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学作为课程的基础学科 ,可给课程研究提供文化学范式 ,其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可为构建课程理论提供基本依据、基本范型。在西方 ,2 0世纪 70年代产生了文化课程理论 ,在我国课程基础的研究中 ,至今尚未明确文化学的学科地位 ,这与课程的文化本质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2.
加强教育活动课程,是当前高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活动课程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研究、教育艺术研究、教育技能训练、教育实践、隐性课程等课程类型。教育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对教育理论的深层内化,即“转知成信”和“转知成智”,为此,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采用与活动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杨新荣 《新天地》2011,(8):43-43
园本课程是相对于“幼儿园课程”而言的一个概念。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按照国家与地方政府课程的基本精神而进行的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的适合幼儿园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师资条件、幼儿园环境等)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新编。  相似文献   

4.
从一般意义上讲,课程研究范式涉及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三个部分。对某种研究范式盲目地推崇与应用并不是理性的选择。课程理论作为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过程中需要确立共同的“研究范式”,以保持课程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的统一。在研究课程范式问题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本土化”课程研究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地位与使命。所谓“课程研究中国化”是指外来课程的合理因素与中国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提倡课程研究在中国教育中的具体范式与具体运用,确立中国课程研究的主体性。为了推动课程研究中国化的进程,强化课程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课程研究的流派意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 ,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价值、基本范畴的分析 ,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整合”的设想与建议 ,以期服务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是幼儿园课程最为基本的价值诉求。因此,“儿童立场”的幼儿园课程质量观应被重视。通过对哲学视域下质量话语权的转向、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观基础以及儿童相关研究范式调整的梳理,不难发现,当前学术界关于儿童的研究已然将聚焦于儿童本身作为研究的基本遵循。由此,文章从理论层面论证了儿童在幼儿园课程质量中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性,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出发,论述了在教育实践场中“儿童立场”幼儿园课程质量观的基本样态。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实践教学环节正是起到了“酿造过程”的作用,起到了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作用,我们学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基础实训课程的整合。生物化学课程就是被整合的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封闭僵化滞后于时代的前苏联凯洛夫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控制着教师教育课程,致使其严重脱离了基础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从过去“支离”的教师教育课程,逐步走向“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蕴涵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各学科间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统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契合及参与主体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电类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加强高职电类学生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今后能更好地自我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了专业理论基础.在基本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师放手”和“开放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设计性实践和“第二课堂”环节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侧重点不同的分流培养,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现代学习理论也为实施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探索整合途径并尝试作一些基础性探索就成为第一线教师的工作内容。仅从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出发,结合科学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特殊教师教育理念,为了使学生成长为现代本科层次的特殊教育专家型教师,特殊教育专业需要建构起“模块整合式”课程体系。“模块整合式”课程,指向课程设置模块化、资源整合化、学习者成为行动研究者以及内容动态化,它由具有弹性和可整合的公共课程模块、教育理论课程模块、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方向与特殊需要教育课程模块,以及教育实践环节课程模块组成,表达着课程是学习者学习发展过程的理念,内含着“既是一种专业成长更是一种精神生活”、“从终结性的师范教育到终身性的教师教育”、“从培养学科专家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等意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全面普及,建构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环境下的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已是当务之急。这种模式以互联网为大环境,以校园网为主要依托,以大学英语教学平台为主要支撑,结合教材光盘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网络化。这种模式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学英语视听说综合课程通过在网络环境下有效整合视、听、说材料,创建了视听说“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文章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经历,提出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改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培养面向 2 1世纪机械类人才 ,我校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综合改革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新体系打破了原有课程的学科界线 ,将“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创新设计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 ,以设计为主 ,吸收新的科技成果 ,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校开展了“高等中医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的实验工作,该实验区被命名为“‘精诚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为进行“精诚计划”的教学改革,西医基础课教学团队设计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即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模式。希望新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加快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英国牛津大学复合式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科运作系统,主要由双科课程和三科课程构成。在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内容与结构上,英国牛津大学复合式课程模式独树一帜,具有以基础学科的根基性和工具性为基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与创新精神等鲜明特征。英国牛津大学设置复合式课程的诸多理念和措施都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理论基础及基本模式 3个方面 ,对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的策略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我国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而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创新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形成合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课程价值理论中的育人功能,是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体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意。本文以教育学课程论为基础,结合协同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等,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等五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课程协同育人与成效分析的框架体系,深挖课程协同育人的价值理论基础,构建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协同育人的效能提升路径,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要建设节约型校园,必须在办学的基础建设和基本投入上慎重考虑与充分论证。整合高校现有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生态型循环模式是建设节约型大学的一个具体举措。教学团队不但实现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研教改与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成绩也很显著;课程群的构建实现了知识的贯穿与融合,形成了“理论教学-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知识体系;实验室的模块化配置,完全实现了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与综合利用,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创造了条件,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基础性工作。要做好这两项工作,必须认清两者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中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依托,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发展。对此,本文明确提出以下观点: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发展的基础,人才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升是学科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前提,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和难点所在,组织、管理、整合是促进学科发展和课程落实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高职高专非机械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职高专非机械类专业开设机械基础课程的目的以及学生所需的机械工程基本能力和知识点,从课程性质的定位、课程内容体系的整合、课程内容的优化和编写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教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将机械基础课程定位成以"机械工程基本素质教育"为主的工程类基础课的新观点,并就课程内容体系的整合与优化及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