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调查南京市中老年人慢性病相关状况、健康养生方式、健康教育投入费用支出等情况,分析目前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需求,探讨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推广方式。问卷调查及分析。中老年人基本生活方式较健康,健康投入愿望强烈,但健康养生途径比较单一,缺乏科学指导。不同医保形式的人群健康教育需求差异很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防止慢性病健康费用开支,预防和减少慢性病的危害,目前中老年人获得健康养生途径单一,这显现出以专业医学工作者为指导和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量的社区健康教育方式的稀缺,而中老年居民普遍关注自身健康,且有增加自身健康投入的愿望,但缺乏科学合理的投入渠道与正确引导,国家相关部门应为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财力、物力和政策等方面的保障,可根据不同人群的性别、收入、居住状况、职业背景等差异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梯度定价方式设计的健康教育产品。  相似文献   

2.
健康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中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战略举措,健康扶贫绩效研究对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2019年在我国5省份进行的"精准健康扶贫与人口发展"专项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从客观医疗支出和健康状况及主观健康扶贫的效果感知两个层面对健康扶贫的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提高健康扶贫项目绩效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健康扶贫政策能有效降低贫困户的医疗费用,贫困户人均医疗支出占比为15.42%,比非贫困户低2.65个百分点;第二,贫困户的患病人数占比没有因健康扶贫政策下降;第三,农户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认同度较高,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对医疗卫生的认同度均为2.48,对改善健康状况及健康扶贫政策的认同度一般,均在2.1左右。本文建议应该加大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和政策倾斜力度;加强精准识别与救治,重视以预防为主的健康干预关口前移;拓展健康扶贫内涵,提高健康扶贫实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慢性病防治中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体检人群中124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为期一年健康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慢性病行为变化效果评价。结果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患者饮食结构、不良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慢性病行为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能够帮助患者改变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自我管理,对有效防止慢性病恶化、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从体检人群中进行健康管理是一个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健康扶贫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文章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基于2010—2020年6次CFPS数据分析我国贫困中年群体慢性病患病率,并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下对2020年CFPS数据中的贫困中年群体自评健康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微观层面影响因素为午休习惯、情绪积极、较高学历;中观层面影响因素为看病点医疗水平不好、对医生信任度好;宏观层面就业问题不严重对贫困中年群体自评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可从个人参与、社会支持、政策优化三个方面构建健康扶贫逻辑,强调对贫困中年群体健康扶贫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5.
理解中老年慢性病人群抑郁状况及其与医疗服务利用的关系,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自评健康为中介,从门诊、住院双维度考察抑郁对慢性病人群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抑郁情绪使得中老年慢性病人群医疗服务利用率显著提高,门诊服务利用率提高8.4%,住院服务利用率提高4.8%。自评健康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利用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6.02%和63.92%。抑郁情绪可直接预测,亦可通过自评健康间接预测中老年慢性病人群医疗服务利用。增加针对慢性病人群抑郁情绪的干预,关注中老年人群自我健康状态的认知能力,提高健康认知水平,以期促进医疗服务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农村贫困居民卫生服务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江苏省农村贫困居民卫生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政府进一步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贫困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1.9%,两周就诊率为18.0%,一年内住院率为17.8%;农村贫困居民卫生利用率较低,经济困难是主要原因;年龄、是否参加新农合、年人均收入、家庭外出人口数、是否因病负债和慢性病患病数量等是影响农村贫困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政府应通过落实卫生投入政策、提高贫困居民医疗保障水平、贯彻落实卫生服务惠民政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改善江苏省农村贫困居民卫生服务现状。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数据,确定我国中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并进一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及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4周患病率为29.5%,4周就诊率为20.2%,中老年患者4周应就诊而未就诊比例为31.4%;中老年人年住院率为14.0%,年应住院而未住院比例为28.8%。不同慢性病患病情况、医疗保险类型、经济水平、自评健康状况和过去两年是否体检是中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共同影响因素,性别和年龄是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相异影响因素。建议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力,形成有效的慢性病防治体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在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时,提升医疗保险补偿水平,减轻中老年人医疗负担。此外,还应强化中老年人健康教育,增强其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规模小,导致居民个人和家庭健康负担沉重,“看病贵”问题突出;公共卫生资源向城市、非贫困人群及大病医疗服务倾斜,导致健康公平性差、人口健康产出水平低。文章在分析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作为卫生领域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应该通过扩大公共健康支出规模、调整健康投资方向、加大初级健康投入、对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补偿等方式,减轻居民健康负担、提高公共卫生支出效率、提升民众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级诊疗制度对农村老年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分级医疗制度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淮安市某区农村老年新农合患者在该市某三级医院?某区医院和该区乡镇卫生院的住院医疗费用情况,对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老年新农合患者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的平均住院日?次均住院费用?结报补偿比?