和她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再次显示了鲜明的时代气质和局限。《无字》中描绘的性别战争,寻求的女性自救之途,都颇有惨烈的意味。张洁是借助世纪末一场古典爱情的破灭,来表现她痛苦的理想主义的最后回响的。  相似文献   

18.
婉末 《社区》2009,(20):55-55
每当我在上班路途中的公共汽车上。在众目睽睽下从一休闲包中掏出《席慕荣散文经典》或《冰心散文集》时,我总感到有年轻人在拿讪笑的目光看着我说:什么年龄了。还在举着冰心的“小橘灯”追求席慕荣的诗意和浪漫?这女人脸上的褶子和她幼稚的心不相符吧?!然而,我意会不可言传地在心里与他们辩解说:“你们可否知道冰心的《小橘灯》闪耀着的是人性之美的光辉?可否知道《席慕荣散文经典》是席慕荣和我年龄相仿时才写出来的吗?”这些“经典”的读者群是不分年龄段的。  相似文献   

19.
阳光 《21世纪》2009,(8):32-33
6月18日,《伊莎贝尔·于佩尔——肖像中的女人》摄影作品在北京798的尤伦斯艺术中心展出。展览汇集了多位世界级摄影师专为伊莎贝尔·于佩尔拍摄的100幅照片和视频影像,被称为她“过去25年的肖像摄影史”。  相似文献   

20.
余秋雨是“学者型作家” ,其散文为“文化散文” ,这已成评论界的共识。也就是说 ,他在倾吐一种深沉的文化感受的同时 ,赋予其散文以浓烈的学术品格。当然 ,这两者如水乳交融 ,妙合无痕地化成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之间。若将其纳入一种理论的框架中作整体观照 ,我认为用桐城派大家姚鼐所论“考据·义理·辞章”之观点比较合适。这不免有流于寻扯名词以硬性套入之嫌 ,但无庸置疑 ,二者确有暗合之处。且余秋雨国学根基深厚 ,“桐城派”又为中国古代散文的殿军 ,名噪一时。受其或潜或显的影响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