次均补偿费用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强政府决策能力,完善分级诊疗医疗制度和费用支付,合理引导农村老年新农合患者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启东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就诊数据,定量分析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实施前后诊疗指标的变化,并对关键知情人开展定性访谈,以评价启东市农村老年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提出政策优化建议。结果显示,政策实施以后,受益人群平均每月出院人次增加478人次(P=0.001),次均新农合医保补偿上升472.52元(P<0.001),次均自付费用下降430.35元(P<0.001),次均自付比例下降14.8%(P<0.001),次均住院费用上升31.18元(P<0.001)。访谈结果也表明,该政策减轻了老年患者的就医负担,提高了老年患者的住院卫生服务利用。为保证政策获得更好的实施效果,建议循序渐进地实施老年患者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加强配套措施的实施,杜绝浪费现象,并设立单独筹资渠道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4期数据,通过建立有序Probit模型、二分类Logit模型研究贫困持续期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并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建立贫困持续期和农村居民健康的联立方程模型,以分析贫困持续期和农村居民健康之间的循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贫困持续期会恶化农村居民健康,贫困持续期和农村居民健康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循环效应。据此,提出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以推进扶贫效果可持续化、优化农村医疗体系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践行健康扶贫策略以推进扶贫资源优化整合等对策,以期提高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和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为贫困人口占全省1/7的安徽省六安市面临着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六安市贫困老年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比例接近40%,且农村贫困老年人的贫困问题更为严重。在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以每年3%速度增长的背景下,针对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精准扶贫就具有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六安市针对农村贫困老年人实施了包括健康扶贫在内的一系列扶贫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但在精准扶贫措施上依然存在着不小的提升空间。课题组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后认为,采取细化健康扶贫条款、设立针对性的产业扶贫项目、发展适合贫困老年人的电商扶贫项目、推广“家风+扶贫”模式等措施,来增强农村贫困老年人扶贫政策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3.
<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体医融合”在国家政策中得以明确呈现和部署。实现国民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4.
围绕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在何种程度上减缓贫困”的争论性议题,从2950篇相关研究中筛选出159篇实证研究样本文献,提取531个效应值,运用Meta Analysis系统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扶贫的减贫效应及其结构和路径。采取FAT-PET-PEESE策略的计量结果显示:扶贫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和降低贫困发生率总体上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增收效应接近中等程度,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作用则相对较弱;从结构上看,减贫力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搬迁扶贫、社保扶贫和生态扶贫。此外,贫困人口的行为能力差异被证明是减贫效应的可能作用路径。新时期扶贫政策应保持基本的连续性,政策实施应以强化农民反贫困能力建设为核心,探索建立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多重医疗保障政策对贫困中老年人群就医倾向的影响,以及疾病自付比例与非贫困人群的差异。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分别提取门诊和住院中老年人群资料,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混杂因素,研究多重医疗保障政策对贫困中老年人群就医倾向的影响及其疾病自付比例。研究发现,多重医疗保障政策下贫困中老年人群与非贫困中老年人群的就医倾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困中老年人群的疾病自付比例较低,其差异在10%以内。这说明尚无证据显示国家对贫困人群实施的多重医疗保障政策存在保障过度的福利主义倾向,也不存在保障不到位的状况,保障水平较为适度。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扶贫开发的主战略。文章从政策情境、政策诉求、政策问题界定三个层面出发,揭示精准扶贫政策建构的逻辑关系及演化机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偏远落后贫困地区与贫弱失能人群叠加,共同形塑了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情境。由于所处角度不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贫困农户有着不同的政策诉求。对此,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贫困人群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合理的责任分担,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明确不同责任主体的责任范围、行动方式和行动目标,形成规范化机制,实现贫困的有效治理,可被视为精准扶贫政策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群众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2017年,国务院发布《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的目标,并在同年将慢性病防控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重点专项。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减贫效应并对不同样本群体进行了异质性检验。研究表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具备显著的减贫效应,可使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降低1.95%;对于不同健康水平人群,自评健康状况越差显著性越强,即减贫效应越高;对于不同地区,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的样本政策效应更好,中部地区政策效果相对较弱;对于不同收入群体,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低收入群体效果最好,中低收入群体其次。由此提出应对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倾斜、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推进支付方式改革以及构建完备的大病保险监管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社会保障支出等手段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减轻贫困人群的生活负担,还能通过对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减少能力贫困的发生。经济增长则可以通过带动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减轻贫困,但是这种作用对于不同地方财政支出项目而言有较大区别的。此外,由于中东西部贫困发生的原因不一样,经济增长通过地方财政支出对减贫的作用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0.
贫困问题的界定决定贫困问题的治理方式。我国对贫困的界定和测量都是以收入为标准,然而,考察当前农村贫困可知,由于重大疾病、子女教育、突发事件等原因形成的支出型贫困越来越多的成为导致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由此,针对支出型贫困的社会救助项目如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是提高精准扶贫效果的关键。本文以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FGT贫困测量指数对农村社会救助的扶贫效果进行了测算,发现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扶贫效果有待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针对支出型贫困的救助项目尚未得到重视。因此,为提高社会救助对精准扶贫的效果,今后农村社会救助需进一步提高低保水平、有针对性地对支出型贫困进行救助、建立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